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制度創新“試驗田”活力迸發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四周年綜述

人民網 馬作鵬 唐小麗
2023年12月11日11:43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

2019年11月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式揭牌,范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4年間,這塊“試驗田”用發展速度彰顯出“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的活力迸發。

2023年11月30日上午,習近平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指出,要加快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完善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強規劃、土地、項目建設的跨區域協同和有機銜接,加快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

12月10日,貫徹落實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精神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工作推進會在上海青浦舉行。

全國首部跨行政區國土空間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准、水鄉客廳標志性工程方廳水院開工建設、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揭牌……經過4年持續發力,示范區建設的“四梁八柱”初步形成,制度創新度、項目顯示度和民生感受度正在不斷攀升,昔日的省際交界薄弱地帶,正呈現出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嶄新面貌。

敢為人先,探索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

近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得滬蘇浙兩省一市人民政府聯合批復,這標志著示范區“1+1+N+X”跨省域法定國土空間規劃管理體系構建成型,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

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空間結構規劃圖。 示范區執委會供圖

今年2月,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這是全國首個獲批的跨省域法定空間規劃,明確了示范區目標定位、空間戰略和底線管控要求,為示范區規劃、建設和空間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據。

隨后,為加快推進示范區先行啟動區報批工作,滬蘇浙兩省一市相關主管部門聯合印發了水利、燃氣、供排水、文化旅游、生態環境等8個方面專項規劃,協調推進40多個控規聯審共批工作。在統一規劃下,示范區建設充分尊重江南氣韻和水鄉特點,既做“加法”又做“減法”,轉變過去以投資要素主導、土地增量擴張的造城模式,轉向依靠底線約束、創新驅動的新發展模式。

陳列在示范區規劃展示館內的創新成果。 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作為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4年間,示范區制度創新成果已達136項,其中38項制度創新成果面向全國復制推廣,“做實一小片、協調一大片、引領一整片”的示范效應不斷增強,正昂首闊步走在從項目協同邁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的新征程上,大力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綠水青山,樹立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

在位於示范區滬蘇交界處的網紅橋——元蕩慢行橋上,一腳踏在上海青浦,一腳踏在江蘇吳江,環顧如今的江南圖景,隻見“藍色珠鏈”水環境綜合治理、江南圩田展示園、桑基魚塘展示園等多個生態綠色項目綠意盎然。

游客在“一腳踏兩地”的元蕩慢行橋上游玩。 人民網記者 王初攝

“原來元蕩的岸線周邊,要麼是高密度養殖的魚塘、荒地,要麼被一些企業佔用,老百姓是走不進來的。”上海市青浦區水務局干部向赟旭說,隨著元蕩生態岸線整治工程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市民喜歡在周末和節假日來湖邊郊游。

近年來,示范區針對跨區域生態環保分而治之以及跨域生態保護標准不一致、監測不一致、執法不一致等難題,制定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態環境管理“三統一”制度建設行動方案》,建立了以“一套標准”規范管理、“一張網”監測評估、“一把尺”有效監管為重點,跨區域統一的生態環境制度體系。

通過治理,示范區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2年,示范區地表水優Ⅲ類斷面比例較2019年提升21.2個百分點,太浦河水質連續3年年均值穩定在Ⅲ類,澱山湖、元蕩等重點跨界河湖水質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AQI優良率較2019年提升4.9個百分點,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較2019年下降26.3%,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自然生態質量狀況保持穩定,生態功能趨近完善。

航拍江浙滬交匯處。 劉洋攝

生態綠色是示范區的鮮明底色。4年來,示范區著眼於以項目建設推動更高生態標准落地,推進生態環保重點項目20個。元蕩23公裡生態岸線即將全線貫通,澱山湖堤防達標及岸線生態修復工程(一期)進度過半,青西郊野公園濕地、嘉善楓南濕地工程開工建設,湖蕩整治及河湖連通等項目抓緊實施,“生態與發展‘雙優勢’轉化”入選2022年中國改革年度案例。

