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系列報道
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青浦區如何打造長三角數字干線?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人才,是上海的最核心資源、最寶貴資源和戰略資源。在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入核心功能建設的關鍵時刻,黨中央把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任務交給上海,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隨著以打造“海聚英才”人才品牌為契機,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園區,持續發掘人才、用好人才。如何讓上海的人才有歸屬感、成就感?如何讓上海成為天下英才的逐夢之城、圓夢之都?
即日起,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聯合人民網上海頻道共同推出“上海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系列報道”,為您講述科創園區的引才、用才故事。
落戶企業超400戶,21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雙軟企業”……自上海市西軟件信息園於2017年底在青浦區揭牌成立,並納入上海“一中四方”戰略布局,其便成為上海軟件產業布局重要的一環。
集聚:軟件信息服務產業
市西軟件信息園位於青浦區趙巷鎮,南臨G50高速出口,北接軌交17號線地鐵“嘉鬆中路站”,是提供青浦未來經濟發展新動力的重要“引擎”,也是青浦區服務上海、加快上海“四個中心”建設、聯動長三角發展的重要平台。
據了解,市西軟件信息園全域范圍分為核心區、滲透區以及拓展區。園區主要核心產業為軟件信息和高新技術,聚焦數字經濟、集成電路、工業軟件等板塊,將依托上海東西發展軸上數字信息產業集聚的優勢,以打造長三角數字干線為契機,乘著國家戰略的東風,力爭將園區打造成為上海未來開發水平更高、成熟度更高、產業等級更高、產業規模更大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示范基地,成為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核心要素集聚區、行業應用先導區、創新創業實踐區、產城融合示范區。
“上海市綜合信息服務產業基地”“上海市服務貿易示范基地”“上海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發展至今,園區如何榮獲這一個個稱號?園區整合各項資源,充分發揮能級、戰略、區位、產融、環境等各方面的優勢,聚焦人才引進、人才服務以及人才團隊激勵等方面,打出一套人才工作“組合拳”,為入駐企業及其員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靈活多樣的服務。同時,依托“青峰”人才政策,園區提供人才服務專線和人才服務專員機制,建立人才發展困難需求反饋機制,助推人才活力充分涌流,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美好願景在市西軟件信息園漸次展開。
種下“梧桐樹”,搭平台引人才。據了解,市西軟件信息園是經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設立的市級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基地,是青浦區軟件企業、技術、人才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同時也是上海乃至長三角區域內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重要承載區。
“2022年,園區協助上海精測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埃林哲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愛湃斯科技有限公司3家重點企業申請公租房25套,續租11套。”市西軟件信息園勇於當好“店小二”,用服務留人才。依托人才服務專線和人才服務專員機制,建立人才發展困難需求反饋機制,“點對點”收集了解企業人才方面的問題,主動跟進對接、做好溝通反饋。例如,為讓優質人才安心就業,市西軟件信息園提前與區公租房公司對接資格預審,通過事先審核、跟蹤進度,打通壁壘,竭力協助重點企業申請公租房,對符合條件的人才給予相應的租房補貼,切實做好人才住房等相關服務工作。
市西軟件信息園還架起“連心橋”,以實策助人才,積極宣傳人才政策,堅持線上與線下雙線聯動,多措並舉進一步擴大人才政策知曉面、覆蓋面、惠及面,激發人才創新創業熱情,以實策助人才。
數字干線:國家級創新中心
“目前投入使用的高涇路園區和高光路園區,佔地面積約100畝、建筑面積7.4萬平方米。”在離市西軟件信息園不遠的地方,同屬於青浦區,有一家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以下簡稱:北斗西虹橋基地),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專項辦公室授牌,於2013年開園,是國內首批正式投入運營的北斗產業園。
北斗西虹橋基地圍繞“規模化、產業化、國際化”產業發展要求,以“創新時空、賦能產業”為使命,按照“一核兩翼”產業定位,立足定位導航對智能無人系統和空間信息服務領域的支撐和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打造基於專業化創新孵化支撐體系、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北斗導航科創中心和北斗導航產業生態圈。
成功孵化華測導航於2017年創業板上市、累計引進/培育新三板挂牌4家、輔導科創板沖刺企業多家、企業產品遠銷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了解,北斗西虹橋基地圍繞導航與位置服務應用產業鏈及跨界融合應用產業,集聚了華測、聯適、海積、普適、川土微電子等三百余家“北斗+”“+北斗”跨界融合的知名企業,累計授權專利近千項,實地型企業超80%為高新技術企業,現有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全國示范/模范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並先后榮獲14項國家/市級科技獎。
“基地企業經過八年的培育發展,基礎面向好,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速率:截止到2022年12月,園區整體稅收2.45億,同比增長20.98%。”據介紹,上海首批十六個功能型平台之一北斗導航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台於2019年落地園區,通過共性技術協同研發與技術成果轉化,支撐復雜場景高可用高精度融合導航技術創新,加速提升北斗導航產業領域發展能級。
這些年,北斗西虹橋基地一直在探索“以產學研支撐產業鏈、為人才鏈搭上直通車”問題,也走出了一條“聯合實驗室——功能型平台——協同創新中心——聯培基地”的漸進式人才發展路徑。
此外,北斗西虹橋基地還通過承辦第八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擴大了國際國內影響力,“北斗西虹橋模式”初具規模。基地先后榮獲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全國示范院士專家工作中心、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地理信息特色服務出口基地等國家級榮譽資質,2020年8月正式納入大張江范疇﹔園區企業和運營管理工作,得到了部市領導和行業領域專家與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北斗西虹橋基地已發展成為國內技術綜合競爭力最強、產業鏈最完整、公共支撐服務平台最為完善的北斗第一園。基地形成的政府扶持、專業平台支撐、縱向資源集聚、橫向跨界融合的北斗產業集群發展‘北斗西虹橋模式’已成為特色化、專業化產業園區發展的典范。”下一步,北斗西虹橋基地按照“1+X”一體化發展戰略布局,將青浦北斗打造成創新型特色產業集群,成為長三角北斗空間信息產業發展的輻射源,推動長三角北斗產業集群躍升到全國第一梯隊,裂變和帶動產值過千億,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和上海未來卓越全球城市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圖片均由受訪園區提供)
【結語】
“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堅持著力提升整座城市的人才服務意識,設身處地為人才著想,甘當人才服務的“店小二”,讓人才從細微處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軟實力”始終貫穿在上海人才產業鏈打造的全過程之中,不斷提升著對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海聚攬英才,卓越筑高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