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婆婆嘴+飛毛腿,長寧這位警長的“反詐經”念得好~

2024年04月28日11:14 |
小字號

既練好“婆婆嘴”又當好“飛毛腿”,天山路派出所的社區警長陳敏在基層反詐工作中練好一身“硬功”。前不久,他還剛剛入選長寧公安分局第四屆“警種排頭兵”一季度反詐實務條線候選人。

“提起電信網絡詐騙,人們喜歡用‘防不勝防’來形容,當聽說了周邊的誰誰誰被騙了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在錯愕中感嘆‘這也能上當’?等到發生在自己身上,同樣沒有招架之力。”陳敏說,一開始轉崗到社區警務隊時,面對天山四村老齡化嚴重的現狀,他有點一籌莫展。

老年群體是反詐宣傳重點對象,也是難點、痛點,想讓他們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反詐安全防范意識,不下一番真功夫可不行。

曾擔任辦案民警多年,陳敏的工作風格透著縝密和細致。在仔細琢磨了老年人的出門習慣后,陳敏下社區的時間漸漸起了變化,他抓准了老年人上午晾衣服、下午晒太陽、晚上跳廣場舞的碎片化時間,熱情地“拉家常”,將自編的防詐“三字經”挂在嘴邊——“生號碼,不要接﹔銀行卡,不告他﹔甜蜜語、勿輕信﹔貪小利,失大錢﹔要轉賬,找兒女﹔吃不准,找警察”。

別說,“三字經”的效果還真行。一年多來,陳敏入戶走訪反詐宣傳約1200人次,成功源頭勸阻10次,挽損人民幣100余萬元。

就在前不久,陳敏接到了一則群眾的緊急求助。一位居民稱,自己的母親聽信了冒充保險客服的“FaceTime”電話,打算將人民幣56萬元全部轉入對方提供的所謂“安全賬戶”。

一聽這種情況,陳敏立即趕往居民家中。面對老人對騙子的“堅信不疑”,陳敏的語氣不但沒著急,反而變得慢條斯理,一邊詳細講解相關典型案例和詐騙分子的慣用手法,一邊又通過系統查詢,証實該賬戶確實是涉詐賬戶。

2個多小時過去了,老人打消了轉賬的念頭,感嘆道,“幸好民警來得及時,不然老本都沒了。”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陳敏還接到了家住外區的一位居民的報警電話,她擔心外婆潘女士疑似被騙,自己住得遠到不了現場,希望民警能夠立即上門開展反詐勸阻工作。

“她就是大驚小怪,只是轉賬給銀行的‘安全賬戶’,很快就會退回的。”面對親屬的報警,潘女士覺得是多此一舉。

擔心潘女士隨時轉賬,陳敏和同事王騏決定將潘女士帶回派出所內,對其開展勸阻工作。

隨著潘女士的一點點陳述,陳敏斷定她遇到了詐騙無疑。原來,就在當天下午,潘女士接到了一個陌生女子的電話,並告訴潘女士之前購買的一個保單如今到期了,如若不打算續約,需要立刻取消,否則從下個月開始,每個月會自動扣款2萬元。

此話一出,潘女士頓時慌了神,連忙表示自己並沒有購買這樣的保單,希望對方幫忙取消。隨后,該女子假借取消保單需要提供資金証明為由,讓潘女士提供所有銀行卡及卡內資金情況用以核實,並將卡內所有資金約80萬元轉入其提供的“安全賬戶”,以防下月自動扣款。

潘女士信以為真,正打算給對方轉錢時,接到了親屬的一通電話,“我正在往‘安全賬戶’轉賬,等會給你回電啊”。不經意的一句話,令其親屬感覺到不對勁,便讓潘女士暫停,隨即撥打了110求助。

看似勸阻案例千篇一律,實則背后傾注了基層民警的熱情和耐心。

“不靠‘婆婆嘴’,怎麼能做好反詐宣傳?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耐著心反復講、重復講。”詐騙手段日益翻新,一旦居民真正轉賬想追回是難上加難,民警應對起來就得“見招拆招”。

在基層反詐宣傳中,陳敏決定擴大覆蓋面,必須做到重點人群全覆蓋,於是,“一講”就變成了“四講”,除了對老人講,還有對外來務工人員講、對沿街商鋪講、對兒童講,力爭將每一次反詐宣傳做實、做細。

當過巡邏民警、辦案民警,干過多個警種的陳敏曾多次獲得分局嘉獎。正是有了基層多年的積澱,習得的珍貴經驗幫助他在社區警長的崗位上越干越出彩。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