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撥穗贈言,大學校長們“最后一課”的話溫暖有力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姜泓冰 池淑雅
2024年07月01日16: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各高校用隆重的典禮送別2024屆畢業生。

驪歌唱響,撥穗禮成。

畢業季,上海各大高校的畢業典禮,如同為即將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同學們上的大學時代的“最后一課”。作為高校掌門人和迎來送往一代代青春學子的過來人,校長、院長們送給畢業生的寄語,情理交融、語重心長,不僅讓同學們受益匪淺,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

一位校長這樣描述2024屆大學畢業生:他們在求學期間,恰逢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見証了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砥礪奮斗,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恰逢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開啟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到2035年,他們剛過而立之年,當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生力軍﹔到本世紀中葉,他們時值壯年,正是強國建設的中堅力量。

對這使命在肩的新一代,大學校長們有哪些特別的期望和囑托?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左)、校長金力為2024屆本科畢業生撥帽穗。

創新、創新、創新!探索無限可能

“讓創新成為生活方式”,是復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在學校2024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講話的主題。

“一個月前,我默默向老同事鐘揚教授祝福‘60歲生日快樂’,多希望耳順之年的他能聽到。”金力追述了“時代楷模”鐘揚教授火熱而精彩的53歲人生,引用他的話——“不是杰出者才善夢,而是善夢者才杰出”,來提醒00后們:走出“不知”困惑、“不安”境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像鐘揚一樣有“不知足”的創新奮斗。

面對行將畢業的研究生們,金力校長以“用創新寫好自己的‘無字之書’”為題送上寄語。在他看來,知識分子的天職、知識分子的人生,注定與“創新”緊密相關。他分析了用創新寫好“無字之書”、走好人生之路的三重境界:第一重,腳下勇探“無字之境”﹔第二重,手上善解“無字之題”﹔第三重,胸中甘立“無字之碑”。值得一提的是,金力還將校友和母校之間的關系創造性地定義為是“命運共同體”,也是“創新共同體”。他說,“創新路上,母校永遠守望大家、支持大家、服務大家。”

在華東師范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旭紅以“突破人工智障,煉就智慧超能”作為臨別贈言,和畢業生具體探討在人工智能時代怎樣與時俱進、走好創新之路。在他看來,面對人工智能,年輕人更要時刻銘記要成為獨立自由且健康全面發展的人,用全面而多樣的思維能力超越知識無限的人工智能,在人類新文明的曙光中獲得幸福。

華東師范大學2024屆畢業生在典禮現場。

創新、創新、創新……這是大學校長們登上2024年畢業典禮講台上最集中的話題,也是最殷切的期望。

“希望你們在銳意創新中探索無限可能!”上海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勝希望畢業生們將創新作為人生信條,“將創新養成習慣、融入日常,無論是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還是追求事業上的大目標,它能讓你開辟獨特的路徑,為社會創造獨特的價值。”

“勇立潮頭,做創新創造的引領者”,是東華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對畢業生們的期待,“惟創新者才能行穩致遠。要建成現代化國家,要過上幸福生活,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

華東理工大學校長軒福貞從分析“以創新和變革為典型特征的新質生產力”開講,圍繞創新和卓越兩個關鍵詞,對畢業生提出了三個期望:志存高遠,在胸懷家國中定位卓越追求﹔開拓進取,在守正創新中抵達未知之境﹔篤行實干,在自我超越中成就非凡人生。他鼓勵同學們走出局限思維的“洞穴”和“信息繭房”,時刻保持“看見”的能力,勇敢應對每一個挑戰,在內外兼修的探索中實現“吐故納新”和自我超越。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技術帶來的快速變化和各種不確定性,校長們的講話既有遠見也有迫切體會,深知從智能制造到綠色能源,從生物醫藥到數字經濟,當下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來推動發展。而每個年輕人踏上社會后的事業發展與命運際遇,也都與創新能力緊密相關。正像一位校長說的,“如何跟上時代步伐,用創新引領發展,是每一位有志青年面臨的時代答卷。”

上海大學的畢業生表達對母校、對未來的祝福和憧憬。

服務“國之大者”,書寫人生華章

“做影響和改變世界的交大人”——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對2024屆畢業生提出了這樣的期待。如此宏大的目標,如何做到?“第一,敢為人先。第二,與日俱進,積蓄力量。第三,海納百川,在兼容並蓄中影響和改變世界。敢為人先者不畏,與日俱進者不怠,海納百川者不竭。”丁奎嶺說。

