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閱讀上海張園——隱藏在“頂流”裡的有趣細節

2024年05月24日19:12 | 來源:上海發布
小字號

原標題:【記憶】閱讀張園——隱藏在“頂流”裡的細節

從2022年11月底張園西區開放時的人聲鼎沸,到2023年作為熱播劇《繁花》的取景地,再到不定期更換的精彩主題造景,張園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大量目光,可謂是上海近期修繕更新后歷史建筑中備受大家喜愛的“頂流”之一了。介紹張園的文章越來越多,喜歡張園的人們渴望著閱讀和挖掘到更多的信息。本期,市住建委將與大家分享修繕團隊眼中有趣的隱藏細節,一起來看看吧↓

▲張園五一造景(上觀新聞)

建筑轉角處

的界碑

張園區塊從私家園林到公共開放式園林和城市的公共活動中心,直至向住宅的轉變,直接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化發展的典型進程,呈現了時代更迭的復雜性,其興起、衰落與演變的軌跡濃縮了城市發展的歷程。

1882年張叔和購得此園,命名“味莼園”,簡稱張園。1885年張園正式向游人開放,自開放后的二十多年中,張園一直是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動場所,內設有戲台、電影院、照相館、商場等設施,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園”。

張園盛況

(1882-1918年)

▲1903年

張園裡添設“輪舟”

類似於今天的過山車

1918年張園漸趨消衰、最終停辦,張園土地被分為28塊先后出售,建造為石庫門弄堂,開啟張園的石庫門裡弄時代。隨著市政建設的推進, 最終42棟歷史建筑得以保留下來。張園建筑轉角現存10余處界碑,與歷史地籍圖及地籍編號完全相符,是重要的歷史信息遺存。

▲《上海西區土地估價一覽表》(1933)

▲張園保留的界碑

預留的

地鐵通道

張園片區的東、西、北側分別是地鐵13號線、12號線、2號線的南京西路站,但同一站點的不同線路需要出站后通過地面換乘,未來將在張園地下實現站內換乘。

張園正在施工的東區將建設三層地下室,已經開放的部分為西區(泰興路以西),整體下方無地下空間,但北側三棟歷史建筑下方預留地鐵連接通道建設條件,今后將採用管幕法施工。在滿足現行相關管理要求、對地上建筑影響最小的前提下進行預留,結構整體設計筏板基礎,同時考慮結構構件尺度和重量,選用鋼結構進行托換。

張園結構歷史圖紙

▲採用鋼結構托換

與原結構構件尺度接近

能吸水

的地面

張園通過海綿城市設計,有效緩解雨洪問題,優化歷史文化街區的生態環境。由於張園片區基本無綠地,難以採用下凹式綠地和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調蓄場地雨水﹔此外由於建筑密度較大,且場地雨水是通過地面排水溝分散排至市政排水管網,場地雨水無法匯集至某處,直接通過雨水調蓄池調蓄。因此,設計通過天井處的“調蓄型透水鋪裝”消納場地雨水徑流,有效減少城市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張園天井透水地面

近代的

消防構造

上海近代已經開始重視建筑的消防設計,在裡弄建筑中的防火牆建設規定就是其中重要體現。如《中式房屋建筑規則》中對防火牆間距、防火牆高出屋面距離等均有明確規定。在長期使用中,張園建筑有較多的加建改建,部分建造細節已缺失,通過充分的歷史考証、資料研究及現狀勘察對比,予以恢復。

▲《中式房屋建筑規則》

關於防火牆的建設規定

修繕后的張園防火牆

結語

時間賦予了張園獨特的歷史印記和卓越的人文價值。煥新后的張園,將歷史與現代、建筑與文化、商業與娛樂緊密聯動,予以城市生活更豐富多元的內核。品讀張園每一棟歷史建筑的前世今生,搜尋每一處體現匠心的細節,無論是過去留下的,還是現在被重新賦予的,帶著這些細節再去深度漫游張園吧,相信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不同的體驗~

資料:市住建委、市歷保中心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