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丨一“碳”究竟,看碳博會上的綠色“四則運算”
6月5日,第二屆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碳博會)開幕,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家國內外企業集中亮相。
第二屆上海碳博會現場。湯彥俊攝
連續舉辦兩屆,上海碳博會為中外企業構建了一個開放、包容、高質量的綠色低碳交流平台。圍繞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發展,各個行業企業紛紛帶來最新的技術、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包括虛擬電廠構建、綠色金融、綠色技術、可持續發展方案等。不少企業還把可持續、低碳概念的“高深感”變成貼近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可觸摸感”,踐行一條綠色低碳的“四則運算”之路。
“加”——為地球多花點心思,助力可持續消費
步入歐萊雅展台沉浸式藝術通道,可360度觀看企業多年來的減碳創新之路。通過節能增效、投資多樣化可再生能源設施、接入可再生電力等技術路徑,歐萊雅中國及北亞地區的所有運營場所,包括今年新投運的蘇州智能運營中心,都已達到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從一個小小的可持續包裝,到與供應鏈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並實施減碳戰略,歐萊雅與供應商聯合展出減碳戰略,通過賦能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可持續多方共贏的“共益生態圈”。
此外,歐萊雅還向公眾展示了可持續包裝設計背后的故事。小到可再生材料的包裝應用、替換裝的使用,大到3D建模打印、質量測試,每一個微小的包裝應用背后,都體現了在可持續技術領域的不斷革新。
觀眾進行低碳生活知識問答。湯彥俊攝
碳博會期間,歐萊雅聯袂上海市消保委基金會主辦“聊點新‘花’樣”——Z世代可持續消費平行論壇暨2024“明天合伙人”大會,圍繞年輕一代的可持續消費態度和想法展開解讀與討論。論壇現場,各方一起探討年輕一代群體在可持續消費方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痛點,探索如何幫助Z世代實現可持續消費的知行合一。
碳中和認証茶飲料、碳足跡認証方便面、碳減排認証飲料,用廢棄飲料瓶再生制作的野餐墊、環保袋和收納盒……康師傅在現場展示了一系列綠色產品,發布了兩項廢棄物循環利用新技術:含茶渣的生物降解PLA(聚乳酸)3D打印材料,以及用廢油通過微生物發酵生產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PHA(聚羥基脂肪酸酯),以直觀方式向現場觀眾展示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魅力。
“減”——向創新要效益,減排用數字“說話”
一輛特斯拉可實現碳減排51噸﹔上海超級工廠94%廢料得到回收利用﹔制造一輛特斯拉的用水量比行業均值低27%……
本屆碳博會上,特斯拉攜全品類可持續能源解決方案亮相,首次展出電機系統的深度拆解件,揭開其“神秘面紗”:率先使用碳化硅MOSFET功率元件,提升電機控制精度,實現電驅更低能耗﹔創新應用銀燒結技術,大幅降低產品散熱損耗,實現整車更長續航﹔通過高效的材料利用,實現更輕的質量與更小的體積,提高產品功率密度和材料利用率。
在電機系統的精益制造流程中,特斯拉採用先進的制造設備,提高自動化率和生產效率,實現制程更優碳排放﹔多品類共線生產,自動識別且無損換型,消除不同品類切換時的能源消耗,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特斯拉究竟是如何做到60度的電池“100度”的能力?答案就在本屆碳博會上揭曉: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技術、不斷優化電芯的結構設計、獨特的冷卻技術、高效精准的電池管理系統等。
中國石化銷售上海石油攜B5柴油亮相本屆碳博會,展示上海石油通過對餐廚廢棄油脂資源化再利用,打通了防止廢棄油脂回流餐桌的“最后一公裡”,實現碳減排與大氣、水、土等多領域污染物減少及食品安全提升的多重協同增效。
2017年以來,上海石油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將B5柴油規模化應用到公交、環衛及物流企業等終端客戶。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石油在250余座加油站供應B5柴油,累計加注B5柴油240余萬噸,服務超過3600萬輛車次,協助消納餐廚廢棄油脂制生物柴油9萬余噸,實現碳減排近25萬噸。
中國石化展示“走向碳中和之路”。陸佳宏攝
乘——加倍釋放數字化潛力,推動可持續發展
