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起“上証收益”指數將正式發布實時行情
“新指數”將取代滬指?誤會!
“上証收益”指數4年前已發布,7月29日起正式發布實時行情,是股市多維度觀測工具之一
這兩天,市場裡傳來了一些聲音:“一個新指數來了!”“直接跳過3000點,贏麻了”“上証綜指要告別舞台了”……
源頭是上海証券交易所7月15日發布的一則《關於發布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實時行情的公告》:為便利投資者觀察上海証券市場整體收益情況,上海証券交易所與中証指數有限公司決定自2024年7月29日起正式發布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實時行情,同時將指數代碼和簡稱分別調整為“000888”和“上証收益”。
的確,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和上証綜合指數(以下簡稱“上証綜指”)看上去很像。但實際上,大家對這個“新指數”的誤會大了。
沒有“刻意跳過3000點”
事實上,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並不是新面孔,早在2020年,該指數就已經發布。本次要發布的,是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實時行情。
也就是說,之前投資者隻能看到該指數的收盤點位,看不到最新值、漲跌幅等實時行情。在7月29日之后,這些都能夠實時追蹤。
至於“刻意跳過3000點”,也是一大誤會。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以2020年7月21日為基日,以當日上証綜合指數收盤點位3320.89點為基點。在Wind軟件上,我們能夠看到這一指數的歷史走勢。就拿今年的情況來說,這一指數既在2月2日觸及過2951點的低點,也在5月17日達到過3412點的高點,自然沒有“刻意跳過3000點”的說法。
不會替代上証綜指
關於“這個指數將會替代上証綜合指數”的聲音,也確實是“想多了”。
在資本市場,指數其實有很多,按照規模排名就有上証50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証500指數等,此外還有主題指數、風格指數、策略指數等,它們都用於反映具有某一相似特征的股票群體的整體價格走勢。這些指數中,不乏點位高於3000點的。
其中,上証綜指是A股市場的第一個指數,從1991年7月15日至今,不間斷地反映著上交所所有股票的整體價格走勢,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滬指”。
而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也是眾多指數中的一個,作為上証綜指的衍生指數,它的樣本和加權方法與上証綜指的完全一致,前者隻比后者多了分紅表現。在上証綜指的基礎上,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將樣本分紅計入指數收益,反映上海証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在計入分紅收益后的整體表現。
中証指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曾經表示,根據樣本現金分紅處理的不同方式,股票指數一般分為價格指數與全收益指數。上証綜指是價格指數,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則是全收益指數。具體來看,價格指數不計入樣本現金分紅,僅反映指數樣本價格表現﹔而全收益指數計入樣本現金分紅再投資收益,綜合反映指數樣本價格及現金分紅表現。當指數樣本分紅派息時,價格指數在除息日會出現自然回落,而全收益指數考慮了紅利的再投資收益,指數點位不會出現自然回落。
至於為何要發布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事實上,中証指數有限公司在2020年9月18日就發布了《關於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的答記者問》,關鍵詞依然是“分紅”。
中証指數有限公司表示,股票分紅是股票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上市公司經營穩定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上証綜合指數反映的是上海証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價整體表現,而沒有體現上市公司分紅情況。國際上,指數編制機構在發布價格指數的同時,一般也會發布對應的全收益指數,如標普500全收益指數等,以供投資者從更多維度觀測市場。為綜合反映上海証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價及分紅的整體表現,上海証券交易所編制發布了上証綜指對應的全收益指數,即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
所以,上証綜合全收益指數和上証綜指有著不同的市場反應重點,二者共同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維度市場觀測工具。
不難看出,對“分紅”的鼓勵和強調,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寫入政策。而此時公布實時行情,一方面讓投資者對分紅收益的影響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也是繼續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分紅力度。
為了更真實反映市場
事實上,上証綜指的代表性也曾經引發過爭議。
2020年,一些聲音認為上証綜指已經無法全面代表發展迅速的股票市場,社會各界對上証綜指編制方案修訂也多有呼聲。不久,監管部門在上証綜指即將“步入30歲”時,首次修訂編制方案。
2020年7月22日,上証綜指編制方案納入了科創板上市証券,進一步提升了上証綜合指數代表性,旨在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滬市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許多業內人士都表示,修訂后的上証綜指更加能夠真實反映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反映優質上市公司的長期價值提升。
當然,面對一個正在發展中的資本市場,的確需要多維度觀測工具。不管是此前上証綜合指數編制方案的修訂,還是這次發布的實時行情,最終的目的,都是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市場。
本報記者 劉惠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