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最美"音樂城堡":上音多座歷史建筑修繕后開放

2023年12月27日16:33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探訪最美“音樂城堡”:上音多座歷史建筑修繕完成,將面向市民開放

去年,上海音樂學院靠近淮海中路區域的圍欄拆除,不同風格的歷史建筑和3300平方米的大花園與周圍的街區相接,讓建筑可閱讀,街區可漫步。其中,毗鄰上音歌劇院的四層百年德式花園住宅備受矚目,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打卡”,將其親切地稱作“音樂城堡”。

如今,包括“音樂城堡”在內的六座歷史建筑已完成修繕即將啟用,部分建筑空間將陸續對外開放預約,為市民打造開放的藝術空間和高雅的藝術殿堂。近日,這裡將迎來首批探訪者。

通過修繕,這些風格不一的百年建筑被還原了曾經的模樣,也被賦予了新的功能和使命。通過預約,市民可以進入老建筑觸摸歷史的細節,聽一場室內樂音樂會,看一場展覽,逛逛東方樂器博物館,甚至在這裡偶遇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說:“校園開放不僅僅是簡單的物理開放,希望大家進入校園后,能看得見排練,‍‍聽得見音樂會,遇得見大師,能夠在這裡感受到上海音樂學院近百年的歷史積澱和濃濃的學術氛圍。我們希望能為市民打造開放的藝術空間和高雅殿堂,服務‘人民城市’建設。”

走進“音樂城堡”

修舊如舊,讓一百年前的美重見天日

參與修繕工作的設計師胡小華帶記者踏上層層疊疊的階梯,進入淮海中路1131號“音樂城堡”。這是一幢四層德式建筑,呈現出典型的巴伐利亞風格。彩繪玻璃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室內更是別有洞天。

原本,這座建筑被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建筑包裹及遮擋,美貌被封存。經過拆除和整體修繕,它原本的美被還原在人們面前。

“音樂城堡”修繕前

“音樂城堡”修繕后

嘎吱作響的木樓梯,講述著光陰的故事,拾級而上,可以通往頂層閣樓。不同的房間裡,造型各異的壁爐、花磚、牆紙令人目不暇接。浮雕、木飾上有不少“酒神”圖案,呼應著建筑北邊塔樓上的三個酒神雕塑。

木飾上的“酒神”圖案

胡小華說:“‘酒神’是這座建筑的隱藏基調,我們推測,可能當時建筑的主人愛喝酒。同時,‘酒神’代表收獲、新生,可能也是上海這座城市帶給他們的感受。”

‍15扇玻璃花窗,透出斑斕的光影,上面多為‍‍果木花鳥圖案。在通往二樓的樓梯旁,有4扇彩繪玻璃,主題為“歸燕銜春”。胡小華告訴記者,原本這些玻璃花窗上有不少破損痕跡,通過局部修補和清洗,重新煥發光彩。細看燕子展開的羽翼以及漸變色的花葉,很難辨別修補痕跡。“雖然彩繪玻璃工藝復雜,但上海有許多能工巧匠,工藝十分成熟。”

“音樂城堡”中修復后的彩繪玻璃

“音樂城堡”中修復后的彩繪玻璃

“音樂城堡”的修繕過程中,拆除了不少后期搭建的結構。二樓的陽光房拆除后,剝開牆面的層層裝飾,一扇扇充滿歲月痕跡的木門和木窗顯露出來。木門連接著室內空間和室外天台。推門而出,眼前豁然開朗,可以領略上音校園和淮海路風光。“工人師傅們敲一敲,發現牆體是空心的,再通過手工剝開,就像剝洋蔥一樣,把歷史建筑原貌展現出來。像這麼密集、多樣、具有地域風格的木構件是非常少見的。”胡小華說。

修繕后,原本的木門、木窗被還原,連接開闊的天台

“音樂城堡”裡有許多上音師生的回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音樂城堡成為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在有著12扇拱形落地窗的房間裡,上海音樂學院基建處顧問王似頻回憶:“當年這個房間裡都是最新的國外研究資料。賀綠汀院長、丁善德院長、譚抒真院長、周小燕院長都會在這裡定期看書、看雜志。當年大家都帶著紙筆,認真摘抄。”

“音樂城堡”修繕前

“音樂城堡”修繕后

六座歷史建筑中,面積最大的是淮海1209號“城市音樂會客廳”,有1933平方米,建於1912年。這是一幢典型的法式建筑,門窗廊柱層層疊疊,好似一條時空隧道,將人們拉回過往。設計師趙峰介紹,修繕過程遵循了“修舊如舊”的原則,把牆面原先的涂料剝離清洗后,還原了清水紅磚的底色。

