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推動上海做好“必答題”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田泓 申綠
2024年06月13日17: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5月9日,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上海,開展第三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截至6月10日,上海市累計收到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信訪舉報件32批共3038件,責令整改347家,立案處罰454家,罰款金額合計1431.59萬元,立案偵查1件,刑事拘留3人,共約談37人。

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對上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一次全面“體檢”。在前兩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警示下,上海正在加速破解“美麗上海”建設中遇到的難題。“六五環境日”當天公布的《2023年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上海的天更藍、水更清了: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的年均濃度在近5年總體呈下降趨勢或保持在較低水平。2023年,上海主要河湖斷面中,Ⅱ類至Ⅲ類水質斷面佔比從2022年的95.6%升至97.8%,Ⅳ類斷面佔比從2022年的4.4%降至2.2%,2022年“消失”的Ⅴ類斷面在2023年繼續“消失”。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上海黃浦江兩岸風光

數字或許枯燥,直感更加真實。無論是“一江一河”的兩岸風光,還是家門口“口袋公園”的草木蔥蔥,都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上海建設生態之城的決心、行動和變化。

與此同時,就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典型案例來看,上海生態環境保護仍然存在“短板”,林地損毀、建筑垃圾非法傾倒和污水溢流排江等“老大難”問題依然突出。

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之間的賬雖然“不好算”,但必須要算,而且要算好。對擁有2500萬人口、城市空間資源緊張的上海來說,這是一道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生態資源稀缺、高密度人口壓力、城市建設規模、基礎設施歷史欠賬等,都考驗著上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智慧和能力。

比如建筑垃圾違法違規處置問題。近年來,上海每年產生的工程渣土和泥漿約為1億噸,是生活垃圾產生量的近10倍,如果用核定載重18噸的渣土車裝運,需550萬輛次才能運輸完畢。而上海本地消納空間持續萎縮,低窪地、廢溝浜不斷減少,資源化處理能力遠遠小於實際產生量。

再如泵站放江污染問題。盡管上海近年來實施了城市管網雨污混接改造,並建成亞洲最大規模的污水處理設施,但部分區域管網建設尚不完善,特別是在雨季和汛期,雨污混合排放現象仍然嚴重。

除了客觀條件制約,有些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從根本上說,還是與城市管理部門和相關利益方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措施不力、作風不實和監管不嚴有關。大江東工作室跟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實地督察發現,一些建設單位雖然按規對垃圾消納和生態補償做了安排,但交給第三方單位處理后便不聞不問,導致相關制度流於形式。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上海青浦環城水系

一個月來,圍繞督察發現的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上海市各地區各部門用迅疾有力的行動作答,解決了一大批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邊督邊改、即知即改、舉一反三,上海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點上改”與“根上立”相結合,力爭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標本兼治。

針對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不足,上海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聚焦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和處理整體效能,從源頭到末端系統梳理分析問題,提出污水系統治理方案,加快建成與超大城市發展相適應的水環境治理體系,爭取在未來兩到三年,雨季污水廠處理水平達到發達國家同類先進水平。

針對督察發現的毀林問題,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專題研究起草涉林相關整改方案,擬定措施、厘清責任、補齊短板。同時,由市林長辦牽頭,於5 月20日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公益林養護質量專項檢查行動,並將毀林案件移交公安機關偵辦,對違法企業進行立案查處。

上海歷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垃圾分類、無廢城市、精細化管理等,都是這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名片”。理念先行,科技助力,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二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生動展示了科技在破解資源瓶頸、提升生態效益上大有可為。

生態環境保護事關城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對標國際一流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期盼,上海生態之城建設任重道遠,奮力前行。

(圖片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