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豐富“15分鐘社區生活圈”!這個空間亮點滿滿

2023年12月11日16:22 |
小字號

在塘橋居民步行可達的社區生活圈中,“塘·空間”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熟悉。這裡是“社區共享”理念的試驗田,也是群眾文化素質提升的大學堂,這一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正是塘橋“精品城區”建設中,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嘗試。 

圖片

在峨山路林立的店鋪中,“塘·空間”的店面風格格外醒目,不大的兩間臨街房,裝飾風格溫馨又精巧。根據功能定位,這處“塘·空間”一部分是上海市首家“兒童友好”公益主題的慈善超市,另一半則是夢工坊咖啡吧,為殘障青年就業、特殊群體社區融合提供支持。 

除了這兩塊常駐功能外,“塘·空間”更是一個社區共享空間,為周邊居民區提供服務。峨山路“塘·空間”周邊有多個老舊小區,公共空間匱乏,傳統的場地布局也難以滿足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塘·空間”也要承擔社區共享空間的功能,並成為塘橋實踐空間“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試驗田。 

如今的“塘·空間”被稱為社區客廳,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開放空間,面向社區所有人群。老人可以在這裡就餐、組織攝影沙龍,家庭可以在這裡開展親子烘焙活動,學生可以自由地自修學習,社區單位可以來這裡團建。所有的需求都可以提出,由所處的塘東居委統籌安排。 

圖片

峨山路“塘·空間”運營方表示,現在各種活動需求的預約越來越多,“塘·空間”的承載和接納能力略顯不足。“我們正在周邊尋找一處倉庫,可以就近把一些不常用的物資轉移過去,釋放社區客廳更大的潛能,也能把環境布置更加時尚年輕一些,適應社區居民多樣化的活動需求,讓更多的年輕人也能夠共享美好時光。” 

事實上,峨山路“塘·空間”面臨的場地困境,與他們擴大共享群體的設想,在塘橋公園“塘·空間”都已經解決和實現。塘橋公園“塘·空間”可以說是峨山路“塘·空間”的升級版,從它的定位和設計上,可以看出塘橋對於“塘·空間”共享理念更加清晰的描繪。 

今年,塘橋選定塘橋公園“綠新驛站”一樓約300平方米的空間,以“公園+”模式,打造塘橋公園“塘·空間”。這裡是首個建在公園中的“塘·空間”,裝飾風格充滿時尚元素,凸顯濃郁的文化氣息,既符合年輕人的審美潮流,又能夠適應豐富多樣的活動類型。 

“公園+”模式有傳承也有創新,活動主題上跨界融合,既有書法、茶藝等傳統文化,也有緊跟時代的citywalk人文行走、非遺手工集市、瑜伽等,也讓年輕人對社區產生一種文化認同。 

從提出設想,到規劃決策,再到引入項目,組織居民、商戶、企業等全程參與,塘橋公園“塘·空間”引導社區居民、轄區單位從享受文化服務,向供給、共享文化服務轉變。進一步詮釋“塘·空間”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來源:塘橋熱線)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