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新”而行,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商業運營﹔
國產自研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青龍”﹔
低空無人機輔助進行交通執法﹔
首批“無人駕駛”出租車上路……
在上海,人們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這些科技創新成果。
前不久,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正酣之際,7月5日召開的上海市委常委會指出,要全面推進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努力在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健全科技創新體系上取得新突破,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今年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周年,正在加快從“建框架”向“強功能”邁進。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勇爭先、走在前。
上海外灘。黃浦區委宣傳部供圖
因地制宜,緊抓創新奮力突圍
如何在創新實踐中發展出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的新質生產力?
今年5月以來,人民網上海頻道陸續專訪多位區委書記,深度了解新質生產力在上海基層一線的具體發展路徑。
作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名片”,黃浦區承擔著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黃浦區提出,要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央科創區”。具體何為?
黃浦區委書記杲雲介紹,黃浦區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理念,深入開展產業研究,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找准深耕細分賽道。同時,該區還積極對標國際一流水平,著力營造創新要素集聚、創新活力涌動的良好生態,更好激發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
在普陀區,以一條武寧路為核心,串聯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近千家科技創新主體,形成了一個多維科技創新載體的“武寧創新共同體”。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介紹,該區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著眼“創新”關鍵詞破題、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探索新模式、開拓新路徑。
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已成為普陀區科創的一塊金字招牌。普陀區委宣傳部供圖
楊浦是上海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產業集聚的科創園區,煙火氣十足的街頭巷尾,近悅遠來的濱江水岸……這是如今很多上海市民心中對楊浦的印象。“楊浦重點要把握壯大新產業、催生新模式、激發新動能三個‘新’。”在楊浦區委書記薛侃看來,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著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生態,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
科技城、汽車城、歷史文化名城……這都是上海市嘉定區的標簽。作為上海的產業重鎮、制造業大區,嘉定還是近十年來上海全市人口導入最快的區域。
“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嘉定要充分用好創新基因優勢。”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強調,嘉定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著力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耦合,打造一批硬核科技企業,形成更多具有創新策源意義的“核爆點”,持續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作為上海“南北轉型”重要一極和傳統產業重鎮,寶山區正在加快建設“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國際大都市主城區、全市綠色低碳轉型樣板區”。寶山區委書記李晨昊提出,要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使新質生產力成為寶山現代化建設的鮮明標志、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打造新時代現代化轉型的樣本。
不難發現,區委書記們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些極具共性的關鍵詞,可以概括為:“因地制宜”“產業創新”以及“核心競爭力”。總體而言,緊抓創新突破,錨定科技領域,是上海多個區對新質生產力的抓手和破題方向。
具體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層面,各區又該如何落地?
行駛在嘉定區城市道路上的自動駕駛網約車。嘉定區委宣傳部供圖
各揚所長,握指成拳向“新”行
緊抓策源,匯集創新主體﹔重塑產業體系,出台政策陪跑……
普陀,重點放在人才的“含金量”上。
以武寧創新共同體成員單位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為例,這裡圍繞集成電路這一上海市先導產業匯集了海內外清華校友資源。2023年6月,上海清華國際人才會客廳正式揭牌成立——這一會客廳由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清華大學校友分會發起建設。芯片作為現代制造業的“糧食”,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正在著力加強協同攻關、破解“缺芯少魂”痛點。
經過多年努力,普陀區的智能軟件、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點培育產業佔區稅比重超過40%,初步實現了以“四大重點培育產業”為主導,以網絡安全、數字廣告、智能終端為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黃浦,聚焦金融生態。
該區內集聚了外匯交易中心、黃金交易所等6家國家級金融要素市場、基礎設施,以及涵蓋銀行、保險、証券、基金、信托、資管等全金融業態的721家持牌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主體豐富,創新活力充沛。
“依托外灘金融集聚帶,黃浦穩步推進金融科技發展,目前已經集中鏈接了一批金融科技頭部企業,打造了一系列外灘金融科技品牌,在金融科技新賽道上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先發優勢。”根據統計,2023年黃浦區共落地73家重點科創企業,新增專精特新企業數量6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74家,外資功能性機構累計超80家。
嘉定,厚植汽車“DNA”。
在產業配套方面,嘉定擁有汽車上下游相關企業4000多家﹔創新示范方面,擁有24個國家級、市級公共服務平台及200多個公共及企業研發平台﹔文化氛圍方面,有汽車博物館、汽車文化公園等汽車文化陣地,有F1、FE、上海汽車文化節等高能級節賽活動。“在嘉定,既能充分領略汽車文化的魅力,也能掌握到汽車發展的前沿資訊和動態。”
目前,嘉定正全力建設上海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示范區,打造更有體驗度的城市級自動駕駛智慧出行服務生態。
楊浦濱江 。楊浦區新聞辦供圖
楊浦,數字經濟成為核心主導。
新形勢下,數字經濟已成為重塑要素資源、重塑經濟結構的關鍵力量。如今的楊浦正全方位提升創新產業競爭力,構建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主導、“智能+”“互聯網+”為基礎支撐的創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產業鏈鏈長制,將助力打造在線新經濟、智能制造、創意設計等 “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前瞻布局科技服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等四大新興領域。
楊浦區將通過重點實施高能級企業遠航、全周期金融續航、全方位政策引航三個計劃,打造資本、技術等創新要素相互交融、相互依托的有機體系,使各類創新主體與創新要素充分集聚耦合、疊加碰撞,形成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強大的“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寶山,聚焦政策配套服務,在供給端實現要素凝聚。
寶山區堅持在強化“服務力”上下功夫,通過加強政策、人才、服務、資金等各類要素的聚力高效供給,用適宜的“溫光水氣”,賦能創新創業主體,從而著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推動產業向“新”“高”“質”發展。
上海(寶山)科創金融服務中心。寶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寶山區持續加大對重要領域、重點產業、重大平台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寶山區加快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專項支持政策》20條新政,解除了企業注冊地和稅收所在地的限制,創新性地將示范應用場景在寶山的企業納入支持范圍,每年拿出不少於5000萬元用於支持企業發展,成為了目前各區中最為突破的政策。尤其是有關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綠色低碳生產力推動的條款,均是全市首創。
未來何為,讓“新”的發展更具實效
“上海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已形成了良性循環。”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指出,2023年,上海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高達43.9%﹔同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已達1.6萬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50.2件,比例和數量均位居全國先列。
“對於上海而言,要走特色鮮明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之路,打造獨具優勢的新質生產力發展高地。”沈開艷表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研究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問題。上海也在會后第一時間學習精神、找准方向。
7月19日上午,上海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提出要自覺當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促進派、實干家。進一步強化改革擔當,從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非凡成就中汲取信心和力量,在新征程上進一步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和斗志,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始終在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改革實踐中挺立潮頭、走在前列。
圍繞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上海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正不斷集聚。
【延伸閱讀2】
“啟航新質生產力 上海在行動”系列訪談海報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