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起底 “黑色產業鏈” 上海警方今年已摧毀9個醫保詐騙團伙

2024年06月13日17:32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6月13日電 (記者王文娟)醫保基金和藥品藥劑是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將醫保惠民政策視作非法獲利的工具。13日,記者從上海市公安局獲悉,2024年以來,上海警方結合“礪劍”行動,已摧毀醫保詐騙團伙9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查扣涉案藥品20余噸。

誘使老人醫保卡超額配藥換“零花錢”

近年來,一些藥販指令、授意“參保人”多次、跨區在不同醫院使用醫保卡多開、虛開藥品並低價收購。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大肆收斂他人醫保卡,並在多家醫院大量配取藥物。最終,不法分子將在本市低價回收的藥品,通過層層加價后銷售牟利,形成藥品倒賣的“黑色產業鏈”。

今年年初,浦東公安分局三林公安處民警根據相關線索,發現有人指使他人使用醫保卡超額配藥,嫌疑人在收購藥品后,再通過物流發往外省市非法牟利。

根據該條線索,三林公安處會同刑偵支隊民警組成專案組進行深入調查。偵查員們通過調查發現,該團伙主要成員王某、陳某,通過社交軟件聯系外省市的藥商彎某。在了解到彎某對於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規藥品的需求后,王某與陳某便通過微信群拉攏一些本市戶籍不特定退休人員成為下線,或是以有償借用醫保卡為誘餌代為配藥,或是誘使下線“參保人”使用醫保卡去醫院配取藥物,再轉售套現。一些老年人為了蠅頭小利,想著通過醫保卡多配些藥換點“零花錢”,便聽從王某、陳某指揮,多次前往醫院配取藥品。待老人配好藥后,王某、陳某再至線下,以藥品60%的藥價找老人收藥,並進行集中存儲。在積累一定數量后,王某和陳某將回收藥品集中打包,以藥品回收價每盒加價20%的價格,通過物流發貨至外省市藥商,以此牟利。

在明確了團伙主要成員王某、陳某的身份信息后,專案組民警於今年3月在上海將王某、陳某抓獲。后根據擴案線索在多省多地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抓獲該團伙其余56名犯罪嫌疑人,繳獲涉案醫保卡105張、各類藥品1萬余盒。在現場偵查中,警方發現王某、陳某為了降低成本,使用蛇皮袋等簡易包裝對藥品進行打包,導致部分藥品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擠壓、損壞,存在用藥安全隱患。

經審訊,相關涉案嫌疑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均供認不諱。目前,該案主犯陳某、王某及彎某3人已被檢察院批准逮捕,另55人被浦東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后續案件偵查審理、追贓挽損等工作正在進一步開展中。

“流動式”接觸不同病人發展“下線”

近日,長寧警方也搗毀了一個通過誘使“參保人”使用醫保卡多開、虛開藥品非法牟利,詐騙醫保基金的犯罪團伙。

2024年1月,長寧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在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的指導下,緊密聯動區醫保局,通過對“過量配藥”“短時多次配藥”等異常情況進行梳理分析,從中發現了一些疑似利用醫保非法牟利人員。民警在進一步調查中發現,這些人員大多與一名外省市趙姓男子關聯。民警經過調查取証,逐步確認了趙某在上海發展的下線“參保人”及在外省負責銷售的陸某。

在掌握確鑿証據后,4月12日,長寧警方在本市多地和外省市同步收網,搗毀兩處存藥倉庫,抓獲趙某、陸某、鄭某等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及28名配藥“下線”人員,現場共計查獲各類藥品3萬余盒。

據趙某交代,其在上海各大醫院通過“流動式”的方式接觸不同病人,一旦發現對方貪小的意願,便發展為“下線”,並通過有非法銷售藥物途徑的陸某負責出售。為了掩蓋犯罪,趙某一般採取點對點上門的方式進行收藥,並將囤積的藥物存放在隱藏於居民區的出租屋內,由鄭某等人進行管理,待囤積達一定量后再運往外省交由陸某出售給一些偏遠地區的私人診所和小藥房,作案手法較為隱蔽。

為了節約成本,趙某收來的藥品無論是存放還是運輸環節,均未根據藥品存放要求採取避光、避濕、冷藏等特定方式,部分如胰島素注射液等藥品因沒有冷藏儲存而存在變質的風險,還有部分藥品因收藥、存放等時間過長已臨近保質期,病人在購得的藥物后短時間內就可能發現藥物即將過期失效,存在極大的用藥隱患。

目前,趙某、陸某、鄭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長寧警方依法刑事拘留,28名非法牟利的“參保人”同樣因涉嫌詐騙罪被依法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以“兼職賺錢”“免費體檢”誘導老人出借醫保卡

近期,虹口警方接到線索舉報,多人醫保記錄顯示其頻繁在同一天內於上海不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藥,所配藥物多為治療糖尿病、腦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針對這一異常情況,虹口公安分局刑偵支隊立即成立專案組展開循線調查。

今年2月以來,虹口警方在外省市及本市多地開展集中收網行動,連續搗毀4個涉嫌醫保詐騙的犯罪團伙,抓獲處理犯罪嫌疑人66名,查獲涉案藥品10萬余盒,醫保卡、就診卡、身份証4500余張。

4月17日,虹口警方在本市一舉抓獲以王某為首的集“收、配、販、銷”於一體的醫保詐騙團伙,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1人。自2022年以來,該團伙利用他人醫保卡採取“螞蟻搬家”式手法分批次、分劑量地在不同社區衛生中心配取藥品。因特、慢病醫保卡在門診可享受藥物80%至90%的報銷比例,遠遠低於市場零售價。以100元/盒零售價的藥品為例,如通過醫保配藥每盒價格為20元左右,團伙成員低價購入藥品后,加價20元至30元不等再轉賣給遍布各地的藥商、藥販,以此從中牟利。

經查,該團伙以同鄉親屬為紐帶,分工明確,團伙內數人以“兼職賺錢”“免費體檢”為誘餌,擺攤誘導老人出借醫保卡或以“協助配藥”為由,有償借用醫保卡,后期更是發展了一批患有基礎疾病、能通過醫保途徑自行購藥的“參保人”,為其形成穩定的藥品供應網絡。在該團伙租賃的一處倉庫內,民警查獲了混亂堆放的各類藥物3000余盒,其中還包含50盒布洛芬混懸液、60盒阿莫西林膠囊、300盒胰島素等需特定環境存儲存放的藥品,此類藥物重新流入市場出售將嚴重危害群眾用藥安全。2022年以來,該團伙累計外寄藥物700余次,重量近30噸。根據進一步調查顯示,該團伙在多個省市均有相對固定的藥販,將藥物重新分揀包裝后重新回流市場,警方根據相關物流線索,又搗毀了另外3個位於上海的詐騙團伙,抓獲25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民警在調查中還發現,除非法使用他人醫保卡配藥、販藥外,該團伙還冒領並盜用他人身份証件共計30余張,在上海20余家醫院辦理就診卡4000余張,配得大量自費藥物后加價售賣,警方已將相關線索移交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上海警方呼吁廣大市民共同守護醫保基金安全,切勿為了蠅頭小利而將自己的醫保卡借給他人使用或參與非法藥品交易。一旦被發現,或將面臨暫停醫保賬戶的醫療費用聯網結算功能,並追繳醫保基金損失及處以罰款。如涉嫌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