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在滬發布,上海杭州南京居前三
人民網上海12月10日電 (記者唐小麗)今天下午,華東師范大學發布“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3)”。該指數自2015年起每年對外發布,今年是第9次對外發布。從指數研究報告看,在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中,上海以64.99分位居第一,連續九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
發布會上,指數研制首席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教授介紹,該指數根據區域協同發展、區域創新系統、區域發展韌性、增長極等科學理論,構建了包括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交流服務、生態支撐等四大領域,綜合GDP水平等18個具體指標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評價指標體系。採用指數計算、空間自相關分析、指數趨勢分析方法以及近三年地級城市大數據,對標全球城市最高標准、最好水平設定目標值與閾值,對長江經濟帶110座城市協同發展能力進行了系統評估。
重視跨部門、跨地區的統籌協調,重視前期規劃方案的落實見效,成為政府新時期工作重點。為此,長江指數研制團隊將“對外合作指數”列入2023年評價指標體系,旨在突出長江經濟帶110座城市高質量綜合發展能力,以及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性,為提高長江經濟帶城市高質量發展水平、縮小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內陸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決策參考。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3)表明,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南京、成都、武漢、蘇州、無錫、重慶、合肥、長沙。長沙因各方面表現發展均衡,自2020年后再次回歸十強。曾剛指出,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穩步上升,城市體系橄欖型結構不斷優化,110座地級及以上城市呈現出6等級橄欖型結構特征:上海是龍頭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在長江經濟帶排名首位﹔杭州、南京、成都等10座城市是能力較強的高級區域中心城市﹔昆明、常州、貴陽等36座城市是在個別領域表現突出的一般區域中心城市﹔普洱、自貢、郴州等36座城市是區域重要城市,往往地處較為重要的區位或擁有某方面獨特的資源稟賦﹔亳州、巴中、資陽等1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間的地方重要城市﹔婁底、眉山、湘潭等12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務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城市綜合協同能力得分平均值為15.33分,比2022年增加了2.42分。2023年綜合協同能力12分以上城市由2022年的37座增至65座,增長幅度明顯。
曾剛表示,對標世界一流水平,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仍存在兩大問題:生態協同能力增強,但短板仍然突出﹔城市子群協同發展能力高度分化。對此,他建議盡快啟動以下五大方面行動:一是著力打造長江生態共同體,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二是大力發展長江綠色經濟﹔三是扎實打造創新共同體,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跨區域協同﹔四是構建開放共同體,開創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五是優化區域協同融通治理體系,推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
發布會上,與會專家對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指數(2023)進行了深入交流和點評。他們認為,今年的指數在之前八年指數研究報告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考慮了跨域跨界協作與共同富裕的維度,系統構建了由科技創新、經濟發展、交流服務、生態支撐四大領域18個核心指標組成的評價指標體系。站在民族復興和百年變局的制高點,這一指數必將為國家及地方相應政策的制定提供極具參考價值的科學依據。(圖片由長江指數研制團隊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