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在大虹橋,感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方敏
2023年11月08日16: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大江東LOGO!!!! (3).jpg?x-oss-process=style/w10

兩年來,域內地區生產總值名義增長達17%,以佔滬蘇浙皖三省一市不到2%的區域面積,貢獻近10%的經濟總量——這裡,就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11月6日,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虹橋國際經濟論壇·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分論壇暨2023虹橋HUB大會召開。

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兼董事會主席金立群等許多頂尖學界專家、領軍企業家齊聚一堂,聚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高質量發展話題,為虹橋的未來發展把脈獻策。

1699235876339.jpg?x-oss-process=style/w1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在大會現場發表演講。主辦方供圖

兩年發展成果斐然,虹橋樞紐活力無限

“滴滴、微信、愛奇藝……”論壇現場,當讓·梯若爾說出這些中國企業的名字時,大江東工作室注意到,不少聽眾不禁會心一笑,“想不到讓·梯若爾竟然對中國的這些企業也有研究。”

演講中,讓·梯若爾在談及“顛覆性創新”這一話題時舉例說:“創新並非總是要研發高深的高精尖的科技,也可以是對現有實踐的巧妙調整和組合。比方說滴滴、微信,以及虹橋這裡有許多特別好的創新企業,如愛奇藝等等。”

2021年2月,國務院批復《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全面開啟。兩年來,虹橋開放樞紐的高質量發展成果斐然,域內企業長足發展,知名度不斷提升,也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

金立群也感受到虹橋噴涌出的活力動力,“虹橋已成為連接上海和長三角乃至全球市場的一個樞紐。”

確實,虹橋商務區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單——商務區2022年稅收收入比上年增長15.2%,今年將突破500億元,實現稅收三年翻番﹔今年1至7月,累計引進重點產業項目簽約投資總額 907 億元,同比增長 64.4%……

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對虹橋也有深入的了解。“在今年對全球技術領導者的調查報告中,科創頂層規劃將是未來該領域發展的關鍵點。作為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大虹橋’在原有三大功能基礎上新增‘大科創’功能,科技創新正在成為‘大虹橋’的新名片。”陶匡淳說。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通脹加劇,需求不足,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兩年來取得了好成績,讓我們感受了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交流中,許多與會專家這樣評價。

5bba73f160c4b49537694d774e5bf5c.jpg?x-oss-process=style/w10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分論壇現場。方敏攝

“非常期待更多交流”,“合作”成為高頻詞

“我非常高興來到這裡”“我非常期待未來的合作”……美國舊金山灣區委員會經濟研究院院長杰夫·貝利薩裡奧對於能參加此次大會非常高興。來到大虹橋后,他發現舊金山灣區和大虹橋區域有很多相似之處,“在這裡能夠感覺經濟增長創新的活力。”

“合作”成為許多專家、企業家交流中的高頻詞。

“毫無疑問,所有經濟增長都需要國際合作。”杰夫·貝利薩裡奧說,不僅是就業和經濟發展,旅游、民間的交流也非常重要,還有科學研究、大學之間的交流。

“當然,還有地方間的交流。”杰夫·貝利薩裡奧補充道,“前段時間,加州政府來了,我今天是代表灣區來到這裡,希望進一步加強合作,幫助資本流動、人員流動以及想法的流動,因為人文的交流同樣能夠推動經濟發展。”

與會者有一個強烈感受:虹橋,不止是上海的虹橋,更是長三角的虹橋、中國的虹橋,同樣是輻射世界的虹橋。

所以,越來越多的總部企業來到了虹橋。目前在虹橋,長三角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和長三角民營企業總部服務中心已揭牌運作,虹橋臨空跨國公司(總部)科創園、南虹橋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虹橋新慧總部灣等總部基地加快建設。虹橋商務區已經認定72家民營企業總部和貿易型企業總部,商務區總部經濟能級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引進總部類企業超過500家。

對此,金立群評價說,虹橋是連接上海和長三角以及全球市場的一個樞紐,一個好的基礎設施將進一步推動虛擬和實際的聯系,經貿活動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文化活動也能夠推動國際的合作。

“那麼,我們能夠給上海提供什麼呢?”金立群發言時的這個設問,也引發了一些與會者思考。

“上海正在發展虹橋樞紐,在這方面我們能夠提供一些幫助。”金立群說,“隨著服務、知識、貨物通過虹橋的開放樞紐不斷流入,它能覆蓋、輻射的面不僅僅是長三角,也包括亞洲和整個世界。亞投行將致力於進一步發展跟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在氣候、綠色轉型還有知識基礎設施方面投入的合作。”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企業展示中心(外景).jpg?x-oss-process=style/w10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企業展示中心。主辦方供圖

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基礎科研……專家為虹橋未來把脈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些專家在交流時都提到一個現象:“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對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來說,未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在哪裡?

虹橋HUB大會上,專家們為虹橋的發展把脈。

讓·梯若爾提出建議:“可以創建或者維護起一個產業集群,虹橋已經是一個很成功的產業集群,不僅可以分享基礎設施,同時也可以共享信息。比方說在硅谷,喬布斯通過與施樂公司一起討論才創建出了蘋果。對企業來說,需要增進交流、共同學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隆國強說,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核心就是數字化的變革。虹橋要打造國際開放樞紐,必須在數字化轉型中走在前面。數字化轉型與傳統工業革命以來技術變革的區別,就是技術迭代特別快。

打造絲路電商數字技術應用中心和虹橋貿易數字化賦能中心,探索在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領域先行先試,培育或引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貿易龍頭企業……當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正在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

商務區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專家們不忘提醒:不管之前跑得多好多快,當下還是要繼續快跑起來。

隆國強說,引領中國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搶佔制高點,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義不容辭。要主動謀劃數字經濟發展、數字化轉型賦能,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宜商環境,建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

“聚焦創新,做好基礎科研。”這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的建議。交流中,鄭永年還提到了讓•梯若爾的故事。

“基礎科研實際上並不是資本密集型的。說基礎科研是資本密集型的,這是認知上的錯誤。讓·梯若爾先生絕對不是資本培養出來的。” 鄭永年說。他組織的一項調查發現,1945年以后,95%以上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是大學教授和科學家。他提出,要為科學家、教授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讓他們安心做科研。

“虹橋要更快吸引全球資源、優秀人才和高端機構進入,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繼續向全球發出‘虹橋聲音’。”陶匡淳說。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