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專精特新看中國︱稅務精准“滴灌”,助力科創企業跨越式發展

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
2023年10月27日11:39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從“手工作坊”到智能制造工廠,從“零基礎”攻關到助力大國智造,近年來,越來越多掌握“獨門秘笈”的專精特新企業成為中國制造的重要支撐。據《2023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已達828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700家,數量居全國前列。

10月26日,“解碼‘小巨人’——專精特新看中國”網絡主題宣傳上海站活動採訪團採訪上海長寧、普陀、嘉定的三家民營企業,探尋“隱形冠軍”的“成功密碼”。

從“科研軟實力”到“產品硬實力”,走在AI產業前端

深蘭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蘭科技),成立於2014年,是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採用“科學院+公司”的機制,旗下“深蘭科學院”獲得世界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領域頂級賽事超過 50 項世界冠軍成績,是世界計算機視覺三大賽事ICCV、ECCV、CVPR 唯一的連續兩年的大滿貫冠軍獲得者。

深蘭科技展示館內。人民網 董志雯攝

“深蘭科技在全國擁有六個研究院和多個聯合研發機構,致力於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如今,我們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斷落地商業化,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汽車、醫療掃描設備等陸續投放市場。由我們參與的‘TDLAS-HGA 頂空氣體檢測技術’更是實現進口替代,有望解決醫藥和疫苗出口‘卡脖子’問題。”深蘭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陳海波介紹,“從‘科研軟實力’到‘產品硬實力’,深蘭堅定不移走在人工智能產業的前端,一路走來也感受到稅務部門的‘硬政策’和‘軟服務’。科研公司最大的軟肋就是資金壓力,這幾年來我們也感受到國家稅費優惠政策對研發企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增強,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到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我們都及時享受到最新政策。不僅如此,在我們公司新增了出口退稅業務時,稅務部門第一時間與企業財務溝通申請流程,‘管家式’的服務確保我們每一筆出口退稅都能及時到賬,增強企業資金活力。”

據了解,為了服務專精特新企業,稅務部門主動對接市經信委、各區經委等,獲取 專精特新企業名單,“一企一檔”分析企業適用的稅費優惠政策,“一攬子”講解,確保研發企業的稅費優惠政策應享盡享。2023年深蘭科技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約1400余萬元,另外疊加享受企業殘疾人工資加計扣除15余萬元和出口退稅15余萬元。

“深蘭堅持以扎實研究推動產業革命,以過硬產品承擔國家重任,深耕人工智能快十個年頭,技術先進性得到諸多頂尖賽事的驗証,產品成熟度得到多個世界五百強訂單的認可,走出了“軟硬兼備”的道路,未來我們會繼續以研發服務產業發展,為實體經濟向新型制造業升級創造更多可能性。”陳海波說道。

“點亮”光伏企業向“智能工廠”轉型之路

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天地軟件園的上海歐普泰科技創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普泰),是一家專注聚焦光伏行業,以AI視覺檢測系統賦能解決方案為核心的北交所上市公司。1999年設立,2008年開始探索光伏產業相關產學研成果在行業內的應用場景,2021年被評定為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歐普泰董事長兼總經理王振告訴記者,始終以專注鑄專長,以精細促精深,不斷提升應對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創新能力,是歐普泰深耕二十余年,在千帆競發中脫穎而出的“秘訣”。

在全球加速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光伏產品大批量生產的需求增加,然而傳統檢測漏判誤判率高、人工成本增加的問題日益突出,組件廠商備受組件交付后退貨返廠問題困擾。作為在光伏檢測行業深耕十幾年的行業“老兵”,歐普泰緊緊圍繞行業痛點,憑借強大的軟件開發團隊,於2017年開始研發基於人工智能AI核心技術的視覺檢測系統。

人工智能發展初期,行業對這一技術在工業缺陷檢測的應用持有懷疑態度。歐普泰依托優質的產品及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一步步為客戶提升檢測端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特別是疫情期間,在歐普泰人工智能產品的幫助下,光伏企業運用少量人力就能完成組件檢測流程,保障了生產流水線正常運轉,獲得大量客戶的青睞。” 王振表示。眼下,歐普泰AI系統已在隆基、通威、晶澳、晶科、阿特斯等行業龍頭的生產流水線中大規模成熟應用,市場佔有率持續上升。

