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表彰全球可持續發展優秀城市,首屆“上海獎”頒給了它們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田泓
2023年11月03日16: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0月31日結束的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一大亮點是揭曉並頒發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這個由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人居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發起設立的國際獎項,也叫“上海獎”。

世界城市日與上海之間源遠流長。2010年上海世博會閉幕之際,世博會組委會、聯合國、國際展覽局在共同發布的《上海宣言》中提出,將10月31日上海世博會閉幕之日定為世界城市日,以此激勵人類為城市創新與和諧發展而不懈追求與奮斗。2013年12月,第六十八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自2014年起,將每年10月31日定為世界城市日,並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總主題,旨在推進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進入新時代,上海在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創造了諸多經驗。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以“上海獎”命名,可謂恰如其分、珠聯璧合。

10月28日,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頒獎活動現場。陳正寶攝

獲頒首屆“上海獎”的5座城市,分別是澳大利亞布裡斯班、中國福州、烏干達坎帕拉、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巴西薩爾瓦多。它們緣何摘得這一嶄新而奪目的榮譽?

聚焦可持續發展,看現狀更看潛力

聯合國人居署中國事務協調人楊榕介紹:“獎項申報歷時近4個月,共有來自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54個城市進行申報,涵蓋了不同發展水平、收入水平、人口狀況的發達國家城市、發展中國家城市以及最不發達國家城市。”

為何是這5座城市在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這要從“上海獎”設立的初衷說起。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全世界有5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預計未來30年,城市居民還將增加25億。城市的重要性,使其佔據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65%。2015年,聯合國大會第七十屆會議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立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消除貧困、消除飢餓、性別平等、教育公平等。

近年來,隨著全球通脹高企、投資疲軟,以及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城市在教育、衛生、減貧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發展成果如何鞏固上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在應對氣候環境變化等方面也遇到新挑戰。設立“上海獎”,旨在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新城市議程在全球的本地化,積極響應全球發展倡議,表彰世界范圍內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突出進展的優秀城市。

“上海獎”評選主要針對《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第11項,即“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首屆“上海獎”主題為“共建可持續的城市未來”,重點關注在經濟活力與城市繁榮、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城市安全與韌性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方向上取得顯著進展的城市。

“‘上海獎’評價的標准不在於城市現在的發達程度,而在於它在過去幾年裡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這讓不少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有機會獲獎。”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主任成鍵表示。

“上海獎”評審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說,參評城市首先要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具體要求,其次要制定一套可持續發展的規劃,還要有彰顯各自特色的具體措施。

讓生活更加美好,有共性亦有個性

在繁榮經濟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首屆“上海獎”獲獎城市的共性。

坎帕拉是烏干達的重要經濟體之一和商業中心,擁有超過14萬家商業、衛生和教育機構,貢獻了國內生產總值的65%,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化勝地、旅游景點。坎帕拉制定了2020-2025年的五年發展計劃,作為社會經濟轉型的基礎,包括經濟增長、治理和公民參與、生活質量、城市復原力等4個關鍵維度。結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多個維度,坎帕拉提出了前瞻性計劃,制定了實行方案,包括物質發展計劃、排水總體規劃、運輸總體規劃、衛生改進和融資策略、公共醫療戰略計劃、智能城市戰略計劃、災難風險和氣候變化彈性策略等。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提出“檳城2030願景”,重點關注宜居性、經濟、人民和環境。以自然氣候適應性和環境保護為基礎,檳城喬治市強調公眾和多主體參與,採取了一系列城市治理措施,包括投資創意和文化相關基礎設施,增加就業和經濟機會﹔實施平安城市計劃,制定全面的減災和風險管理﹔進行低成本住房的城市更新,啟動改造能源管理計劃等,並由此顯著提高了城市的經濟活力、宜居性、安全韌性和環境友好性。

在今年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市長論壇上,檳城喬治市市長拉詹德蘭·安東尼說,他們推動了大量項目來實施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放棄使用塑料袋的項目頗為典型。早在2009年,檳城喬治市就有3000多萬隻塑料袋被重復使用。在當地主要商場,所有塑料袋都要付費才能獲得,因此獲得的資金進入環保基金,用於推動環保項目的落地。

匯聚資源,強調公眾和多主體參與,是獲獎城市的另一個特點。

澳大利亞布裡斯班是203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曾在城市發展中面臨諸多難點,比如城市建在洪泛區上,又如城市更新迫在眉睫。在“內城戰略”行動中,布裡斯班收集了1960 個想法和近3萬份社區投票來幫助塑造戰略的支柱和未來方向﹔城市政府優先考慮擴大綠地空間、保護環境,預計2031年城市將實現40%自然棲息地覆蓋率目標,在碳管理方面也進行了設計。

在提升城市安全與韌性發展方面,中國福州市的經驗可圈可點。其中,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福州成功管理了復雜的河流生態系統,實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減少用水和浪費。推進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政策,建設“千園之城”的綠色低碳生態友好城市。福州水系綜合治理的典型案例之一是流花溪項目,該項目增強了城市的用水安全和防洪能力,改善了流花溪沿岸居民的生活條件,加速了內河航運和旅游業、遺產保護以及社會福祉的發展。

巴西薩爾瓦多是巴伊亞州的首府,48年來人口增長了184%。薩爾瓦多位於地質斷層中,約45.5%的人口生活在危險地區,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人們對綠色、公平、就業和可持續復蘇的需求強烈。針對特有的地形和海岸線,薩爾瓦多制定了一系列氣候變化應對措施,探索出一種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城市發展模式。比如,鼓勵使用光伏太陽能,降低能源成本,減少能源消耗,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凝聚共識促發展,重參與更重交流

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市市長拉詹德蘭·安東尼表示,為了申報“上海獎”,他們籌備了3個多月,對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一審視城市各方面的進展情況。此次獲獎,對他們繼續前行是一個極大的鼓勵。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中國福州市圍繞建設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高標准推進全域治水、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連片舊屋區改造、“兩江四岸”景觀提升等,城市可持續發展成效明顯。在上海參加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期間,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與尼泊爾錢德拉吉裡、烏干達坎帕拉、澳大利亞布裡斯班等國外城市代表座談,表示要更好分享成功經驗,增進交流互動,加強務實合作,共謀推動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

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推出了“城市建設和發展案例展”。展覽以“人民城市譜新篇”“城鄉建設織錦繡”“匯聚資源促發展”“科技賦能好房子”4個篇章,呈現了上海、中國和全球范圍內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代表性實踐成果案例。靜安區蕃瓜弄小區成套改造、虹口區瑞康裡風貌保護、青浦區徐涇鎮蟠龍城中村改造、黃浦區外灘第二立面區域更新等案例被收入其中,向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經驗。

中國市長協會秘書長蘇蘊山說,中國市長協會將充分學習借鑒全球可持續發展獲獎城市的成功實踐經驗,積極開展城市問題研究,強化市長交流培訓,努力成為研究城市問題的智庫、交流城市工作的平台、開展城市工作的橋梁、培訓城市領導的基地,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在世界城市日設立十周年之際,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揭曉並頒發,將在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留下濃重精彩的一筆。

可持續發展,將給城市帶來充滿期待的未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