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推動北外灘規劃落實落地,打造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杆

人民網上海9月14日電(馬作鵬)今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上海北外灘 都市新標杆”虹口區專場。虹口區委書記李謙介紹虹口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情況和工作舉措,虹口區委副書記、區長呂鳴,虹口區北外灘開發辦主任程軍,虹口區發改委主任萬建輝,虹口區金融工作局局長李驥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虹口位於黃浦江、蘇州河"一江一河"交匯處,盡享浦江兩岸世紀同框,區位優勢明顯、發展積澱深厚。自2020年北外灘新一輪開發建設規劃獲批以來,虹口積極推動北外灘規劃落實落地,引領帶動全區加快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杆。
一是北外灘宏偉藍圖加快轉為施工圖。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錨定"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標,聚市區之力、集全球智慧,加快北外灘城市有機更新和轉型發展。建立健全開發建設機制,編制"一張總圖",深化完成中央綠軸、地下空間以及風貌保護街坊等專項規劃,區域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於2021年上半年全面完成,開發建設步入快車道。世界會客廳落成啟用,白玉蘭廣場、北外灘來福士、友邦金融中心等一批高端商務載體先后建成運營,480米浦西新地標上海北外灘中心、59街坊上海華貿中心等標志性項目開工,總投資超過800億元的22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開發建設全面起勢成勢。"一江一河一港"全面貫通開放,北外灘航海公園煥新登場,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上海賽艇公開賽等重大活動賽事精彩亮相,市級旅游度假區讓人流連忘返。"五一"期間,北外灘接待游客超過12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5倍多,成為上海百年風韻和改革開放成就的觀景台。
二是都市發展新標杆持續蓄勢增能。作為上海"中心輻射"重要陣地,堅持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區域投資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今年以來,先后赴香港、新加坡、日本開展投資推介,吸引重點項目106個、總投資超過600億元。1-8月新設企業注冊資本累計達到236億元,位居中心城區第一﹔1-7月實到外資2.62億美元,同比增長22.9%,新增市區兩級總部企業15家。國際航運公會(ICS)上海代表處、上海資產管理協會等功能性機構先后入駐,荷蘭全球人壽、加拿大宏利等國際金融巨頭加快集聚,世界隱形冠軍企業虹口行成功啟動,區域經濟加快向產業鏈高端環節和服務鏈高價值鏈區段邁進。航運和金融產業優勢不斷提升,日前全區共集聚航運企業4500余家和功能性機構近40家,集聚各類金融企業和機構2100余家,資產管理規模超8萬億元,百億級私募15家、位居全市第一,兩大優勢主導產業的區域經濟貢獻度超過三成。1-8月,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54.42億元,同比增長10.1%,完成全年目標的80.1%,總量和增速位居中心城區第四、完成進度位居第一。
三是人民城市建設不斷探索發展新路。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續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用優質的供給服務人民。低碳生活成為新時尚,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五年給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願者回信,全區深受鼓舞和激勵,深化推動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垃圾分類工作實效在全市排名前三,干垃圾日均產生量較2018年減少35%,可回收物日均產生量增長200%。城市更新取得新突破,今年以來完成零星舊改簽約440戶,瑞康裡入選全市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推進實施"美麗家園"250萬平方米。特別是,保民新村房屋安全問題取得10年來重要進展,於6月26日啟動一輪意願征詢,同意率98.4%。社會治理形成新品牌,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的基層治理創新機制形成品牌,在全市復制推廣,成為新時代"楓橋經驗"上海實踐。今年累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萬余起,基層就地化解佔比超過98%,糾紛警情環比降幅19.4%。
新征程上,虹口立足區域實際,把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創新引領作為虹口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制定了相應的實施意見,明確將創新貫穿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加快建設"上海北外灘、浦江金三角",以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杆的全新面貌,更好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一是面向全球,強化資源配置能力。建設上海北外灘、打造都市新標杆,不僅需要展現新標杆的形態基礎,更需要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鍛造引領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對內注重資源整合,立足有限空間,強化全域資源統籌聯動,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優勢互補、整體提升,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承載能力和產出坪效。對外注重集聚輻射,主動服務和融入上海"五個中心""四大功能"建設,深化高水平改革開放,爭取更多市場化全球化的平台、機構和企業集聚虹口,匯聚全球資本、人才、技術、信息等關鍵性戰略要素,增強資源配置能力。
二是面向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立足虹口"2+4+X"產業基礎,大力推動產業國際化、數字化、綠色化和特色化發展。在國際化方面,提高金融、航運等優勢產業利用外資水平,創建航運服貿國際合作區,深化全球投資合作伙伴計劃,引育一批高成長性的隱形冠軍企業,大力發展專業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融入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中高端,提升產業國際化能級。在數字化方面,推動一批鏈主企業和數字應用場景落地,賦能中小企業和傳統產業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迭代升級,促進企業服務方式、商業模式以及產業業態創新,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在綠色化方面,依托上海環交所、綠色技術銀行等平台,全面做好中碳所落地相關事宜,發展碳審計、碳檢測、碳評估、碳金融等專業服務,促進產業綠色化發展。在特色化方面,加快北科創生物技術園等項目建設,依托藍晶微生物等標杆企業,布局大數據、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兩大兩新"特色產業新賽道。
三是面向未來,增強科技創新水平。聚焦構建科技創新發展生態,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服務業發展和科創總部集聚,提升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深入推進創新成果轉化,依托技物所、材料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創孵化器、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等,促進"產學研政用"加速協同。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以科技創新創業需求為導向,聚焦研發設計、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檢測認証、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詢等專業領域,引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科技服務企業和機構。促進科創總部集聚,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打造科創產業基金、企業融通創新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吸引科技小巨人、專精特新、上市上板以及獨角獸企業集聚發展。
四是面向市場,釋放改革創新活力。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破除制約發展的制度壁壘和路徑約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聚焦風險共擔,研究建立"撥投結合""投貸聯動""招投聯動"等政府引導模式,帶動各類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投資領域,鼓勵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聚焦創新規模量產,探索"研發上樓""功能復合",優化載體空間供給,促進研發制造一體化發展,推動更多創新成果進企業、進產業、進市場。聚焦中小企業發展,設立"財金融合服務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持續用力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實現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生態。(文中圖片均由虹口區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