夕陽下的“城市音樂會客廳”

剛踏入這座建筑,就被腳下葡萄造型的馬賽克地磚吸引。這是通過手工切割,再挑選顏色拼接起來,色澤依舊溫潤。抬頭看天花板,吊頂中也有玄機。這是用紙來壓成模,做好造型后,表面刷上乳膠漆而成,這種風格和工藝在上海別墅類住宅中極為少見。

充滿歷史感的馬賽克地磚

這幢建筑中最引人矚目的房間,是一個四面都是鏡子的“鏡廳”。這裡曾是一個80座的小型音樂廳,四周的柚木護牆板,上面有精美的雕刻,歷經百年依然完好如初。房間裡擺放了一架三角鋼琴,隨時可以來一場室內樂音樂會。

“鏡廳”

在胡小華看來,老建筑的修繕,歷史性和時代性同樣重要。一方面,設計師要通過照片、文獻等各種資料的搜集和考証,還原歷史的細節﹔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建筑在今天的功能性。

“‍‍我們不可能像100年前的人那樣生活,所以需要兼顧建筑的舒適性,所以增加了空調、照明等,融入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同時,100年前,這些建筑是私人住宅,但今天,它們將打開大門,為市民所享受,所以我們會通過設計,讓空間更加開放,適應新的定位和功能,服務更多的人。”胡小華說。

修繕后的樓梯細節

開放的不僅僅是建筑

12月28日,幾座修繕完成的歷史建筑將首度在公眾面前揭開面紗。廖昌永說,這些老建筑,每一座都會有不同的定位和功能。

在淮海中路1131號“音樂城堡”中,將舉行“抱真——紀念賀綠汀120周年誕辰特展”,用歷史照片、珍貴手稿、影像音頻等資料,高度濃縮“人民音樂家”賀綠汀的一生。未來,“音樂城堡”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歌劇城堡”,與上音歌劇院聯動,舉行相關講座、沙龍、創作會議等。

淮海中路1209號“城市音樂會客廳”的“鏡廳”中,一場小型室內樂音樂會將舉行。未來,這裡將成為國際音樂教育的重要基地,舉辦重要國際比賽和高水平的音樂表演。2024年1月1日,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竹笛演奏家唐俊喬就將在“鏡廳”裡舉行一場講座音樂會,她說:“開放的不僅是建筑本身,還有上音的音樂、大學的文化。”

修繕后的“城市音樂會客廳”

淮海中路1189號的美育樓,將變身東方樂器博物館。位於高安路上的東方樂器博物館內的700多件館藏樂器,將在修繕后的美育樓找到它們的“新家”。東方樂器博物館是中國藝術院校中第一座樂器博物館,館藏數百件中國古代樂器、中國現代樂器、少數民族樂器和外國民族樂器。中國古代樂器部分就有8000多年前的賈湖骨笛復制品和2000多年前的曾侯乙編鐘仿制品等。

此外,位於汾陽路20號的老辦公樓、專家樓也經歷修繕,煥發新生。兩層的專家樓坐落在一片草坪上,屋頂紅瓦鱗次櫛比,房檐高低錯落。房前佇立著一代音樂宗師黃自的雕塑,雕塑前時常有人送上一束鮮花。

修繕后的專家樓

看了許多古朴的老建筑,淮海中路1199號現代風格的小洋房顯得獨樹一幟。都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不同的老建筑如同不同風格的樂章。它們將被賦予新的功能和使命,續寫關於音樂的故事。

隨著上海音樂學院歷史建筑面向大眾開放,以復興中路、汾陽路、寶慶路、淮海中路為核心的音樂街區進一步拓展,把最好的資源,更多休憩和漫步的空間留給市民。上海音樂學院、上音歌劇院、上海交響音樂廳、黑石M+音樂園、上海交響博物館等知名音樂機構、演出場館及特色商戶,彼此呼應,通過文旅融合吸引更多市民、游客來訪。

修繕后的辦公樓

幾年前,樂迷鄭穎峰把家搬到了附近。在他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裡,聽場音樂會跟買個菜一樣平常,平日裡他喜歡在附近散步,走進一幢幢老建筑。“這片街區值得靜下來閱讀和探索的老建筑太多了,它們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正因為這些老建筑,鄭穎峰開始自發地探索他所居住的街區的文化,感覺到這座城市的厚度和溫度。

