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不斷走訪找到破題點 居民區書記的“一米心得”

2024年07月01日09:44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通過不斷走訪找到社區工作破題點,雷國興這樣走進居民心裡

居民區書記的“一米心得”

“她的個子小小的,總是穿著工作套裝,化著淡妝,踩著高跟鞋飛快地走路,永遠活力十足。”這是很多瑞虹新城居民眼中的雷國興。作為安丘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雷國興曾經這樣解釋自己的著裝:“瑞虹新城很多居民都是各領域的專業人士,穿得正式一點可以更好地‘融入’。”

2022年1月,剛到安丘居民區時,雷國興發現,這裡也面臨著很多中高檔小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居民有事找物業,居委干部走不進門、說不上話。

她想到一個土辦法,就是通過不斷走訪,不斷與居民聊天,了解他們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於是,垃圾箱房成了破題點,解決了這個群眾最關心的“關鍵一米”,雷國興又帶領社區能人打造了服務群眾的“第一米”空間,繼而打通了居民自治的“最后一米”。

這位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的“一米心得”,或許能給許多社區帶來啟發。

撬動“關鍵一米”

“垃圾箱房邊上,有不少垃圾袋就堆在外面,一股臭氣,和小區環境不符。”這是雷國興當時走訪居民時,大家意見最大的地方。瑞虹二期小區居民約有1760戶,原本設置了4個臨時生活垃圾投放點,投放時間集中在早晚2個時間段,是開放式的垃圾桶。

垃圾箱房如何改造?雷國興在居民區召開多次溝通討論會,改造中的很多“金點子”都來自居民。

休閑廊亭的設計,就是大家“頭腦風暴”的結果。居民袁繼烈曾多次參加垃圾箱房改造方案討論會,他認為,在推行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的當下,垃圾分類不應該是“避之不及”的,而是可親近、可觀賞、有溫度的。

記者注意到,現在的智能垃圾箱房24小時運行,能滿足居民不同時段的投放需求,也解決了臭氣擾民問題。不同於常見的四分類智能垃圾箱房(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該垃圾箱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分,將可回收垃圾分為廢玻璃、廢金屬、廢塑料、廢紙張、廢織物5類投放,有害垃圾分為廢電池、廢藥品、含汞廢棄物、有機溶劑類包裝物4類投放。

居民投放可回收物時,通過手機掃碼,選擇正確的可回收物細分項,對應的投放口便會自動打開。正確投放可回收物后,可獲得相應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可在微信提現。

滿滿的低碳環保元素也是一大亮點。箱房櫃體的金屬材料、休閑區的座椅均由再生產品制造而成﹔箱房頂部還安裝了光伏板,作為備用電源。專門辟出的一處低碳休閑區,設置休閑廊亭、環保座椅等。因為環境好,沒有氣味,坐在休閑區喝杯咖啡,變成了可以實現的事情。

打造“第一米”空間

智能垃圾箱房的成功改造,讓雷國興贏得了居民的信任,也讓她的身邊逐漸聚集了一批能人。

不少居民關注到:瑞虹四期5、6號聯體樓棟一樓大堂原有一片休憩空間,但因設備老化等原因,存在天花板漏水、燈光昏暗、實用功能缺失、居民使用率低等問題。

在社區居民規劃師常琦、社區居民政工師金真等建議下,安丘居民區黨總支牽頭推動,由居民設計、策劃、布置,將該休憩區升級打造為約25平方米的“一米會客廳”。

“一米會客廳”是由樓組內黨員群眾商議后起的名字,意為黨群組織服務居民的“第一米”空間、居民鄰裡之間議事的“第一米”空間、居民走出家門活動的“第一米”空間、居民足不出樓會客的“第一米”空間。

在這裡,沙發、茶幾、桌椅、燈具、書櫃等一應俱全,都是居民和共建單位提供的閑置家具,隨處可見各年齡段的居民坐在這裡休憩、閱讀、喝咖啡。在圖書漂流角,擺滿了大家捐獻出來的圖書。記者採訪時,二年級的玲玲正在安靜地看一本童話書,她的媽媽說:“這裡就像我們的第二起居室。這本書本來家裡准備買的,現在小朋友在樓下就可以借閱,特別好。”

如今,定期的“書記會客日”機制,將傳統項目“安丘茶吧”安排在會客廳,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或兼職副書記接待群眾、共建單位等。樓組青年居民代表還自發擔任志願者並聯動共建單位資源,形成了《“一米會客廳”空間維護居民公約》。

“‘一米’空間的確如我們所願,帶動了小區的煙火氣,進一步打破了鄰居各進各家門的狀態。”雷國興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居民說,“以前自己家才是社區,現在整個社區都是家。”

打通“最后一米”

在雷國興的手機通訊錄裡,居民好友就有3000多人,居民群17個,志願者人才庫485人,有“常青樹俱樂部”“6+1親子俱樂部”“瑞庭辣媽薈”“樂活健康小組”“瑞動聯盟”和“瑞庭先鋒隊”6個志願服務特色團隊。

為什麼這麼多能人達人都願意積極為小區服務?“雷書記敢於放權,善於協調,願意兜底。”常琦說,“對於居民不僅僅是黨建引領,也將小區事務落實到專業語境中給予回答。”

目前,安丘居民設計師團隊和居委干部一起,已參與了籃球場改造、安丘沉浸式辦公空間設計、“小聚場”升級、銘庭生鏡花園景觀提升、垃圾箱房改造等多個項目。瑞虹四期垃圾箱房也已進入建設階段。

雷國興樂見其成:“我就是一個鏈接、一個橋梁,讓居民真正成為社區合伙人,才能打通居民自治的‘最后一米’。”(記者 周楠)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