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龍頭責任、風向標作用” 上海引領長三角一體化再起筆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曹玲娟
2023年12月29日16: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必然要求。”這是12月18日召開的十二屆中共上海市委第四次全體會議,對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決策之一。會場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成為與會者熱議的關鍵詞。

“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必須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推進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11月30日在上海召開的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明確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並實施已有5年,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時,仍有許多深層次問題有待進一步破解。

上海要擔當龍頭責任,展開新探索、持續抓深化、落實新責任,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上海市委貫徹落實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精神,在全會上作出了新的思考和部署。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篇大文章,迎來了書寫新篇章的再起筆。

更好發揮龍頭輻射帶動作用

12月23日,人民日報整版報道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成果

謀上海,向來不止謀一城一域。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加強同長三角區域聯動,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輻射帶動作用來自何處?年底回望,答案在上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創新實踐中:

12月,《上海市推進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條例》正式施行。施行當天,上海市司法局作出了准予韓國大韓商事仲裁院上海中心登記的決定,並在規定期限內報司法部備案、賦碼后頒發《境外仲裁機構業務機構登記証》。這將是繼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后,首家外國仲裁機構在上海設立的業務機構。

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2屆大會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了在中國上海設立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的決議。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成部分,是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設立的第10個一類中心,也是在歐美之外首個全球性一類中心,旨在促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從幼兒到成人各個階段包容、公平、適切和優質的全民教育。

10月,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上,回顧了上海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30年來,從總產值不足50億元,成長為工業產值近2000億元、總規模近9000億元新興產業的非凡之旅。國際前20位的藥械企業中有80%以上將中國區或研發生產總部設在上海,全國前20家企業有16家在上海布局。

……

在上海,為全國。法治、教育、產業,無一不在向改革的縱深處推進,不斷誕生“首個”“首創”“首家”﹔無一不在向開放的更廣處拓展,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機構到這裡尋找發展機遇

此次上海市委全會,定下明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要著力做好的八方面工作,“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被放在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的任務中。

全會要求,“堅持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浦東引領區建設,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更好發揮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風向標作用。”

“風向標”,這是上海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再一次定位和加壓,也是對輻射帶動作用來源的思考與判斷: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才能擔好龍頭責任、強化輻射帶動

探索利益分配和共享機制

2023年,長三角示范區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牌。資料圖片

“上海界”“江蘇”,一米之內,兩塊標識牌分別豎起。再往稍遠處看,一條太浦河之隔,就是浙江。

上海青浦、江蘇蘇州吳江、浙江嘉興嘉善三地匯聚處,如果沒有標識和地圖,面對同樣長勢的作物綠植、風格相近的江南水鄉、幾乎一樣的方言口音,來到這裡的人們很難意識到幾米開外,就已身處不同省份。

“然而,過去一旦涉及項目,跨省的感覺立刻就出現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態和規劃建設部副部長劉群星說,過去涉及跨省域的項目,需要由三地分別進行審批,還會面臨流程不統一、標准不一致、材料不同等問題。

2019年示范區揭牌后,此類難題開始破冰突圍。眼下,由滬蘇浙三省市共同打造的“方廳水院”已經動工建設,這個項目就跨越了青浦、吳江、嘉善三地。在示范區執委會協調統籌下,方廳水院的建設,實現了一個平台推進、一體化立項、一體化招標、一體化審查、一體化審批、一體化監管,三地相關部門實現了“一個文件一個章”。這是示范區制度創新的又一成果。

四年來,示范區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3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持續推進了145個亮點項目建設。

在2413平方公裡的示范區內,人才、資金、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在不斷“破壁”。在更大范圍的長三角地區,這一趨勢也正在演進——

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顯著增強。軌道上的長三角加快建設,已建在建高鐵覆蓋區域內的所有設區市,從上海出發,“一小時高鐵圈”城市越來越多。

政務服務“軟聯通”愈發緊密。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直接刷卡結算越來越方便,一張醫保卡“暢游”長三角,“到上海看病”不再是難事,越來越便利。

在不久前召開的上海市領導干部會議上,市委書記陳吉寧指出,要推動完善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激發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化內生動力。整合優勢資源、加強聯合攻關、持續強鏈補鏈,更好推進科技突破、產業突圍

從長遠看,激發市場化內生動力,意味著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並非由行政主導,而是要在市場經濟的邏輯下前行,在做好基礎建設、政務服務的同時,不論聯合攻關還是產業突圍,都需要一套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機制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試驗田”,示范區無疑要進一步加大探索,尋找破題經驗。

匯聚人才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來滬年輕人在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找到家的感覺。王初攝

在上海市委四次全會會場,一位市委委員講起他20多年前大學畢業時在上海的經歷:4個年輕人,一人100元,租下一間房子,住得挺寬敞,上班也方便。“但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上海工作,辛辛苦苦賺的錢都交房租了。”他坦言,居住成本高,不利於年輕人在上海奮斗。

今年年初,在滬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也談到過類似現象。“我有一些學生,非常優秀的學生,畢業之后到其他城市去了,他們為什麼不留在上海?”黃勇平認為,除了頂尖人才,上海還應創造更多條件留住這些優秀的年輕人。

從上海的城市發展進程看,經濟發達、人口密集,自然帶來居住成本的上升。但與土地、資本、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相比,人才之於上海、之於長三角,無疑是第一資源,是能否激發其他要素活力的“發動機”。

伴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基礎設施的聯通、政務服務的便捷,讓“不在上海,也能享受到上海生活”成為現實,也對上海“海聚英才”,繼續提升城市功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久前召開的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指出,要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和城市戰略使命,放眼全球加快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人才自主培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造就一批胸懷使命感的尖端人才。要提供更多干事創業平台,改革人才評價機制,多措並舉完善服務配套,深入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人才發展環境。

面對迫切需求,上海努力作為,以務實舉措吸引人、留住人。

根據規劃,到“十四五”期末,上海將累計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達60萬套(間)、形成供應40萬套(間)左右,全面健全完善“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多層次供應體系,跑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加速度”。

更長遠的,是以事業留人,給年輕人干事創業發展的舞台

12月以來,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施博德、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名譽主席約翰·桑頓、美中綠色能源促進會首席科學家朱棣文、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等美國企業、機構負責人密集來滬訪問,共同表達了對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樂觀展望,以及對持續投資中國、加大合作的積極態度。高水平對外開放,蘊藏著城市發展、個人發展的大機遇。

更有獲得感的,是以人民城市建設的成果留人,讓年輕人有“主人翁”精神,願意為這座城市打拼

上海提出,要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現代化,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暢通渠道、拓展范圍,讓每一位上海居民有表達、參與的途徑,更加激發他們為這座城市奮斗的熱情。

在中國式現代化中更好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上海必將帶動長三角創造更多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