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成片”隻能自動配圖 消費者直呼“上當”

消費者購買AI會員服務后直呼“上當”
“一鍵成片”隻能叫自動配圖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應用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擇主動擁抱並利用這項技術,將AI工具融入日常工作,視其為提升工作效率的得力助手。
程先生就是其中一員。作為策展從業人員,他平日需要借助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方案的空間設計效果。因此,當他看到“輸入一段話,任何畫面都能生成”的AI軟件廣告時,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點擊鏈接下載了這款名叫“AI私人助理”的App,還開通了會員,希望借此生成一些能幫助工作的視頻素材。可付費后才發現,該軟件並不具備將用戶輸入的文字生成視頻的功能,他不禁質疑:這不是虛假宣傳嗎?
根本沒有動畫制作
為了弄清程先生所說的套路,記者決定體驗一番。進入App,首頁便是智能助手的對話場景,這一部分可免費試用。緊隨其后的,便是“AI生成”“AI工具”“AI繪畫”等不同的功能分區,可以生成視頻、圖片等不同的形態。跟視頻相關的“AI生成”分區裡,操作提示可以輸入想要的故事主題,生成不同類型的小說,此后便要付費才能解鎖相關的視頻。在充值界面,記者觀察到幾秒鐘的成品演示,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場景畫面設計得頗為精致,頗有些成品動畫的質感,廣告語更是直接宣稱“根據文案一鍵生成短視頻”。那麼程先生所說的根本沒有動畫制作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了進一步體驗,記者付費129元成了會員,解鎖了全部功能和權益。這時,記者再次進入“AI生成”分區,選擇了系統推薦的主題“轉校生的盛夏”,約3分鐘過后,便收到了生成的時長1分鐘左右的視頻。視頻裡的確是動畫形象,不過制作略顯粗糙,人物並不會動,所謂的動感是通過圖片的放大、縮小實現的,還有不少畫面反復出現。當記者輸入“外賣小哥”等現實題材后,生成的畫面更是跟描述的文字毫無關聯,更別說生成動畫了,難怪消費者會心生抱怨。
“這根本不是AI視頻,隻能叫自動配圖一鍵成片,這個功能在其他App都是可以免費用的。”看到記者的使用體驗后,程先生稱,這款App裡並沒有根據文字生成動畫的功能入口,跟宣傳相距甚遠。
AI產品魚龍混雜
同樣直呼被坑的,還有市民舒先生。他近期購入一台新的筆記本電腦,體驗使用了系統自帶的“筆靈”AI軟件來寫文章。“生成的大綱和開頭部分,寫得還是不錯的,我就付費解鎖了會員,結果全文出來以后我傻眼了。”他稱,自己輸入了“寫一篇關於小學階段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文章、5000字”指令后,系統交出的卻隻有2000字,裡面的內容也“特別水”,跟沒付費前的差別很大。而且,當時購買的是價值299元的終身會員,可他退出后再進入,發現還得重新支付。
讓兩位市民更生氣的,還有售后客服。原來,當他們發現問題想要尋求售后服務時,發現都是機器人客服,公布的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好在向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求助后,相應的錢款得以退還,並未造成更大損失,他們希望自己的經歷也可以給廣大消費者提個醒,在付費選用相關的AI產品時要更加留心。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然而市場上涌現的眾多產品參差不齊。試用和比對過多個相關產品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主要源於部分企業在缺乏自主研發實力的情況下,急於抓住行業風口,採取“快速組裝”策略。
對消費者而言,如果使用了這些“套殼”服務,一方面可能導致隱私泄露,另一方面還可能因為公司搭建的服務器不夠穩定而面臨付費后無法享受服務的消費糾紛,再加上這一行業剛剛興起,很多標准都沒建立,維權也存在一定難度。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對新興行業的關注,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同時制定相應的規范,引導AI產業健康發展。(記者 栗思 實習生 顧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