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搶抓新機遇,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生機盎然
本周,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在上海張江舉辦。海內外頂尖專家受邀出席,與來自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知名創新標杆、一流科研院所、頂級投資機構相關人士齊聚一堂,聚焦全球產業創新趨勢,探討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未來,合力打造開放通融的產業格局。
為搶抓產業發展新機遇,上海近日正式發布合成生物、基因治療、醫療機器人三大前沿賽道行動方案,以及生物醫藥智造空間建設行動計劃,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支持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拓展空間、釋放生產力。
30年發展由小到大、由弱至強
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會場
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自1993年率先將現代生物與醫藥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以來,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至強,生物醫藥“上海號國際快線”快速鏈接內外、率先接軌世界,共同推動上海生物醫藥從總產值不足50億元,成長為工業產值近2000億元、總規模近9000億元的新興產業,全市生物醫藥產業連續三年增長量都在千億以上。
上海作為我國現代生物醫藥的發源地,正在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高地。2019年以來,上海1類創新藥累計獲批17個,約佔全國1/4﹔第三類創新醫療器械累計注冊獲批23項,約佔全國1/6,實現從“創仿結合”轉型到“首發引領”,涌現出一批全球首研新藥、全國首發細胞治療新藥、國際一流醫療器械等。國際前20位的藥械企業中有80%將中國區或研發生產總部設在上海,全國前20家企業有16家在上海布局﹔在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學、醫療機器人、AI+制藥、高端醫療影像等領域,上海已形成優勢賽道、優勢產業集群。
本屆產業周前夕,波士頓科學醫療技術產業基地項目落戶上海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這是波士頓科學在中國建立的首個生產制造基地,將充分利用其全球經驗賦能本土生態圈,加速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本土化進程,有效縮短國外創新技術抵達觸及中國患者的“時間差”。
在此次落地首個生產制造基地之前,波士頓科學借助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MAH)在上海的試點,完成了一款血管內超聲系統的本土生產。據悉,目前該產品已實現“進口轉國產再到出口”的“三步走”,其最新更迭款產品的首台型檢樣機也已在上海下線。另外,波士頓科學去年還通過技術轉移和戰略經銷合作形式,實現了創新產品在本土的生產落地。
“五鏈”深度融合,“熱帶雨林”加快成型
獨木不成林,經過30年矢志不渝大力發展,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逐步從平面化的“生態圈”,升級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空間鏈”的“五鏈”深度融合,一個“熱帶雨林”般的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快成型。
10月8日,張江活體生物藥研發中心二型糖尿病(T2D)活體生物藥(LBP)管線正式啟動。上海力山生物醫藥董事長陳衛杰介紹說,根據研究團隊的最新進展,他們將推出一款腸菌靶向針對二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亞型的活體生物藥,計劃於2025年進入1期臨床。該創新活體生物藥有望成為二型糖尿病特定亞群的一線用藥,改變二型糖尿病目前的控糖路線。同時,將在2026年前篩選分離出成藥特征菌700株以上,完成新菌株的基因拼圖和培養存儲。
據悉,腸道微生物組學是目前國際生物醫藥研究的一條新賽道,突破了傳統生物醫藥的局限,通過交叉多組學和人工智能對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在多學科交叉融合中探求創新生物藥的邊界。
據統計,我國創新藥數量在全球佔比約23.7%,從短線來看,毫無疑問屬於全球第二大梯隊。以張江為例,通過重點布局在細胞、基因等領域的藥物研發,將從產業定位、政策扶持、服務平台等方面全力打造“熱帶雨林式”的創投生態。
處於臨床階段的來凱醫藥今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成為張江第100家上市企業。來凱醫藥的自主研發堅持走創新之路,現已發現12種候選藥物。其中,LAE102系首個自主研發抗體,於2023年5月獲得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批准。來凱醫藥首席科學官顧祥巨博士表示:“它是一個‘從0到1’的創新藥物代表,針對一個全球新靶點,對腫瘤生長、免疫激活、肌肉再生、減重和造血發育等都有調控作用。”
來凱醫藥青年科學家張瑞鵬博士
目前,張江聚集的生物醫藥產業從業人員達9萬余人,超過了浦東新區生物醫藥從業人員的半數以上,接近全上海從業人員的三分之一,已成為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機構集中、創新實力強、新藥創制成果突出的全球創新引領地之一。
錨定生物醫藥產業“核爆點”
形成“熱帶雨林”發展生態,離不開政策合力。今年以來,上海實施《上海市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試點方案》2.0版,持續擴容《張江科學城入境特殊試點單位名單》,提升進口便利化程度﹔推動建立《上海市生物醫藥“新優藥械”產品目錄》,對納入目錄的藥械產品及其企業在入院應用、醫保目錄推薦、商保設計等方面提供支持﹔發布《上海市進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機制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若干措施》,積極開發新型商業保險,完善醫保支付機制。
據介紹,為了實現“熱帶雨林”的擴容,讓“好企業不缺用地,好產業不缺空間”,上海正積極拓展產業空間,推動企業集群式發展,持續構建全市以張江為引領的“1+5+X”產業空間格局,推進“智造空間建設行動計劃”,有序開工建設生物醫藥標准廠房總規模近500萬平方米。其中,2023年開工約180萬平方米。
同時,上海積極發揮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科創板制度優勢,強化金融支撐作用,賦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生物醫藥融資規模和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全國第一。產業周將搭建良好的溝通交流與資源對接平台,充分利用上海在生物醫藥金融方面的集聚優勢,持續發力打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最先一公裡”和“最后一公裡”,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產業周開幕式上,《2023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生態圖譜》同時發布。圖譜系統勾勒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全貌,展示了六大核心應用、四大產業平台和六大關鍵技術的部分代表性企業。其中,六大核心應用涵蓋研發、生產、供應鏈、營銷、質控和管理等關鍵領域。四大產業平台包括數據中台、雲平台、工業互聯網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六大底層技術包括大數據、物聯網、數據孿生、混合現實、區塊鏈和5G。這些核心應用、產業平台和底層技術,共同構成了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
《2023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生態圖譜》發布
上海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上海將進一步集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激發科技創新思想,對標國際一流前沿,瞄准產業發展趨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錨定生物醫藥產業“核爆點”。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