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 贏領明天丨上海電氣國軒:共享+儲能,助力早日實現“雙碳”願景

3年前,上海電氣國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氣國軒)位於江蘇南通的合資儲能電池工廠正式投產,在業內引起不小的震動。隨后不久,佔地7000平方米的企業研發中心揭牌成立,表示將加大技術研發,力爭成為國內領先的儲能技術供應商。
早在2017年,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上海電氣國軒,目標直指儲能電池領域,致力於為各類儲能應用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實現從電芯到儲能系統的全產業鏈覆蓋。
零碳社區、低碳園區,儲能助力綠色未來
“受自然條件的制約,風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隨機性、波動性都比較大,想要實現持續穩定供電,就需要強有力的儲能技術作為支撐。”談及公司成立的初衷,上海電氣國軒董事長胡建波介紹道。
眾所周知,傳統電力系統主要依靠化石能源,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就必須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適應新能源比例持續提高的要求。
那麼,儲能可以帶來什麼價值?胡建波說,儲能的價值體現在電能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比如,在發電側,儲能可以促進新能源的消納,減少棄風棄光,提供調峰、調頻等電力輔助服務﹔在用戶側,儲能則可以“削峰填谷”,解決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納,並提供關鍵負荷后備電源等。
目前,儲能產品的研發與銷售是上海電氣國軒的主營業務。在儲能產業領域,公司重點布局儲能電芯和儲能系統集成兩大核心技術板塊,持續投入研發,形成從電芯到儲能系統的完整化產品技術鏈。
公司成立5年來,上海電氣國軒已經為不少國內外客戶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並建立多個儲能示范項目,包括從崇明鄉村示范能源項目到閔行工廠工業園區的智慧項目,再到青海格爾木的國內首個獨立市場運作的儲能電站等。
崇明智能微電網項目
“我們在崇明區三星鎮新安村,提供了一套集‘風光儲充’為一體的智能微電網,為鄉村能源生產消費結構創造無限可能。”胡建波說,正在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崇明,對環保要求非常高,所以這個項目的特點是並/離網系統並存,實現分布式能源自發自用、余電上網,而且是100%可再生能源發電,助力構建零碳排放社區。
閔行工業區智慧能源示范項目
在閔行工業區,有近2萬平方米的廠房和車棚屋頂,被鋪上了光伏板,用來替代部分火力發電。這個裝備制造基地,目前已經集齊了風、光、儲、充、控五大元素,正逐步轉型為綠色低碳園區。
“用儲能的系統設備,在晚上低谷的時候充電,到白天用電高峰的時候進行放電。通過調節高峰跟低谷的用電量比例,高峰用電量的比例可以降到將近30%。”胡建波介紹說,這樣的節能模式正在不斷推廣開來。
削峰填谷、節能增效,共享儲能成熱門賽道
青海格爾木共享儲能電站示范項目
採訪中,胡建波多次提及公司建設的青海格爾木儲能電站示范項目,這是國內首個“共享”概念的商業化儲能電站,為拓展電站集團儲能業務板塊發展來帶巨大示范作用。
“青海是國家可再生資源的示范省,可再生資源的儲量非常大。”胡建波談到,目前青海省可再生資源裝機累計規模2000萬KW,比例超80%,棄光棄風率5%以上,海西地區達到10%以上。“我們認為青海省可再生能源配套儲能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所以選擇了青海。”
經過前期籌備,克服疫情的諸多不便,青海格爾木儲能電站示范項目於2020年6月底正式動工,並在當年11月初並網調試,當年12月28日正式商業運行。2021年3月15日正式啟動雙邊交易,成為國內首個雙邊協商市場化交易的儲能電站,並實現電網單邊調用和市場化雙邊交易並行的多元化運營。
“建設這個項目,條件很艱苦,也沒有經驗可借鑒,完全是在實踐中摸索。甚至有同事在上海和青海之間往返飛行多次,把自己飛成了航空公司的金卡會員。”胡建波笑道,建成后的青海格爾木儲能電站項目打通了上海電氣儲能項目生態鏈,還鍛煉出一支敢啃“硬骨頭”、非常能戰斗的隊伍。
安徽金寨獨立儲能電站項目
由此,青海格爾木儲能電站打響了“共享儲能”的第一槍,上海電氣國軒也因此打出了知名度,共享儲能電站不斷在其他地區復制推廣。比如2022年底已並網的安徽金寨儲能電站,是安徽省第一座百兆瓦級獨立電化學儲能電站,同時也是安徽省第一個共享儲能電站試點項目。
“共享儲能的建設,在保証嚴苛的供電可靠性同時,能夠避免資源的重復投資和浪費。”胡建波分析道,通過對儲能系統的集中管理和優化調度,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供應可靠性。而用戶通過共享儲能能夠實現峰谷價差套利,參與電網調峰,輔助調頻,提高了電能質量。因此,共享儲能也是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向。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雙碳”場景賦予了儲能全新定位。談及將來,胡建波表示,希望公司在儲能領域做到國內一流、國際一流,未來將繼續以開放的態度,與上下游精誠合作,共同推動能源綠色化轉型,助力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的實現。(圖片均由上海電氣國軒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