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 | 從臨街居委到片區治理,基層黨組織和群眾走的更近了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區,上海各級黨組織積極推進“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這個一體化基層治理綜合工作平台,通過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政學合作、媒體推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根據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調研,人民網上海頻道從基層鮮活的實踐案例中擷取一批可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治理樣本予以呈現,營造全社會關心賦能基層、共建美好社區氛圍。
“每天人來人往,我們振興居委會可以服務居民50余次,輻射周邊8個小區5000多位居民。”把居委會挪到街面上,徐匯區楓林街道全面進行嘗試。
過去的居委,養在深閨無人識。如果不是本地熟悉的居民,時常會遭遇“找不到門、辦不了事”的窘境。近年來,楓林街道將目光錨定居民自治,通過黨建引領、空間改造、制度創新、片區治理等,如今,居委會臨街而立,暖色調醒目、落地窗敞亮,居民一出門就能找到組織。而楓林街道分成五大片區,由班子成員任片區黨委書記、片長,具體協調片區治理各項工作,指揮各方下沉力量,實現了把賦能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動能。
走出居民區 臨街居委會開張
從誕生起,大多數居委會就在居民區,而如今,居委會正在走出居民區。近日,徐匯區楓林街道居委會從小街小巷裡探出頭來,臨街開張。
“早上送完孫子,我們幾個姐妹就在居委會碰頭,大家一起聊天聚會,都是老鄰居了,這下有個環境這麼舒適的地方。”王阿姨說起臨街居委會,忍不住夸贊。“以前在家裡聚,人多總覺得走不開,現在來居委會,老伴們約著下棋,自己跟鄰居們聊天、看書、喝茶,心情都開闊了很多。”
為了打破空間區位對居委會的限制,徐匯區楓林街道開展了居委會臨街辦公試點,引入上海交大賦能團隊,將居委會從社區深處的“后台”轉移到臨街的“窗口”,搬到這裡,前后左右都是小區,居委會辦公場所變成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
居委干部在振興臨街居委前台接待群眾
如今,不大的面積內既能夠容納居委會日常辦公,也能開放給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居委會裡新增了長椅、沙發等歇腳點,內部提供飲用水,各種便民服開放以來,這裡借力“一老一小”增進鄰居情感,目前已經舉行了親子主題、敬老主題等社區集體活動,成為構建“臨街社區生活圈”重要節點。
此外,在居委活動空間裡,臨街辦公便於居委會承接來自上級部門的治理資源,並及時向上反饋居民訴求。在試點中,如果條件允許,楓林街道就會盡量將辦公場所設在區黨建工作站等上級社會服務窗口附近,在方便居民辦事的同時,及時學習上級部門的先進管理經驗﹔其次,楓林街道積極鼓勵各居委會與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開展聯建活動,增強協同治理能力,以更好地釋放這些潛在治理參與主體蘊含的治理活力,形成治理合力﹔最后,臨街辦公使得居委干部與居民群體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臨街辦公改變了此前居委會“獨居一隅”的封閉狀態,使之與居民的互動更加頻繁。
楓林街道依托居委會臨街空間,疊加片區工作相關職能,打造片區議事、多元參與、面向群眾的片區工作站
一樓的住戶成為加裝電梯宣傳員
宛南六村是楓林街道宛南片區的一個居委。今年4月,宛南六村實現了全覆蓋電梯簽約動工,43台電梯,成為徐匯區加梯覆蓋最多的小區。這個9月底,所有的居民,都可以乘上新加的電梯了。這其中,片區賦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4月,宛南六村實現了全覆蓋電梯簽約動工,成為徐匯區加梯覆蓋最多的小區
加梯難,難在群眾有顧慮,有想法,一樓的群眾顧慮更多。但在片區黨委的支持下,難題一個一個啃。先看“改什麼”。翻開改造征詢意見本,居民反映的問題一一記錄在案。再看“怎麼改”。在片區的牽頭推動下,區裡的相關部門、電梯公司、居委、業委會、物業等和居民代表坐在了一起,梳理群眾的“問題清單”和“需求清單”,做到一樓一方案,積極回應群眾的訴求,打消了群眾的顧慮。就連因施工帶來停車位緊張的問題,片區黨委也主動協調隔壁單位的停車場,實現了錯時停車,緩解了停車難。
顧慮沒有了,家住在宛六小區一樓的王老師,不僅僅舉雙手贊成安裝電梯,還成為加裝電梯的宣傳員。在面對鄰居認為加裝電梯影響採光的不理解時,王老師挺身而出,運用自己的機械知識,配合施工單位調整圖紙,畫出加梯以后的環境圖示,主動與鄰居溝通,幫忙挑選影響最小的方案。
加梯這件事,最終由居委做群眾工作,變成了群眾做群眾工作。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僅僅是王老師,小區裡其他住戶也都熱情高了起來,“小區裡最開始有一棟樓加裝電梯進行了示范,這可不僅僅是多了一個電梯,整體的環境鋁合金門窗,一系列改裝下來,我有住進了市中心小洋房的感覺。”一位住戶告訴記者,“小區時間久了,難免會有越住越差的感覺,而近日小區隨著加裝電梯,面貌完全更新,簡直上了一個檔次!等翻新好了,我要搬回來住!”
看著加裝好的電梯,韓阿姨開心地告訴記者,“環境好了,房子也升值。”。“宛六加梯步步高。”楓林街道通過黨建引領、片區搭台,居民區“三駕馬車”參加,讓老舊小區群眾的生活品質也實現了提升。
小區居民告別汛期“趟水出門”
楓林街道中山南二路2001弄6號是整個申航小區地勢最低的區域,它最低點與中山南二路路面的落差約0.8米,一到汛期及台風季節,馬路人行道的雨水就會通過小區大門和1號樓、4號樓間的邊門涌進小區。
在汛期及台風來臨前,居委會都會要求物業對該處管道進行疏通,但每次反饋都是管道通暢、不存在淤積問題,而是由於地勢低窪造成積極。如果遇到50mm以上且超過2小時的強降雨,人行道的雨水還會倒灌進小區,嚴重時會倒灌到居民家中,讓居民苦不堪言。
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來徹底解決困擾居民多年的老大難問題?楓林街道進行了嘗試。2022年,適逢中山南二路架空線落地改造,得到這個消息后,黨總支和居委立即向片區領導提出改善積水點要求。最終,在片長的協調下,街道相關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進行了多次的溝通,確定最終方案,即在小區大門口增開一條排水溝,將管道與中山南二路的雨水總管接通,雨水直接進入市政總管,減少路面和人行道的雨水進行小區。
2022年10月上旬,經過一周的施工,新的排水溝敷設完畢,在不久就經受了大暴雨到考驗,進入小區的雨量大幅度地減少了!積水點的雨水能夠迅速排出。由此,申航小區的居民告別了汛期“談雨色變”、“水漫金山”的痛苦生活。
“小區裡的居民每天都在觀望著新變化,我們都非常期待!”王老師的臉上笑開了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