轉型發展,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

今年1月,全國首個跨省域智慧大腦正式上線運行,支撐示范區一體化制度創新的數據底座初步形成。

“我們特別堅持的就是‘老路不斷、新路鏈接’的跨省域智慧大腦建設新路徑。”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提到,將示范區智慧大腦和兩區一縣現有系統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謀劃,在不破壞、不替代兩區一縣現有系統功能的基礎上,通過一體化數字中樞,強化跨域鏈接,推動新系統與老系統的有機融合,一體共生,這是示范區智慧大腦的根本建設邏輯。

智慧大腦系統應用演示。 示范區執委會供圖

依托長三角區域數據共享交換平台,智慧大腦得以圍繞規劃管理、項目管理、生態環境、一網通辦、公共信用、產業經濟等六大重點領域,搭建起愈加豐富的一體化應用場景,聚焦綠色發展理念下的區域經濟發展。

綠色發展為導向,示范區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整體推進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變革,不斷使資源、生產、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過去3年,示范區GDP年均增長7.4%,生態綠色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如今,在青浦區金澤鎮,塔吊林立,華為研發中心已現雛形﹔在吳江區善灣村,“曲水善灣”項目將黎裡鎮元蕩周邊環鐘家蕩村庄區域打造成示范區內鄉村振興樣板﹔在嘉善縣祥符蕩創新中心,全國第一個“近零碳”科創村落——竹小匯模式,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低碳社區、園區、城區建設提出了創新思路。

根據規劃,到2035年,示范區研發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將不低於5%,實現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技術開發區落地,投資項目在線審批提升省際“微循環”,以及信易貸平台促進要素跨區域流動等,走出一條創新驅動、高效集約、綠色低碳的發展新路。

近悅遠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

攝影愛好者陸文忠的家住在元蕩旁,“小時候,湖上沒有橋,兩邊親戚來往,都是靠擺渡。”

這幾年,湖上建了好幾座橋,吸引了很多人來“打卡”。陸文忠常到這裡逛逛,不是為了打卡“網紅”橋,而是為了觀鳥、拍鳥。“去年夏天,我在湖面上發現了一批須浮鷗,它們在野生菱角上筑巢、生蛋、孵小鳥,這也証明了元蕩周邊環境越來越好,吸引了更多的鳥兒來此繁衍生息。”

元蕩景色。示范區執委會供圖

除了環境宜居,生活在示范區的居民還有諸多便利。

選藥、刷卡、簽字、取發票、拿藥……“整個流程不到五分鐘,用的還是醫保卡的錢,跟在吳江一樣。”江蘇吳江退休老人吳紅英在浙江嘉善的藥房購買了兩盒降血壓藥,直接用吳江醫保卡結算。

吳紅英跟隨女兒在嘉善生活,需常年購買降血壓藥等慢病藥物。“如果都自費,一年下來也是筆大開銷。”於是,她每次回吳江老家,都會用醫保卡買好藥,再帶回嘉善。

如今,吳紅英在嘉善買藥不用再自費了。

今年9月以來,示范區內872家定點零售藥店正式上線跨省醫保實時結算服務,參保人員在定點藥店購藥隻需刷醫保卡或掃醫保電子憑証,即可實現“無感結算”。

在青浦區趙巷鎮崧湖居委,工作人員點開上海移動開發的“幸福雲”平台,通過數據標簽“年齡”即可一下子梳理出轄區內所有老年人的情況。“我們通過‘幸福雲’平台,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更好地點對點服務社區內老年人,通過系統給他們發送關心短信、也可以通過雲客服做一些社區活動的通知,讓轄區內老年人切實感受到社區服務的溫度。”居委工作人員介紹。

4年來,示范區不斷推動交通出行、醫療衛生、旅游觀光、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同城待遇”,民生幸福指數節節攀升,“到長三角去,做示范區人”正從期許變成現實。

時間回撥到4年前,示范區揭牌成立之初,總體方案就將示范區的戰略定位明確為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范。

揭牌成立以來,示范區堅定不移走一體化道路,堅持不懈謀高質量發展,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持續推進145個亮點項目建設,“一廳三片”重點區域已啟動實質性開發﹔示范區開發者聯盟已集聚64家高能級主體,為示范區建設賦能。

4年來,示范區勇於探索跨行政區域共建共享、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實現從形態開發向功能開發的躍升,志在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長三角實踐”。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