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基礎學科中的基礎”,上海看重這步“先手棋”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姜泓冰
2024年01月08日17: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月2日,2024年第一個工作日,有百年歷史的復旦大學相輝堂內高朋滿座,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2023年會在此開幕。這場會聚了不同國籍膚色、跨越了老中青各年齡段的數學家和學者們的盛會,也迎來了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的出席並致辭。

當天下午,與復旦校園相鄰、同在楊浦五角場商圈的大創智產業園內,“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揭牌。上海市市長龔正與國際數學大師、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理事長丘成桐院士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大江東工作室登上18層高樓探營這座新研究院,映入眼帘的,是一間間安靜的教室、工作室和無處不在的一塊塊黑板。上海為何重視數學這門基礎學科?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基礎研究機構,又緣何落戶楊浦?

年會開幕式前,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與丘成桐等中外科學家及在美著名高校就讀學生代表舉行座談。陳正寶攝

從構想到揭牌,研究院落地速度“非常快”

無論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還是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背后的發起人,都是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

“研究院的故事,始於去年4月,丘成桐院士到復旦參加浦江科學大師論壇,就在這個舞台上……”復旦大學校長金力院士回憶說。

2023年4月6日,在復旦大學相輝堂,丘成桐院士以“中國數學的現狀與未來”為題,為浦江科學大師論壇開講。

演講中,丘成桐直言,中國數學雖然歷史上有過繁榮時期,隋唐至宋朝末年在某些方面比西方進步,但文藝復興后,世界數學發展勢不可擋,中國數學開始大幅落后於西方。中國數學要追上世界先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認為,在科技上成為強國,必須掌握基礎科學﹔基礎科學中的基礎是數學科學和理論物理。而數學是物理學的基礎,也是一切工程理論的基礎。“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數學的成就必須名列前茅。”

丘成桐的演講,震動了與會者。上海市領導對他提出的建設數學研究機構的設想高度重視、積極支持,希望他幫助上海加快引進國際頂尖人才,建立新型研發機構,推動開展數學與其他領域的交叉研究。

2023年7月,由丘成桐擔任主席的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辦,國內外近40位頂尖科學家與會。丘成桐表示,上海要打造成基礎研究尤其是數學研究的世界重鎮,“不能隻盯著數學的應用領域,更要推動數學本身的基礎研究。沒有數論、代數、幾何等數學基礎的強勢,應用是做不出來的。交叉學科的發展,也需要兩個學科都很強,這樣才能交叉出成果。”

陳吉寧在會見出席浦江基礎科學發展論壇的科學家代表時表示,上海高度重視基礎學科發展和基礎研究創新,將長期堅持、久久為功,著力推動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他說,歡迎大家積極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攜手共建創新平台,推動國際開放合作,培養集聚創新人才,提升科技創新質效,更好助力基礎研究實現大的突破。上海將持續營造國際一流環境,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對接,讓全球創新人才在上海更好盡展其才。

在上海成立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迅速從設想、動議,變成了現實行動。

“成立研究院得到了上海市科委、楊浦區委、復旦大學的大力支持。從2023年8月開始籌建到如今揭牌,才幾個月時間,速度真的是非常快!”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副院長胡森感嘆地說。

上海市市長龔正與丘成桐院士共同為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揭牌。張春海攝

為科學家服務,楊浦從上到下“不含糊”

新揭幕的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是由上海市、楊浦區和復旦大學共同支持的新型研發機構。丘成桐院士擔任首任研究院理事長,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主任李駿院士擔任院長,目前已有10余位科研人員全職加盟。

丘成桐表示,研究院將按照“25%基礎數學+25%應用純數學+50%交叉學科應用”的原則,通過 10余年的努力,開展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人才引進與培養、國際學術交流等活動,在基礎數學理論和應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創成果,助力解決戰略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引領高端產業創新發展。

位於楊浦區淞滬路657號創智國際廣場A座的研究院,原本是企業使用的甲級辦公樓空間。大江東工作室走進先期裝修的17、18樓,發現這裡已被分隔成幾十間大大小小的工作室、討論室、教室、演講廳等。每個房間,連同走廊、茶水間等公共空間,全都挂著黑板,為了方便研究者們隨時寫下想法、計算推演、相互切磋。

站在研究院的落地窗前四望,周邊鱗次櫛比的高樓上,可見的牌匾標識全是嗶哩嗶哩、抖音、葡萄子傳媒、聲網、萬物新生、商米科技等互聯網科技企業,280米高的五角場地區新地標鐵獅門“雙子塔”正在建造中。腳下,是大片綠帶,不遠處,有五角場的繁華商廈,有大學路街區密集、精巧的咖啡廳小餐館,深夜依舊燈火通明、人流熙攘。

“我們聽說了研究院的信息,就積極對接,希望能放到楊浦來。”楊浦區科委副主任胡敏駿說,楊浦區希望通過支持研究院,建立世界一流的科研團隊,吸引大量數學與其他基礎學科人才在楊浦集聚,助力楊浦打造人才高地。“如果在大學路上走走路,就會碰上頂尖科學家,我們的創新水准、文化氛圍會有多好!”

