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鬆熱潮來襲,大咖暢聊“北馬”賽場內外
10月25日,“《大咖帶你跑大馬》——北京馬拉鬆專場”在咪咕視頻播出,專業運動員代表何杰、大眾跑者代表唐維紅與主持人楊健一同暢聊馬拉鬆賽場內外,尤其是對即將開賽的北京馬拉鬆進行了深度介紹。
何杰展示為人民網網友寫的寄語。人民網 馬作鵬攝
10月5日,杭州亞運會馬拉鬆賽場上,24歲的寧夏籍運動員何杰以2小時13分02秒的成績勇奪金牌,這是中國隊在亞運史上首次獲得男子馬拉鬆金牌。當天,人民網不僅中文報道何杰奪冠消息,還用15種外文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馬拉鬆運動員的風採。
大眾跑者代表、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馬拉鬆年度人物、人民網監事會主席唐維紅,不僅僅是一位愛跑步的媒體人,也是位積極宣傳推介馬拉鬆文化、馬拉鬆精神的志願者。她從2015年開始跑步,至今已完成32個全馬。
在節目錄制現場,唐維紅祝賀何杰在亞運會奪冠,並邀請何杰為人民網網友寫下寄語:“志當存高遠,無悔夢少年。”
何杰的寄語。人民網 馬作鵬攝
“我和我的祖國一起奔跑”
始於1981年的北京馬拉鬆被眾多跑友稱為“國馬”。在跑馬越來越熱的今天,參加“國馬”已經成為很多跑者的心願,“國馬”魅力何在?
《大咖帶你跑大馬》——北京馬拉鬆專場節目專門通過XR技術復刻北馬主賽道的全程路線,並分段解讀各個點位處的賽道特征。
由XR技術生成的北京馬拉鬆線路圖。中國移動咪咕視頻供圖
唐維紅表示,北馬被稱為“國馬”,不僅因為它在首都北京舉辦、在天安門鳴槍起跑,更因為它作為國內第一個城市馬拉鬆,北馬與中國前進的腳步、與中國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的發展進程相伴而行。從僅86人參賽到“雙金賽事”,從單一競賽到集公益、博覽會、線上線下系列跑、文創產品等於一體的綜合賽事品牌,從粗放的運營管理到精細化運營的新時代,北京馬拉鬆的歷史,就是中國馬拉鬆運動蓬勃發展的一個標志與縮影。
2022年北京馬拉鬆,唐維紅等“關門兔”陪同86歲跑者張順完賽。北京馬拉鬆組委會供圖
唐維紅歷數了北馬自誕生起創造的眾多值得被記住的瞬間:
1986年的北馬共有8人跑進2小時10分,前4名選手都打破了北馬賽會成績,第一名日本選手兒玉泰介更是以2:07:35的成績創造了北馬和當時世界男子馬拉鬆最好成績﹔
1989年的北馬首次設立了女子全程項目,共有19名女子選手參賽,女子冠軍由朝鮮選手文敬愛奪得,成績為2:27:16,中國女將們表現優異,在女子前十名佔據六席。同年,北馬被列為世界聞名的十大馬拉鬆賽事之一﹔
1998年,北馬真正走向大眾化,參賽人數激增至近2萬人,還第一次採用了直升飛機航拍進行電視直播﹔
2008年,北馬被國際田聯批准為金標賽事,是當時國際八大金標馬拉鬆賽事之一。
2019年的北馬,更是中國跑者心中一場為祖國獻禮的慶典!3萬名跑者在天安門廣場唱響國歌,一路向西奔北,奮力奔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慶祝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唐維紅不僅參賽,當天寫了一篇人民網評,題目是《北馬加油!我和我的祖國一起奔跑!》
2022年的北馬,領跑員陪同86歲老人張順撞線那一瞬間的照片、視頻在網絡上刷屏,助力北馬成功破圈傳播。中國馬拉鬆不僅有何杰這樣的優秀運動員、也有張順老人這樣的大眾跑者。什麼叫體育的力量?什麼叫馬拉鬆精神?他們都是最好的詮釋。
“優秀的馬拉鬆應該具備的因素可以列出很多,但每個跑者心中都會有N個一生必跑的馬拉鬆,北馬我想應該在大部分中國跑者的必跑清單上。”唐維紅說道。
“一場賽事領跑一座城市”
“跑一場馬,愛上一座城。”
這是不少跑友津津樂道的一句話,也是一場馬拉鬆主辦城市最希望收獲的效果。馬拉鬆賽事如何與城市基因有機融合?
