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精品城區”建設,塘橋街道打造街居聯盟

塘橋街道“精品城區”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為社區新面貌搭配民主、科學的治理模式?在“精品城區”建設的重點區域——藍村路、南泉路“T”型特色街區,塘橋正在打造融合沿街商戶與周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街居聯盟,探索黨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的塘橋樣板。
街居聯盟的治理模式,就是將街面與居民區聯合,促進街居雙方在共同事務上共治共管、共商共議。塘橋“T”型特色街區工作專班下沉到一線,走訪約談200余家商戶,召開20多次商戶座談會。同時在線上招募“有志青年”獻言獻策,充分聽取商戶、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問題清單。
之后成立的街居聯盟依托“1+1+7+N”的模式,由特色街區綜合改造領導小組、特色街區綜合改造專班,聯系周邊南泉、塘橋、浦建等7個居民區,並納入若干個成員單位,囊括街區各方力量。街區聯盟創立“1357”工作法,即在黨建引領的組織體系下,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公約,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解決商戶難題等5項行動,與黨群、法律、招聘、租賃等7大類服務。
解難題是街居聯盟著重辦理的實事。在對浦建居民區的深入走訪中,工作專班得知南泉路1350弄、1320弄小區存在沿街商戶油煙擾民的問題。居民表示,這一問題存在多年,一直沒能解決,希望清退餐飲商戶,調整沿街商戶業態﹔而商戶則提出,他們多次清洗過油煙淨化裝置,且在合約期內,不願搬離。
工作專班多次實地調研后提出“共享煙囪”的解決方案——將商戶排煙管道統一納入一根大型煙囪,該煙囪借助居民樓外立面“爬樓”,出風口高於建筑物,以此來解決油煙擾民的問題。
居委率先開展民意征詢工作,向居民講解方案,兩個小區先后實現居民百分百同意。商戶不“納管”,“共享煙囪”就如同虛設,專班多次走訪,從法律、政策角度進行普及,逐步說服全體商戶同意“納管”。
街居聯盟還跨前一步,組織商戶自治自管,綜合考慮后續運營維護。由街居聯盟牽頭,與居委、業委會、物業、商戶形成共享煙囪管理維護自治聯盟,多方參與,共同對后續的養護、清洗、維修進行共商共治、自治自管。
塘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居聯盟是塘橋推進現代城市治理示范樣板社區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檢驗環境提升、精細管理、多元治理成效的重要路徑,街道將進一步挖掘街居聯盟的作用,增派精干人員參與街居聯盟工作,努力建設“精優美”的精品塘橋。
(來源:塘橋熱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