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
長寧區委書記張偉:架起高質量發展“金虹橋”,打造高品質生活精品城區
編者按: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經濟保持恢復性增長態勢。今年7月以來,上海市下轄16區漸次公布上半年區域經濟運行情況,凸顯各區高質量發展特色和優勢。
人民網上海頻道長期關注上海社會與經濟發展情況,特邀部分增速較快轄區“一把手”推出系列訪談,探尋區域經濟發展實干真招。
數據來源:上海市各轄區官方網站。錢尤祎 制圖
長寧,是上海聯通長三角、面向海內外的重要門戶,是上海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40年來,從“虹開發”到“大虹橋”,長寧的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任務緊密相連。
在重大戰略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長寧區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5.2%,增速位居中心城區前列。
牢牢把握重大機遇,勇於承擔戰略使命,積極推動城區核心功能從“有沒有”向“強不強”躍升的背后,長寧是怎麼做的?聽聽長寧區委書記張偉怎麼說——
長寧區委書記張偉調研區內重點項目。長寧區委宣傳部供圖
最虹橋,成為長寧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
1983年,隨著“虹開發”打下第一根樁基,長寧成為上海改革開放的示范和縮影。2021年2月,國務院批復明確虹橋商務區升級為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
“長寧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的交匯點,是‘大虹橋’的核心節點和重要橋頭堡。”張偉表示,經過兩年多的實踐,長寧不斷深化對戰略內涵的認識,“全區上下形成一致共識,這就是‘大虹橋’的開發開放是長寧在新征程上‘再次騰飛、蝶變躍升’的一次系統性、重塑性的戰略機遇。”
作為虹橋品牌的發源之地、“大虹橋”上海市域內唯一的中心城區,近年來,長寧全力推進“最虹橋”引領行動,加快落地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不斷做長“長板”,擦亮“金字招牌”。
今年1-7月,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各片區中,長寧片區以不到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稅收。
金虹橋國際中心。長寧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上海內環高架和延安高架這兩座繁忙高架交匯點的西側,一幢高約148米的“門”字形寫字樓十分惹眼,這便是金虹橋國際中心。
拼多多、康寶萊、亞瑟士、兄弟中國……135家來自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金融服務等數字經濟領域的知名企業在此“安營扎寨”。在這幢樓裡,世界500強企業就達到8家。2022年,金虹橋國際中心成為上海市第一幢年稅收額突破百億元的商務樓宇。
“金虹橋國際中心在上一年度成為全市首個百億樓的基礎上,今年到7月稅收已突破百億元,再次成為年度首幢稅收百億樓。”談及此,張偉很是自豪。
走進佔地3.55萬平方米的金虹橋國際中心,一股忙碌感扑面而來。接近滿租的樓宇中,1.2萬名員工穿梭其間。
正所謂“百金買屋,千金買鄰”。相較之下,金虹橋租金在周邊商圈中最高,但出租率卻高達99%,一鋪難求。金虹橋從2016年成為“月億樓”,到2022年成為上海第一幢百億樓。6年時間,完成從“月億樓”到“年百億樓”的華麗蛻變,成為長寧樓宇經濟中一塊貨真價實的“金字招牌”,也成為上海西部面向世界的“金色大門”。
金虹橋國際中心的傲人成績,正是長寧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用好虹橋優勢、打好虹橋品牌、放大虹橋效應,實現“新老虹橋”兩大品牌的疊加增效,是推動長寧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長寧片區建設情況。長寧區委宣傳部供圖
張偉感慨道,從“長寧的虹橋”到“上海的虹橋”,再到“長三角的虹橋”“世界的虹橋”,“大虹橋”帶給長寧的絕不只是“溢出”效應,還有“涌入”效應,而長寧的定位不是簡單“對接”、單向“承接”,而是要有機“融入”、一體“推進”。“長寧要拿出再出發、從頭越的干事勇氣,全力以赴、真抓實干,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和長寧整體發展作出進一步的貢獻。”
數字化,為長寧發展插上“隱形的翅膀”
北新涇街道,是長寧轄區一個集人口密度高、老舊小區佔比高、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產城融合”特征明顯等因素於一身的居住型社區,這樣的一個社區,看上去似乎和AI不沾邊。
而如今,這裡卻“AI氣質”爆棚。以新涇六村為例,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理念的集聚,智敏化、普惠化的智慧社區應用場景的構建,改變著社區居民的生活。通過24小時智能問診機,居民可自助購藥,獲取來自持証醫生的遠程醫療咨詢服務﹔聯動“體魔方”項目,居民使用社區健身器材,即可了解個人的健康檔案、運動數據等信息。
新涇六村的智慧社區應用場景。長寧區北新涇街道供圖