鄭穎峰曾在上音歌劇院、賀綠汀音樂廳裡聽過許多音樂會,未來,他希望能更多地走進校園,在老建筑裡欣賞一場沉浸式室內樂演出,或者一場實景歌劇表演。鄭穎峰也希望,市民和游客在走進校園,享受建筑之美和音樂之美時,不要打擾到在其中求學的上音學子,讓他們能有安靜的學習環境。

“城市音樂會客廳”的一扇窗

幾年前,在上海音樂學院開放周上,廖昌永曾告訴記者,自己有一個心願,有一天,校園不用再舉辦開放周,而能將開放變成一種常態。“大學不應該有圍牆,藝術也是,藝術機構應該和市民、城市文化形成良性互動。我們希望打開圍牆,增進校園與城市的連接,助力城市文化建設。”

在這裡領略大師風採,見証新星冉冉升起

修繕完成的“音樂城堡”,近日迎來不少世界級大師造訪。“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鄧泰山的大師工作室先后在“音樂城堡”挂牌,意大利羅西尼歌劇節主席、佩薩羅市副市長丹尼爾·維米尼也在這裡與上音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將聯合制作歌劇,聯合培養人才。

無論是第一次到訪上音的多明戈,還是時隔20年重訪的鄧泰山,都對上海音樂學院的校園環境和學科建設印象深刻。這裡不僅有歷史悠久的建筑,也有現代化歌劇院,擁有一流的聲學效果,可以實現從課堂到舞台的無縫銜接。

鋼琴家鄧泰山大師工作室在“音樂城堡”挂牌  上海音樂學院提供

在國際舞台馳騁多年的多明戈深知舞台實踐的重要性。“很高興能與青年藝術家共事,見証他們的成長。中國有非常多優秀的聲樂人才,我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走向世界舞台。”

上音鋼琴系副主任孫穎迪認為,跟隨大師學習,學到的不僅是某一支樂曲的具體技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對音樂、藝術乃至生活的審美和感悟。“今天的音樂學子很幸福,可以面對面接收到大師們在藝術生命巔峰時期帶來的真知灼見。”

淮海中路1199號現代風格小洋樓

多年來,許多全球范圍內的杰出音樂家都曾來上音任教或成立工作室,遠至傅聰、帕爾曼,近至多明戈。越來越多大師工作室落地上音,在廖昌永看來,是一次“雙向奔赴”。“上海是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希望未來與大師有更多深入合作,為學生搭建國際一流藝術教育與交流平台,培養拔尖創新藝術人才。”

如何將世界一流的優質教學資源開放給全社會,是上音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不久前,上海音樂學院第六屆國際大提琴藝術節在校園裡舉行,大提琴演奏家王健、戴維·格林加斯、菲利普·穆勒、理查·艾倫、秦立巍、楊文信、馬蒂·羅西、金兗珍、楊錳等名家名師陸續帶來9場大師班,均免費對外開放。上音的門口,匯集了許多背著大提琴琴盒的學子,他們從全國各地“打飛的”來參加。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給青年學子上大師課 上海音樂學院提供

上海音樂學院大提琴教授王健說,自己在少年時期要想上一堂國際知名演奏家的大師課“好難”,不僅要自己准備簽証、機票、酒店等費用,千裡迢迢隻為求見良師一面。“很羨慕現在的年輕人,可以擁有更廣闊的藝術視野來看待音樂、理解藝術。”

得知“音樂城堡”等歷史建筑即將面向公眾開放,樂迷林立最期待的是未來能走進建筑裡,旁聽一堂大師課,也聽聽年輕的音樂學子初試啼鶯。

“音樂城堡”一隅

林立的父親也是樂迷,在上世紀80年代曾是上音“星期音樂會”的忠實觀眾。當時,音樂會門口常常人山人海,當中不乏外國觀眾的面孔。門票隻要幾毛錢,往往一票難求,常常引來“黃牛”出沒。“父親說,當時在那裡聽過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演奏,他們中的許多人后來都成了知名演奏家。”

比起建筑,林立說,開放后最吸引他的,還是建筑中的“人”。“期待在這個音樂家的搖籃,與舉世聞名的音樂家擦肩而過,也能看見初出茅廬的新秀成長,見証一個個靈感、一部部作品在此誕生。”

(作者:吳桐 圖片來源:董天曄 攝)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