本屆碳博會上,國家電網公司展示“世界一流的城市電網”數字沙盤,匯聚了上海電網前沿科技。智能裝備與電力工人並肩作戰,守護城市的能源命脈。
全球最大500千伏全智能地下變電站為上海電網注入強大動力。北外灘輝煌夜景,由110千伏配電網雙側雙鏈結構及其自愈系統穩定點亮。35千伏“世界會客廳”毫秒級瞬時電源切換技術確保重大會議電力供應萬無一失。研發10千伏全絕緣柱上斷路器和絕緣短杆橋接作業法等技術,實現高可靠性配電網的“不停電”、用戶的“零感知”。目前,上海城市核心區供電可靠率為99.999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托算法模型與AI技術,可快速定位故障,優化流程精准調配搶修資源,為千家萬戶提供優質、安全的電力服務。
今年,西門子首次亮相上海碳博會,帶來諸多數字化與低碳化創新成果。其中,西門子智慧能碳管理平台依托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化技術,通過採集和存儲企業能源及碳排放數據,結合內嵌的能源系統用能模型和業務應用,實現碳數據可視化及分析、碳排放盤查、碳減排規劃等功能,助力企業低碳化轉型。西門子碳足跡平台底座及碳足跡生態解決方案,則以區塊鏈、工業邊緣計算等技術為基礎,可幫助企業實現產品碳足跡的精算、追溯、透明化,以及碳足跡國際認証,為產品綠色出海提供支持。西門子還與河鋼數字技術有限公司以西碳跡展開深度合作並簽約,賦能冶金行業加速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助力中國鋼鐵高質量出海。
“綠色低碳轉型是企業面對眾多不確定性的確定,而數字化技術是加速這一轉型的另一個確定。”西門子相關負責人肖鬆表示,“西門子願以數字化和低碳化的雙輪驅動,攜手各方伙伴助推可持續發展走深走實。”
《物流行業:園區ESG及綠色運營白皮書》圖解
6月5日正值世界環境日,普洛斯等還聯合發布《物流行業:園區ESG及綠色運營白皮書》。白皮書中介紹了最新上線的智慧園區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績效數據管理系統。該系統集成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對園區能源消耗、碳排放、水資源使用、廢棄物管理、能效評估等關鍵績效指標的實時監測和智能分析,實現從全國、區域到具體資產的綠色績效追蹤。
除——除零計劃,“零碳循環創業計劃”啟航
本屆碳博會上,獨角獸企業箱箱共用,攜手臨港集團、中關村科技租賃、創業邦等合作伙伴啟動“零碳循環創業計劃”,面向全球尋找零碳循環創業伙伴,目標是未來5年內賦能1000名綠色循環創業者,培育100名零碳循環創業“領頭羊”,並為有志於從事零碳循環產業的創業者提供技術、資金支持。
以循環包裝為例。中國是當前全球最大的包裝市場,2024年物流包裝材料市場規模預計超過9000億元,而循環包裝滲透率尚不足5%。隨著大規模設備更新及消費品以舊換新潮的到來,循環包裝作為綠色供應鏈的關鍵一環,一個年規模超萬億元的龐大市場蓄勢待發。
“零碳循環產業的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循環包裝行業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廣可循環材料,有效降低了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秘書長郭佔強表示。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助理馬增榮認為,實現物流包裝領域的零碳循環發展,需要“強創新”,推動循環包裝技術的突破﹔“優服務”,提升循環包裝的再利用率﹔“鏈產業”,加強產業鏈協同,構建循環包裝生態圈,“零碳循環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全新落腳點。”
現場分享了一則案例:一家與箱箱共用合作的零部件制造商,年收入大約20億元,其循環包裝比例從2020年的5%上升到2022年的逾50%,年包裝成本由2000萬元降至1200萬元,降幅超40%,還減少了幾百萬隻一次性包裝材料的污染和浪費。
碳博會期間,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主辦、中國寶武旗下歐冶雲商承辦的鋼鐵行業EPD(產品環境聲明)平台藍皮書發布暨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舉辦。會上,《鋼鐵行業EPD平台藍皮書(2024)》發布。這本藍皮書記錄了中國鋼鐵產品環境績效現狀,分析了不同產品的環境影響情況,提出了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減排的建議。藍皮書的數據分析結論將為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決策提供依據,助力鋼鐵行業實現更可持續和高質量的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