唐維紅介紹,馬拉鬆運動來到中國已40多年,黨的十八大后更是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馬拉鬆運動參與面廣,影響力大,產業鏈長,在競技體育方面,在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馬拉鬆相比於籃球、足球等賽事,更容易打上城市的標簽和烙印。一場球賽,大家記住的是比分、是球員,但一場馬拉鬆,它從開始就和舉辦地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國外的六大滿貫到中國的四大滿貫,無一不讓跑者跑一場馬記住一座城,愛上一座城。42.195公裡,可以比較充分展示城市、地區風貌和人文歷史。”
2023年蘭州馬拉鬆路線圖,賽事圍繞黃河展開。蘭州馬拉鬆微信公眾號圖
2016年,人民網在首頁頭條位置發布了報道《一場賽事領跑一座城市》介紹蘭州市委、市政府以舉辦蘭馬為抓手,鐵腕治污、精細管理、科學建設……可以說,在舉辦蘭馬的這些年,蘭州城市綜合管理能力和建設水平上了一個又一個台階。這是馬拉鬆賽事帶給當地的又一成果。當然還有可喜的經濟收益、馬拉鬆城市等美譽。
“馬拉鬆對一座城市的貢獻,遠遠不止這些。”唐維紅說。
2019年,人民網日本公司聯合青梅日中友好協會、日本《報知新聞》共同策劃組織了中國跑者赴日本青梅市參跑第53屆青梅馬拉鬆。
青梅馬拉鬆是日本最悠久的市民馬拉鬆賽事,與美國波士頓馬拉鬆互為姐妹賽事,在世界各國馬拉鬆跑友中具有較高知名度。時任青梅市長專程會見人民網團隊,稱贊這一活動以創新、健康、積極的方式促進了兩國交流,增進了理解和友誼。日本《報知新聞》在頭版介紹了中國跑團代表隊,日本多家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對報道內容進行了轉載。
馬拉鬆可以為城市賦能、讓城市更美好,馬拉鬆還是加強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唐維紅表示:“人民網還曾組織中國跑者去韓國參賽、辦交流會。人民網在海外設有14個子公司或駐外辦事處。今后,我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與各方的合作,以馬拉鬆為紐帶為中外交流合作貢獻更多力量。”
“體育育人、體育聚人”
10月29日,是跑友圈的一個“大日子”。
北京、西安、濟南、鄭州、長沙、成都等數十個城市不約而同地選擇這天鳴槍開跑,跑友戲稱這天為“馬拉鬆春運”般的周末。
今年北馬唐維紅沒有中簽,但中簽了西安馬拉鬆。唐維紅介紹說,今年的西馬報名人數創新高,超過14萬人。她將第一次去跑西馬,跑者們將跑過西安城牆、鐘樓、東大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西安國際會展中心等名勝古跡與地標建筑,十三朝古都的國韻風華與人文底蘊,西北第一城的熱情昂揚與現代新潮,都將在賽事中去感受和體味。對此,她充滿期待!
“如今,包括馬拉鬆在內的體育賽事日益增多,也日益多元,這反映了老百姓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也反映出消費的提質升級。”有數據顯示,我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已超過4億,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准》合格以上的逾九成。國家國民體質監測中心《2020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成年人的運動項目中,健步走和跑步的參與比例排在前兩位,分別為22.7%和19.8%。
“體育育人、體育聚人。”在唐維紅看來,體育已成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最根本的就是增強人民體質、保障人民健康。她期待以馬拉鬆為代表的中國跑步事業健康發展,助力更多百姓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時間是規劃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
馬拉鬆作為一項極具挑戰性的運動,需要參賽者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與身體狀態﹔要科學備賽,循序漸進設置訓練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力量訓練、速度訓練和耐力訓練。唐維紅特別提醒普通跑者,要尊重科學,敬畏生命。
唐維紅分享她的體會,“像我這樣的大眾跑者,要平衡跑步與工作、生活的關系。有朋友說,跑步像儲蓄,零存整取。平常付出多少努力,就會收獲什麼樣的成績。對此,我很認同。媒體人節奏快、壓力大,加班是常態,核心肌群訓練什麼的做不到系統化、經常化,但隻要有時間有機會我就行動。工作日能晨跑就晨跑,能夜跑就夜跑。周末隻要不出差、不加班,就以賽代練,或去奧森、朝陽公園跑個長距離。出差的行李裡,一定會有一雙跑鞋。很多朋友說,等我有時間時也去跑步、做運動。其實,時間是規劃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
“現在你會發現,身邊跑步健身的人越來越多,方便大家鍛煉運動的場所越來越多。馬拉鬆讓大家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祖國山川的壯麗和秀美,也更加熱愛腳下的每一塊熱土。”唐維紅說道。
賽道上靠實力說話,其實工作、事業也如此。世上本沒那麼多運氣,要靠努力去迎接挑戰。“‘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馬拉鬆精神賽道內外都需要弘揚”,唐維紅始終這樣認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