楊浦區還派出科創集團副總經理蔣曉波,“挂職”當負責后勤保障的研究院副院長,“就是為科學家們服務的,讓他們做到拎包入住,什麼都不操心。”

“我們要加快提升創新‘四力’,用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撬動各項工作,以更高標准推進創新發展再出發。圍繞科創中心建設,要強化創新策源功能,加強與高校協同聯動,當好服務高校科技創新的‘后勤部長’和‘戰略合伙人’。”2023年12月28日召開的中共楊浦區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區委書記薛侃的這番話,或許能解釋楊浦為何舍得在創新創業濃度最高的產業園區與商圈中心,拿出寶貴的空間給一家基礎數學研究機構。

不只是這家研究院。近年來,為了激發創新動能,實現新一輪創新發展目標,楊浦區委、區政府全力支持復旦、同濟、上理工等高校加快前沿學科布局和交叉學科發展,推動建設了一批跨領域、大協作創新平台,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中心、創博港上海基地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已經落地。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院的落戶,則是楊浦區與復旦大學的又一次深度合作。對涌動科創血脈的楊浦來說,服務基礎學科基礎研究,助力成果轉化產業落地,從上到下都“不含糊”。

當然,上海良好的城市氛圍、創新環境,也是吸引科學家們的重要因素。“長三角是中國科研人才匯聚的地帶,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更有條件建成世界一流的數學中心。”1月1日,丘成桐院士接受大江東工作室採訪時還提到,雖然數學家們往往隻在乎學術氛圍,但一些外籍科學家和海歸人才更喜歡上海這座城市,比如,“不是所有地方都像上海這樣,出門隨處坐下就能喝到不錯的咖啡。”

面向前沿、面向未來、面向世界,上海布局“先手棋”

“我們將大力支持面向前沿的數學研究。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快建設基礎研究先行區,鼓勵數學家們開展高價值、高風險研究,勇攀數學基礎理論研究高峰,鼓勵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合作,更好帶動各科學領域的發展。”

“我們將創新發展面向未來的數學教育。改革培養方式,改進教學方法,加快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創新精神,讓更多未來數學家脫穎而出。”

“我們將積極推動面向世界的數學交流。進一步擴大教育開放,深度開展基礎研究國際合作,打造更多國際化、開放性的新型研發機構和高能級創新平台,促進數學領域更廣泛、更深入、更持久的國際合作。”

陳吉寧在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2023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傳遞了上海對於基礎研究和數學教育的謀劃與思考,其核心,是對這座城市發展定位、職責使命的深刻認識與自覺承擔:“新征程上,我們將更加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之需、更加積極順應科研范式之變,把大力發展數學等基礎學科作為推動科技革命、引領創新發展的‘先手棋’,全方位促進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發展。”

“數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石。”在丘成桐院士看來,要解決“卡脖子”問題,不能單靠零打碎敲解決眼前問題的應用科學研究,必須從基礎研究入手,自己走出一條路來,“走自己創造的方向,才能有世界領先的基礎科學。”

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年會現場。陳正寶攝

這次為期四天的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2023年會,匯聚了500余位全球頂尖數學家、學者以及高校師生代表,將由菲爾茲獎得主切爾·比爾卡爾,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文小剛、塞爾久·克萊內爾曼等學者領銜杰出報告,多層次的報告累計近200場。大會還特地邀請了18位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的優秀學生參加。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由丘成桐院士在1998年發起設立。在他看來,這25年以來,中國學者從對世界前沿的數學研究課題知之甚少,到有不少年輕學者投入了重要的前沿學科,慢慢“開枝散葉”,取得了很大進步。

“但是,中國還缺少頂尖數學家。將來,我們要讓世界看到中華民族在數學上的偉大成就。”丘成桐說。

正是為了這樣的心願,丘成桐院士一直致力於推動數學人才的培養和交流:10年前,在清華大學設立丘成桐數學研究中心﹔2020年,設立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2021年,在清華大學成立求真書院,探索採用八年制培養模式培養未來數學領軍人才﹔2023年,開始在全國18所中學建立首批丘成桐少年班。這次在上海,他又為新增的18所中學丘成桐班授牌,元旦當天,還在復旦附中舉辦了講座交流活動。

著力增強科技創新中心策源功能,是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一。2023年12月,上海市委全會提出建設科技基礎設施新機制、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方案、打造開放式社會創新模式、建立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等措施,為強化基礎研究夯基壘台、筑巢引鳳。上海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的揭牌,堪稱上海下好“先手棋”的最新一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