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政策鬆了綁,小店理直氣壯“拍黃瓜”

5月20日下午,拿到新的食品經營許可証后,在上海市閔行區經營一家羊肉面店的劉少勇,立刻就將菜單上一塊遮蓋菜名的膠布撕下——時隔半年,受到食客歡迎的“蒜蓉拍黃瓜”可以賣了,劉少勇心情舒暢。
從“膽戰心驚地拍”到“理直氣壯地賣”,為何一盤10元的涼菜讓劉少勇的心情像坐過山車?
去年12月,因為未經許可制售涼菜“拍黃瓜”,劉少勇遭到職業舉報人的舉報,在屬地市場監管所約談后,不僅500多元經營所得被沒收,還被罰款2000元。他說:“當時的心情當然很郁悶啊!”
事發之時,餐飲店想要合法合規“拍黃瓜”,門檻挺高。根據規定,“拍黃瓜”屬於冷食類食品,店內需設置帶有二次更衣間的操作專間,以劉少勇的小店為例,僅一個單間的租金成本每年就超過3萬元。此外,單間內還需配備專用空調、紫外消毒設備、淨水設備、水池等。“我得拍多少黃瓜才能回本呀!”劉少勇說,“想想實在不劃算,索性就用膠布把‘拍黃瓜’遮住,不賣了!”
近年來,圍繞“無証‘拍黃瓜’”的職業舉報,讓許多餐飲經營者很頭痛。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中旬,全國有1000多家餐飲店因超過經營范圍制售涼拌菜被行政處罰。還有職業舉報者在一年內以“無証‘拍黃瓜’”為由,向1372家餐館提出索賠。
“早些年的相關制度規定,冷食類食品的制售應當設立符合要求的操作專間(專用操作場所)。”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處處長黃麗瑢、副處長王瑋娟介紹說,“這個括號是‘或者’的意思,可以是專間,也可以是專用操作場所,就是常說的專區。”他們調研發現,這項規定落實到實踐中,容易出現兩種問題。一是很多基層單位本著“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從嚴管理,結果就是“劉少勇被罰2000元”的案例經常發生,餐館叫冤,顧客也不認可,“職業打假人”得利。二是不同轄區之間的執法標准不一致,導致“同案不同判”。
“處罰‘拍黃瓜’這類問題,發生在執法監督環節,但根源在制度設計上。”黃麗瑢說,“過去的規定確實有些籠統模糊,現在發現了問題,就要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針對市場和基層普遍反映的痛點和難點,2023年6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辦法》,於同年12月1日開始實行,明確規定食品經營者從事解凍、簡單加熱、沖調、組合、擺盤、洗切等食品安全風險較低的簡單制售的,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保証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設備設施、專門區域等審查內容。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在此基礎上,廣泛征求企業、專家意見,前后修改40多稿,於今年5月10日起正式施行《上海市食品經營許可和備案管理實施辦法》,明確對“拍黃瓜”、泡茶、解凍等食品安全風險較低的簡單制售行為,在保証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僅設置專區。
餐飲店內,店員正在專區制作黃瓜涼菜。季覺蘇攝
王瑋娟說,“既要防止‘一管就死’,也要注意‘一放就亂’,關鍵在於把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和守護城市煙火氣兩者統籌好。”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對照國家層面關於“簡單制售”的相關規定,分級分類推行精細化管理,減少政策制度“模糊地帶”,將冷食類食品細分為多個種類,明確冷加工糕點制售、冷葷類食品制售、生食類食品制售三類經營項目仍然保持操作專間的要求,植物性冷食類食品(不含非發酵豆制品)制售行為,如“拍黃瓜”,在保証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申請簡單制售經營項目,設置專區即可。
熱氣騰騰的拉面配上一碟爽口黃瓜,是許多上班族午餐的固定搭配。餐飲品牌“陳香貴”過去受場地限制,不少店裡無法設置專間制作涼菜。5月15日,“陳香貴”世博大道店新領到的經營許可証,多了“冷食類食品制售(僅簡單制售)”一項。他們在原有后廚布局基礎上,增加了一處冷食區,設置了專用的水斗、櫃子和冰箱,同步更新了點菜系統。“拍黃瓜”菜品一上線,就受到食客好評。
餐飲店有獲得感,基層執法人員也叫好。給“拍黃瓜”鬆綁了,職業舉報、職業索賠就沒法再在專間、專區方面鑽空子,基層執法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管住市場中其他亂象,更好地服務廣大經營主體。
營商環境千萬條,企業感受度第一條。“專間”變“專區”,一字之差,監管手勢的細微改變,改善了企業預期,呵護了市場主體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