雖然“偉大不能被計劃”,但丁奎嶺強調“偉大可以被積累”。積累的因素,既有對“選擇交大,就選擇了責任﹔走出交大,就要勇擔使命”的價值追求和“扎根中國、胸懷世界”的堅持不渝,也有“堅持每天鍛煉半小時,保持健康的體魄﹔每月讀一本好書,靜心體會閱讀之樂﹔每年去一個新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結識新的朋友,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迎接美好明天”的生活方式。

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慶祝畢業無人機燈光秀。

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對畢業生的要求,是“做一粒新時代愛國奮斗的種子”。對即將在人生路上發芽抽穗、開花結果的畢業生,鄭慶華送上了三個囑托:做一粒胸懷“國之大者”的種子,在強國建設中播種濟世之火﹔做一粒矢志實干興邦的種子,在躬身實踐中播種青春之火﹔做一粒引領創新發展的種子,在科技自立自強中播種奮進之火。

同樣提到數字時代的顛覆性變化與不確定性,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給同學們提出了三個應對之道,一是“厚德”,勇擔新時代新征程所賦予的使命責任﹔二是“博學”,做有強大學習力和行動力的時代先鋒﹔三是“經濟匡時”,把握新規律、新理念、新格局。

華東理工大學畢業典禮設立了宣誓環節。

華東政法大學校長葉青告訴畢業生的關鍵詞是“夢想”,“我們的人生中,總要不斷裝點一些念想、一些思想、一些理想,似乎隻有這樣,才能使之璀璨瑰麗、暈染立體。”即使“月亮”還沒來,也別忘記用一個個“燈塔”式的小目標來引領前路。“真理想和好心性都是歷經風雨磨出來的,青春作為、青春風採都是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舞台上展現出來的。”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范先群,對醫學畢業生們送上“大醫精誠”的故事,勉勵他們從報效祖國到服務人民,要始終將無私奉獻作為人生要求:“奉獻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奉獻是對心靈的呵護與溫情,奉獻是對社會的責任與使命。”秉承奉獻精神,才能銳意進取、求真務實、志存高遠,譜寫人生精彩華章。

同濟大學畢業生與校領導合影。

經得起磨礪,發出自己的光和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因對時下一些人群中“摜蛋”之風盛行的針砭而引發關注。大江東工作室發現,在畢業典禮上,大學校長們針對畢業生的專業特點和事業走向,在致辭中大都有著精心獨特的表達,用以勉勵年輕的學子保持初心、砥礪前行,在人生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實現自我價值。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校長汪榮明的寄語是“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方程式”。在他看來,人生就像一道擁有無限可能的方程式,追逐夢想的過程就是解方程的過程。要在初心與目標的“等式”中,將堅持努力作為人生的“唯一解”,也要以勇氣和智慧擁抱未知“變量”,直面風浪揚起青春船槳﹔用篤定之行確定“運算方式”,將“小我”融入“大我”,書寫大寫的人生。

上海中醫藥大學一名畢業生精心裝飾自己的畢業服、學士帽。

身著馬面裙的東華大學畢業生。

“希望大家努力成為有分寸的樂觀主義者。”上海師范大學校長袁雯告訴畢業生們,要將持續追問的好奇心、探索新知的求知欲,敢於顛覆的勇氣、善於創新的才能,擁抱不確定性、創造變化的價值選擇等素養,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實踐當中去學習、成長。

“150-1314-1949”,是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季光送給2024屆畢業生的“專屬密碼”。這些數字裡,有著名中藥方劑和治療原則,有學校的本科專業和碩博士學位授權點數量,更有新時代中醫人“五術”並重的人才培養目標,即要有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知識扎實的學術、本領過硬的技術、方法科學的藝術。其諧音則是:“讓我念一生一世的1949名畢業生”。

“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要學著做一個不被輕易擊垮的人,遇事扛得住、扛得起,經得起磨礪。”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吳韜希望同學們樂於做健康“益生菌”,致力於在微環境中提高代謝,輸出營養,增強免疫。“隻要心懷熱誠,再平凡、普通的工作,都能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都會成為你們施展才華、大有作為的天地……每一份平凡的努力,終將匯聚成奔涌前行的大江大河﹔每一個人在本職崗位上銳意進取、苦干實干,終將凝聚起國家繁榮進步的澎湃力量,創造出新時代的健康業績。”

上海師范大學畢業生歡樂留影。

(本文圖片均由相關高校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