回顧企業的創新創業之路,王振認為,除了企業自身的專注、精細、創新能力以外,公司“從小到巨”與稅力量的持續“澆灌”密不可分。

“公司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軟件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件產品即征即退等稅收優惠政策,2022年累計減免稅額400余萬元,2023年截至目前,已享受減免稅額約500萬元。”王振表示,稅惠政策的持續落地,有力促成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享受稅惠減免-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的良性循環,為企業“小而精”“精而強”賦能增值。

與此同時,稅收服務的保駕護航也令企業印象深刻。“公司上市過程中,由於時間較緊,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耐心講解操作方法,加班加點輔導完成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更正申報,最終順利通過了審計,助力企業走穩上市之路。”回憶這段經歷,王振感慨道。

談及企業的發展規劃,王振表示,AI視覺檢測作為實現智能化的重要系統,在光伏行業生產轉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業內率先實現軟硬一體化的智能光伏檢測企業,公司將基於現有的數據,進行AI決策支持系統的開發,與下游客戶共享AI賦能光伏領域的數智化成果,持續“點亮”光伏企業向“智能工廠”的轉型之路。

助力企業“氫”裝上陣,實現“多拉快跑”

在城市公路上,一輛輛金龍氫能卡車滿載著貨物穿梭而行,司機師傅在踏下油門與輕點剎車之間嫻熟操作,將一批又一批的貨物安全送往目的地。這是上海嘉定與蘇州周邊區域的示范運營項目之一。在這些新能源汽車上,搭載著的正是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捷氫啟源 P3X燃料電池。作為燃料電池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捷氫科技通過運營場景標定優化,核心技術升級,讓該款車型實現了等速工況純氫續駛裡程362km,平均百公裡氫耗僅4.59kg,在兼具高負荷和高經濟性需要的目標下,圍繞長三角區域服務快遞、物流和工業零配件運輸,成功實現“多拉快跑”。

捷氫科技聚焦氫能和燃料電池賽道,始終堅持“商乘並舉”終端應用策略,積極開拓全國乃至全球氫能和燃料電池應用場景,目前已經在上海、北京、廣東、江蘇、內蒙古、陝西等15省21市開展商業化推廣。據統計,在乘用車領域,捷氫科技產品國內市場份額超過95%,金屬雙極板電堆出貨量居全球第三、國內首位,今年1-8月份,捷氫科技燃料電池汽車上險量全國第一。並且,主導、參與國內外技術標准55項,申請專利257項,捷氫科技不斷突破技術封鎖,努力在氫燃料電池方面攻堅創新,一體創新,現已實現系統及電堆一級零部件100%的國產化。

100%國產化的背后,是整個產業鏈的升級和優化。從產品研發、設計、制造、測試到應用,都需要企業進行全面提升和協同發展。以負責隔絕有害物質,為電堆供氣供養料的氣體擴散層為例,作為電堆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材料,該核心技術長期被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壟斷。直到2018年底,捷氫科技聯合一家新材料企業不斷進行研發,優化產品,如今他們已經迭代開發了10代產品。在剛剛過去的工博會上,捷氫科技更是展示了“零碳”技術創新成果,旗下的PROME M4H燃料電池電堆、P4H燃料電池系統和全新一代膜電極同步亮相。可在25s內實現-30℃快速無輔熱啟動,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長壽命等優勢。目前,公司全系列產品功率覆蓋1.5kW-260kW,滿足不同區域、不同場景、不同客戶的多元化需求。

“這一路發展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支持,這些年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國家給予了我們這些科創型企業的稅惠政策不斷在增多,稅惠力度也持續在‘加碼’,這些都讓我們更是卸下了壓力的‘包袱’,去提質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捷氫科技副總經理程偉表示。近年來,公司技術創新的步伐一年比一年穩健,每年研發投入都近億元。與企業研發力度同步加大的,還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扶持力度,據悉,捷氫科技僅2023年上半年就已享受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超千萬元。

與扶持力度穩步提升的,還有上海稅務部門聚焦企業創新主體,全方位的智能化、精細化稅收便民服務。聚焦產業特性,歸集企業“一體化”稅收數據,依托大數據平台將企業與適應政策精准“對焦”,聯合地方公安、民政、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提供廣覆蓋的“政策包”服務,稅務部門為專精特新企業定制打造的“全生命周期跟蹤式”管理與服務模式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讓稅收政策真正成為企業科技創新的“動力引擎”。

(責編:董志雯、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