今年7月,《上海市數字社區導則》在這裡發布,《導則》結合北新涇“AI+社區”作為上海首個智慧社區建設示范點的相關實踐探索而制定,形成了具有上海社區特色的數字社區建設經驗模式,可供全市數字社區建設參考借鑒、復制推廣、提升拓展。
老舊小區變身為“數字社區”,令人驚嘆。殊不知,在長寧,數字基因早已沉澱多年。早在20多年前,長寧就明確提出“數字長寧”戰略,在多輪信息化、數字化的浪潮中,始終深耕數字經濟領域,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風口,集聚了6100多家數字經濟企業。
“近年來,‘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批頭部企業和優質中小企業集群式發展,帶動數字經濟成為全區最大產業和最強引擎。”對此,張偉介紹道,今年1-7月,6100余家數字經濟企業稅收佔全區稅收比重為54.9%,億元以上交易量的電商平台達26個,平台交易總額居全市第一﹔上半年軟件信息業營收同比增長58.9%,增幅居全市第一。
在全市率先發布第一份數字養老報告、建成第一個“線上虛擬社區”、打造第一個區級“數字體驗館”、推出第一個“智慧圖書館”、獲評全市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這些“第一”的背后,是長寧不斷推動生活數字化轉型的成果。
張偉表示,接下來,長寧要把握經濟數字化的趨勢和要求,整體提高產業體系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水平,推動區域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結構現代化、產業創新生態化,持續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數字長寧”再起宏圖,塑造產業發展的新優勢。
人在長寧,在高質量發展中享受高品質生活
一條愚園路,半部近代史。這條建於1917年的路,長約1.5公裡,是中心城區12個歷史風貌保護區之一,也是上海市64條永不拓寬的馬路之一。歷史上,這裡居住、商業、娛樂功能混合,曾是非常有品味的街區。然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破牆開店”熱潮,導致違章搭建眾多、公共景觀封閉,街道形象破敗。
長寧的干部都說,愚園路採取微更新方式,是“被逼出來的”。從2008年整飭沿街環境開始,歷經4任區委書記、5任街道書記,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張藍圖繪到底,至今已有十余年,才形成了今天愚園路多維度、綜合性、有活力、有溫度的街區樣本。
長寧城市更新鳥瞰圖。長寧區委宣傳部供圖
“早在‘十二五’末,長寧就率先完成了二級以下成片舊裡的改造任務,較早進入城市更新的探索實踐。”張偉說,近年來,長寧以“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建設為統領,通過深度更新、全景更新,由表及裡、由路及弄,以點帶面、串聯成片,推動城區品質提升、空間布局優化、公共服務完善。
“這裡原本是一條很普通的河道,經過幾番整治和打造,現在變得漂亮了許多。”正如張偉所說,家住長寧蘇州河沿線的居民也不斷見証著這條濱水秀帶的發展和日新月異的變化,享受著越來越美的生活居住環境。
談起蘇州河長寧段,最亮眼的當屬華政段,自全面建成開放以來,通過打造無隔閡的慢行空間網絡,實現了華東政法大學“百年校園”與中山公園“百年公園”融合開放、“百年古樹”與“百年建筑”交互掩映、“百年道路”與“百年公交”穿行其間的蘇州河景觀。
中山公園融合開放。長寧區委宣傳部供圖
“每天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我們這個房齡接近40年的老小區,也成了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小區’啦!”緊鄰蘇州河的華院小區居民樂呵呵笑道。
“高質量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居民群眾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張偉表示,長寧結合美麗街區建設等行動,探索可持續城市更新模式,以“接地氣、聚人氣”為目標,高標准推進城市公共空間開發開放,為市民提供更多休閑好去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長寧,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次提出地。連續多年,長寧以首提地的擔當,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牆上的“彩虹橋”。人民網記者 唐小麗攝
從2015年虹橋街道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設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開始,截至2023年9月,4萬多條居民的各種意見建議從這裡“原汁原味”直達立法機關。虹橋街道基層立法聯系點這輛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的“立法直通車”共完成了86部法律、2722條意見建議的征集上報,其中221條建議被採納。
高質量發展的長寧新畫卷,正在不斷向前鋪展。張偉表示,長寧將繼續對標國際最高標准、最好水平,進一步打響虹橋之源、數字長寧、國際樞紐的優勢品牌,奮力打造“四力四城”,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