東方七日談︱引流入場,釋放更多消費活力
一段“‘莎頭’組合混雙冠軍!電影院觀眾高唱國歌!”的短視頻,在一夜間刷屏,成為過去一周的滬上感人場面。
在視、聽、感全方位沉浸的電影院裡直播放映奧運賽事,這樣的消費場景創新,不僅讓觀眾如同親臨賽場,還為暑期票房貢獻了新的增長點。據悉,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決賽當晚,約2.5萬名各地觀眾走進近400家影院,通過大銀幕融入緊張刺激的賽事,共享奧運健兒奪金的巔峰時刻。
奧運比賽躺在家裡沙發上能看,坐在地鐵上刷手機也能看,為什麼觀眾願意“舍近求遠”掏錢進影院?其背后是消費場景變換、消費形式變化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消費體驗感,讓觀眾們在同一消費情境中產生了共情,用現下流行的話講,就是“情緒價值拉滿了”。眼下正值火熱的奧運季,巴黎奧運會帶來的體育熱潮與漸入佳境的首屆“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撞了個滿懷”,“商業+文體”的融合消費在整座城市涌動。對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上海而言,如何借奧運熱點打造“商業+競技體育”的消費爆款,如何創新更多的消費場景來釋放更大的消費活力,如何將流量變“留量”、將消遣變消費,是一道正在破題的新考題。
解放日報報道上海電影院直播放映奧運賽事。
應當看到,作為國內首屈一指、通達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文體、旅游、娛樂、購物等活動供給多樣豐富,商業與文體旅博、藝術時尚跨界融合高效便捷,加之近幾年“五五購物節”的持續培育,整座城市的消費能級在穩步提升。
服務能級要跟上消費能級,上海在進一步擴大需求、促進消費的同時,也更注重提升八方來客的消費體驗感,推動商旅文體展跨界聯動、多元鏈接,在融合創新中充分發掘出消費潛能。比如,日前剛閉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聯動“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通過主流媒體和網絡平台向觀眾推薦100項同期舉辦的展覽、演藝、商業活動,相關企業為觀眾定制“ChinaJoy之旅”打卡路線,觀眾參加完展會,再到上海各大“二次元”商圈逛逛,把展會的流量引向同城的其他文旅消費場所,對整座城市的消費都起到了溢出帶動的作用。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場景的變換、形式的創新、內容的融合,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拉動效應。今年暑假,國內部分文博場館、景區取消預約制,一些高校也敞開校門方便訪客刷身份証進入,這些引流入場的做法為促進消費帶來了積極的因素。能否為暑期出游的群體提供更豐富的旅游產品,帶來更多的關聯消費而不是停滯於“到此一游”?能否為遠道而來卻搶不到熱門場館票的游客提供替代的City walk方案,讓他們不虛此行、不留遺憾?類似這些新的促消費問題,都在考驗著一座城市的鏈接能力和應變能力,需要打開格局,提升服務品質,完善消費環境,通過一項項精雕細琢的服務細節,把消費潛力真正轉化為消費實力,加快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