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讓技術跟著患者跑!寶山這家醫院加速推進醫聯體建設

2023年09月27日16:50 |
小字號

醫聯體建設是我國“新醫改”的核心目標之一,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抓手,是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區域內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開展醫聯體建設,有利於醫療資源上下貫通,提升醫療服務體系整體效能。

“一床難求”困境,醫聯體通道提供“最優解”

“我真的要謝謝仁濟醫院和仁濟醫院寶山分院。”近日,家住安徽的 61歲關老伯突然出現不明原因腹痛,在當地醫院診治無果后,呼叫救護車連夜送至仁濟醫院,想來“大醫院”尋求一些幫助。

來之前,關阿伯的家人聽說腎臟內科袁江姿主任是這方面的一把好手,因此提前在公眾號上預約了專家門診。就診過程中,袁主任發現患者有大量蛋白尿合並腹腔積液,隨即建議他立即住院。“你們現在有床位嗎?我可以今天就住進去嗎?”關老伯急切地問。“這裡暫時沒床位,但你可以去我們寶山分院住,也是我負責你。”原來,袁主任不僅在仁濟總院有專家門診,同時也是醫聯體單位仁濟寶山分院腎臟內科的執行主任。

知名三甲醫院常常面臨“一床難求”困境,“醫聯體”模式下的綠色轉診通道,是破除這一難題的“最優解”之一。

實現“1+1>2”大目標,讓醫聯體真正“跑起來”

今年來,在仁濟醫院牽頭下,仁濟醫院寶山分院逐步建立起一套“上傳下轉”的醫聯體雙向轉診制度。關老伯入住仁濟醫院寶山分院后,檢查結果顯示他不僅有大量蛋白尿,同時合並有腎功能不全伴血免疫球蛋白異常增高,為了查明患者血液系統和腎臟疾病當前進展,明確后續治療方案,袁主任立即為患者進行骨髓穿刺活檢術和腎臟穿刺術。

“讓技術跑,而不是病人跑。”這是醫聯體建設的另一個重要目標,通過把基層醫院和三甲醫院串聯起來,將后者的醫療技術輻射到基層醫療機構,讓優質資源下沉。關老伯的活檢、穿刺病理被直接送到仁濟醫院,並且仁濟醫院寶山分院直接為其提供了綠色通道,讓他免去預約和來回奔波的煩惱,能夠直接前往仁濟醫院進行PET-CT檢查。

檢查后,聯系仁濟總院著名血液科專家侯健主任會診,協同定制個性化強、專業度高的診療方案,讓患者回當地后能夠拿著上海的“醫療處方”進行后續治療。種種動作,顯現了1+1>2的仁濟—大場醫聯體聚合效應,也進一步推動了“能夠惠及更多百姓”的戰略初衷。

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成為仁濟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后,為來自各地的血透、手術、隨訪患者提供了統一同質化的醫療服務。誠然,成功的模式只是“面”,一路走來的歷程才是“裡”,如何融匯醫療資源,貫通醫療始終,將大場乃至寶山地區的居民就醫需求盤活理順,最大限度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是一道“開放式”的命題。醫聯體建設的成效,正在仁濟醫院寶山分院各個角落落地開“花”。

(來源:上海寶山 )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