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陳吉寧:胸懷“國之大者”,堅持世界眼光,把握創新規律,加強戰略謀劃,找准發力點突破口

勇挑重擔下好“先手棋”搶佔“制高點”

主持市委專題協商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指出要全面審視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2023年11月21日08:36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建立科技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機制

■必須要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全面審視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疏通創新源頭、加速創新過程、強化支撐體系的實踐邏輯,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主線,進一步抓實抓細抓好科技創新的改革工作和重點任務,在科技創新領域勇挑重擔,當好開路先鋒

■要著力優化戰略前沿布局。聚焦國家戰略,瞄准核心領域,凝練重大需求,形成有效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從跟跑追趕實現彎道超車。建立科技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機制,長期跟蹤、持續研究、不斷完善攻堅重點和技術路線

■要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切實回答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裡來”“成果如何用”的根本性問題

■要著力激活人才、數據、資本等創新要素。加大數據的開放共享,激活數據的交易流通。大力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鏈接聯動

■要著力營造一流生態,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友好的創新環境,把各類創新主體培育好、引進來、留下來。加快打造高質量孵化器,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推動形成產業發展“核爆點”

中共上海市委昨天舉行專題協商座談會,圍繞“提升核心競爭力,著力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主題,聽取各民主黨派市委、市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建議。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主持會議並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胸懷“國之大者”,堅持世界眼光,把握創新規律,加強戰略謀劃,切實找准發力點、突破口,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希望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入開展調研,充分發揮優勢,為上海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陳通、李政出席。

座談會上,民革市委主委徐毅鬆、民盟市委主委陳群、民建市委主委解冬、民進市委主委黃震、農工黨市委主委張全、九三學社市委主委錢鋒、台盟市委主委劉艷、市工商聯主席壽子琪、致公黨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無黨派人士代表俞飚圍繞主題先后發言,分別就系統布局農業科技產業新賽道、深化基礎研究體制機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打響上海科技服務品牌、健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助力三大先導產業發展、激發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內生動力以及科創人才培育引進等提出了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意見建議。陳吉寧認真傾聽記錄,不時與大家交流討論,感謝大家為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付出辛勤努力、積極建言獻策,形成了高質量的調研成果。他說,要結合十二屆市委三次全會《意見》落實,把調研成果轉化好、運用好,加強后續工作對接、問題研究深化和落實情況反饋,及時通報吸納轉化的思路舉措、工作進展,讓大家切實感受到履職成效。

陳吉寧指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上海的重大戰略任務。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突飛猛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要有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全面審視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疏通創新源頭、加速創新過程、強化支撐體系的實踐邏輯,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主線,進一步抓實抓細抓好科技創新的改革工作和重點任務,在科技創新領域勇挑重擔,當好開路先鋒。

陳吉寧指出,要著力優化戰略前沿布局。聚焦國家戰略,瞄准核心領域,凝練重大需求,形成有效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從跟跑追趕實現彎道超車。遵循科技發展規律,組織實施高效率的科研、整合高能級的力量、加大高強度的投入,大力提高基礎研究水平。建立科技戰略決策咨詢委員會機制,長期跟蹤、持續研究、不斷完善攻堅重點和技術路線。

陳吉寧指出,要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切實回答好“由誰來創新”“動力哪裡來”“成果如何用”的根本性問題。持續改進科研管理和組織形式,聚焦基礎性戰略性領域,強化穩定性支持和長周期考核,支持高風險高價值研究。著眼創新全過程、全鏈條,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

陳吉寧指出,要著力激活人才、數據、資本等創新要素。深化高校院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多圍繞創新鏈產業鏈育人才,讓“伯樂”推薦人才,讓用人主體識別人才。加大數據的開放共享,激活數據的交易流通,更好發揮數據在自主創新和創新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鏈接聯動,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帶動各類社會資本進入創投領域,引導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進一步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陳吉寧指出,要著力營造一流生態,提供更加優質、更加友好的創新環境,把各類創新主體培育好、引進來、留下來。加快打造高質量孵化器,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推動形成產業發展“核爆點”。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快完善支撐硬科技的知識產權交易、專業代理等服務,建立健全科技咨詢、研發測試、科技金融、成果轉移轉化等全鏈條科研服務體系。創新優化監管方式,在動態優化中找到推動科技創新和守牢安全底線的最佳平衡點。(記者 張駿)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