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東方七日談︱從“課間十分鐘”到“十年磨一劍”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季覺蘇
2024年03月12日15: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大會期間,上海代表團貢獻了不少接地氣的議案和建議。其中有一組時間概念令人印象深刻:“課間十分鐘”和“十年磨一劍”。

在有些學校,孩子們進不了操場,不能在走道裡停留,甚至在教室裡也隻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中華職教社副主任李國華表達了對於“課間十分鐘”消失的擔憂。

近年來,我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真正原創性、引領性的成果仍然不足——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陳群呼吁,為基礎研究打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可以“十年磨一劍”的制度環境。

解放日報相關報道

一個事關教育民生,一個涉及開放創新,看似不相關的兩個話題,內在卻有著密切聯系。從“十分鐘”到“十年”,當前社會的價值評價體系在許多領域似乎對時間都很吝嗇。

“下課起立‘老師再見’30秒,上廁所三分鐘、打水兩分鐘、喝水一分鐘,課間十分鐘無法實現‘操場自由’。”一位網友把課間休息時間形容得分秒必爭。還有一些老師認為,課間學生玩得太瘋,不利於下一節課專心聽講。在考試、作業、升學等看得見的壓力之下,玩耍、放鬆、社交這些看不見效果的時間就被不斷壓縮。

“你這個項目什麼時候可以賺錢?”不少投資人見到科研人員時都會這麼問。但真正有價值的科學問題或技術難題,都需要深耕細作、長期堅持。以新藥研發為例,業內有“三個十”的說法,即十億美元投入、十年研發周期、十分之一成功率,可見其研發難度。

孩子們“課間十分鐘”被壓縮,科研人員無法專心“十年磨一劍”,破解這兩個困境,治本仍有阻力。

當前不少學校空間場地有限,如果課間十分鐘學生都擠在操場,會有安全隱患。在法律層面,當前校園安全事故的責任認定法治化程度不高,且過度強調學校和老師在安全事故中的責任。雖然2021年出台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要求學校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游戲、出教室活動等設置不必要的約束,但在實際操作中,為避免種種風險,學校傾向於減少或限制學生活動,最終從“課間十分鐘”變成了“課間圈養”。

在科創層面,科研人員則面臨著被考核系統“圈養”的困境。“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項目、唯獎項”的評價體系,讓許多科研人員無法心無旁騖地進行研究。陳群委員呼吁,對基礎研究人員,應完善“非升即走”考核模式,延長評價周期,讓青年科技人員敢於承擔周期長、難度大的科研。在評價機制方面,推動學術共同體逐步承擔起科研評價的主體責任,從而實現由“量化考核”向“貢獻考核”的轉變。

新一輪技術革命近在眼前,未來的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當前的評價體系應給予人的發展以更多耐心。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卷考分”和“卷論文”上,反而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已經有大量科學研究表明,經常運動有助於大腦的整體健康,某種意義上鍛煉肌肉就是鍛煉大腦。從“十分鐘”到“十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結出累累創新成果,不妨從眼下孩子們的“課間十分鐘”做起,鼓勵他們走出教室,放鬆自己,放飛活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