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翻滾的“狗”、能按摩的“手”、會沖咖啡的“球”……來看人形機器人的“動手能力”

機器狗被一腳踹飛,翻滾后又穩穩站了起來﹔按摩機器人精准選擇人體穴位,來一次“精油推拿”﹔頭像皮球的機器人,能給你“手沖”一杯熱騰騰的咖啡……
這幾天,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高級別會議舉行,在世博展覽館5.2萬平方米的空間裡,各路機器人“神仙打架”,紛紛亮出絕活。其中,能動會跳的機器人、機器臂最為吸睛,與往年相比,這些“鋼鐵俠”的動手能力正變得越來越強。
機器人“神仙打架”
7月7日,熱浪滾滾。盡管論壇已閉幕,但數以萬計的觀眾依然冒著酷熱涌入AI的狂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后一天的展覽現場。
最吸睛的無疑是人形機器人。從世博展覽館北門進入,入口處便是“十八金剛”人形機器人陣列,隻見15家公司的18款機器人,在達闥團隊設計的整體動作控制方案下,同步向觀眾揮手、抱拳,以示歡迎。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與往屆相比,是機器人最卷的一屆。國內外企業悉數拿出最新版的看家產品,在這個國際性的AI舞台上秀一把“肌肉”。
特斯拉在大會上首發了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浦東造”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開源公版機“青龍”也在大會亮相,這是國內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公版機﹔“宇樹科技”展示了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H1,這也是國內首款能實現奔跑功能的機器人﹔傅利葉智能帶來的新版人形機器人GR-1,能夠模擬多種人類運動方式……
本次大會重點打造了人形機器人展區,展出25款人形機器人,並發布了國內首個全尺寸人形機器人開源社區,著力推動人形機器人在更多真實場景中的應用落地 。
“動手能力”越來越強
與往屆相比,機器人的“動手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越來越強。
特斯拉新版機器人,具有28個自由度,單手擁有11個自由度,採用了仿生學關節設計。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機器人的十個手指“進化”出了感知和觸覺,能夠完成路徑規劃、物體識別等任務,甚至可以進行煮雞蛋等精細活動。
“青龍”機器人搭載了高算力的具身智能控制器,確保了在復雜地形中的穩態行動能力,在展會現場,隻見它五指靈巧,能輕鬆整理桌面。
通用足式機器人公司“逐際動力”的標杆產品,是一款“不倒翁”式的雙足機器人,它可以在坑坑窪窪的石子路上行走,也可以爬坡過溝。
“宇樹科技”展出的Unitree H1人形機器人,能在原地實現后空翻,展出的機器狗也能自如站立,並進行原地側空翻。
“睿爾曼智能”的一款康養機器人,採用仿人機械臂,能按照人體穴位進行按摩。工作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錄入了400多種人體穴位數據,可以自動判斷穴位位置進行按摩。
“傲鯊智能”外骨骼機器人,穿上后,弱女子也能提起二三十公斤的重物,也可輔助老人進行日常康復訓練﹔“穹徹智能”推出的機器手,能熟練地疊衣服﹔頭部長得像一個皮球的“全世蘿卜”咖啡球機器人,隻見此“球”雙手操作,大約40秒的時間,一杯咖啡就完成沖泡,接著把濾紙鋪在杯墊上,立馬開啟了下一次沖泡……
“走進現實”路在前方
展會現場,人形機器人科技感十足,令人眼花繚亂,那麼它們走進現實的路還有多遠?
在現場詢問展商,“睿爾曼智能”的按摩機器人,價格為12.8萬元﹔“傲鯊智能”外骨骼機器人的價格為每台1萬元左右,不少機器人有望實現量產,走進公司或家庭。
“智譜AI”CEO張鵬認為,讓機器人掃地、做飯、洗衣服,不要小看這些動手能力的實現,它需要輸入非常多的模態信息,隻有這方面能力的突破,才會帶來AI的普惠。
“鈦米機器人”創始人CEO潘晶認為,每個人都是大模型的實例,人的模型可以通過“訓練-微調-生成”的過程不斷優化﹔“達觀數據”CEO陳運文說,隨著技術演進,未來人工智能有望進一步發展成全面理解和處理復雜信息的通用系統,更多融入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特地從昆明趕來參會的小申說,傳統行業需要轉型,雖然他在現場並未找到適合公司生產的機器人,“說不定明年就會有更多動手能力豐富的機器人了”,他頗有信心。
這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裡雲創始人王堅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的分享:我相信在技術發展過程中,任何人類自身產生出來的問題,人類一定會去解決。
(來源:浦東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