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構筑“雨林型”創新生態,普陀這樣激發“第一動力”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2023年10月10日17: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0月7日,上海市委季度工作會議舉行。會上,普陀區委、虹口區委、楊浦區委等先后發言。1-8月,普陀區區級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等增速全市第一,舊住房成套改造體量全市第三,持續優化蘇州河區域功能、提升岸線品質,亮點頗多。

區級財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雙“第一”,如何做到?在9月底的“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普陀區來到媒體面前,講述了該區“打響‘中華武數’,繪就‘半馬蘇河’”的高質量發展故事。

“中華武數”四股力共筑科技創新平台

近年來,在科創和產業發展上,普陀區著重打出“中華武數”的招牌。

“中”,指的是中以(上海)創新園﹔“華”,是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武”,指武寧創新共同體﹔“數”,則代表海納小鎮數字化轉型示范區。這四個最具代表性的科創空間載體,成為普陀區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

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

“普陀還擁有華東師大和同濟大學滬西校區等知名高校、16家科研院所、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一批國家級和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及千余家科技創新企業。”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說,把這些創新要素和主體聚合起來,深化協同創新,加快成果轉化,是推動普陀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普陀舉全區之力推進“中華武數”科創平台建設,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其中,中以(上海)創新園揭牌啟用國際數字安全與生態運營中心、360上海城市安全大腦,成立特拉維夫辦公室,連續多年舉辦上海數字創新大會和中以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入駐企業130余家,落地知識產權500余項。

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正全力打造集成電路研究平台,推進建設3個功能型實驗室,發起設立長三角高端智庫聯盟,落地了40余家高科技企業。

武寧創新共同體於今年4月19日正式成立,把武寧路沿線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企業、創新平台等各類創新主體凝聚起來,推動“政產學研用”全鏈條協同發展。

海納小鎮市級數字化轉型示范區發布了全國首個地市級數字化轉型指數,海納工程院揭牌運行,正在加快建設數字交通等示范性應用場景。同時,通過出台專項政策、成立“半馬蘇河”科創基金等方式,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營造更富活力的創新生態。

“中華武數”的科創布局,引領帶動產業布局、空間布局同向發力。今年1-8月,普陀區實現區級財政收入104.3億元,同比增長29.8%,落地稅收億元級項目11個、千萬元級項目123個,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支持創新既“頂天立地”又“鋪天蓋地”

“過去我們多是從技術的使用價值去考慮其可能的延展能力,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我們要思考如何從技術的資源能力,也就是從技術最終對人的生存、生產、生活的改變,從人的需要出發來考慮技術的發展。”不久前,以“武寧創新共同體與產業創新高地建設”為主題的2023蘇州河論壇上,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張暉明表達了他對普陀區武寧路沿線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的看法。

2023蘇州河論壇

在他看來,政府要做的是完善“生態體系”,做好空間環境規劃布局服務,成為區域市場秩序維護者、優化營商環境的推進者、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者、觀念文化創新的引領者以及市場調節資源力量的輔助者,從而激發創新主體的發展活力。

“我們推動構建‘雨林型’創新生態系統,既要‘頂天立地’,又要‘鋪天蓋地’,支持各類創新主體蓬勃發展。”姜冬冬說,普陀區積極探索“企業出題,院所答題”的模式,以市場需求端、應用端為牽引,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

同時,普陀成立了“百大平台”聯盟,積極推動設立一批科技研發平台和企業技術中心,圍繞科創企業所需的基礎性技術、共性技術,提供專業化、“組團式”服務,降低企業創新的門檻。

前不久,普陀區內一家行業龍頭企業中國建材遇到了技術上的困難,華東電力設計院及時幫助解決,雙方還就此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這兩家單位都是武寧創新共同體的成員單位,隨后兩家企業聯手承接了更多項目。

在創新“第一動力”的驅動下,普陀區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為順應產業變革趨勢,我們將智能軟件、研發服務、科技金融和生命健康作為四大重點培育產業,納入全市產業地圖,提出了“411產業倍增”計劃,實現了四大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轉變,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普陀區委副書記、區長肖文高說,將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全力構建符合普陀發展實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重點產業上,普陀區智能軟件共有關聯企業4800余家,經過多年沉澱,建成了天地軟件園等高質量載體,培育和集聚了拉扎斯、波克城市、360等領軍企業﹔在特色產業上,依托上海市數字廣告園,在真如地區集聚了利歐、劇星、快手等數字廣告頭部企業,進一步招強引大,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在未來產業上,重點聚焦元宇宙、人工智能、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賽道,力求找准引領賽道風口的“核爆點”……

打造“人靠譜,事辦妥”名片增進民生福祉

伴隨產業發展,近年來,普陀區在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方面,打出了“人靠譜(普),事辦妥(陀)”的服務名片。2020年下半年開始實施的招商引資“十億百千萬”計劃,經過三年時間,已有38家億元能級項目、398家千萬元能級項目選擇了普陀,去年全區新設企業達到1.3萬戶,增長迅速。截至2022年底,普陀共有民營企業7.6萬家,佔全區市場主體達到95%,民營企業活力充沛。

發展的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普陀境內蘇州河岸線總長21公裡,恰好是半程馬拉鬆的長度,被稱為“半馬蘇河”。在岸線貫通的基礎上,普陀進一步完善規劃設計,統籌城市景觀、道路橋梁、歷史風貌、配套設施等元素,建成“半馬蘇河”公園和24座蘇河驛站。

普陀區舉辦“蘇河婚典”文化活動

“每年9月份的蘇州河文化藝術節,目前已經升級為 ‘半馬蘇河’文化旅游節,過去兩年線上線下的活動累計吸引近1600萬人次參與。今年首次在蘇州河上舉辦的彩船巡游,成為上海旅游節的一大看點,也為上海‘一江一河’建設增添了新的亮點。”普陀區副區長王玨說。

“近年來,普陀持續加大‘兩舊一村’改造和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力度。自2018年,全區已累計實施45個項目、近35萬平方米。”普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姜愛鋒說。為解決“懸空老人”上下樓難的問題,普陀區持續推動加梯工程,今年新簽約417台,開工270台,完工251台,下一步將把加梯工作與推進城市更新緊密結合起來,形成“規、建、管”一體化、全周期、可持續的工作機制。

“普陀將全面推進以‘鄰聚裡’為品牌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實現空間共享、功能復合、就近便捷,穩步打造高品質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普陀區副區長蔣龍介紹,在整體把握全區公共服務規模總量、空間布局和人口特點等基礎上,普陀將全區劃分為30個生活圈,其中商務圈5個、產業圈3個、居住生活圈22個,完善近距離公共服務,同時努力在點位布局中實現多領域的“融合式精細治理”拓展,“探索生活圈與養老托育圈、文化休閑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務圈等圈圈相融,構筑標准化、數字化、精細化的善治共享‘普陀樣板’。”

(圖片均由普陀區提供)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