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東方七日談︱“三所聯動”,讓“法理情”在基層同頻共振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2023年09月13日15: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上周,多家滬上媒體以大篇幅在頭版推出上海探索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報道。

此前,《人民日報》也曾刊登通訊報道,對“三所聯動”機制進行探析,講述了在人口密集、訴求多元的超大城市,這項整合公安干警、調解員、律師三方力量的新探索,是如何讓矛盾糾紛化解於萌芽狀態的。

《人民日報》關於上海“三所聯動”機制的報道

派出所,作為公安機關,負責處置警情、打擊犯罪、維護治安﹔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機關最基層的組織機構,承擔調解、法律援助、社區矯正等群眾身邊的法律工作﹔律師事務所,是接受當事人委托為其提供法律服務的機構。

這三者的聯動,何以吸引如此多的媒體關注?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上海這個超大城市的社會生活情況談起。中心城區人口密集,經濟社會發展快,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社區內,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停車位周轉、社區食堂建設等民生需求層出不窮﹔社區外,商業租賃、店鋪裝修、求職就業等經濟社會活動豐富多樣。隨之而來的,是矛盾糾紛的高發多發。

矛盾糾紛是許多警情的起點,也是社區治安的“晴雨表”,一些小矛盾如果不解決,就有可能激化升級。當糾紛發生時,能不能高效處置、妥善化解,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對於這項機制的探索,有當地干部談到,很多矛盾糾紛激化,並不是群眾故意要鬧,而是法律服務離他們太遠,群眾不知道去哪裡要“說法”,加之訴訟等手段成本高、時間長,有部分人就選擇放棄走法律途徑。然而,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嘈雜中,法律無疑是最終判斷的標尺。要從根本上解決糾紛,還是要堅持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三所聯動”在做的,就是努力把法送到群眾身邊。

在滿足所有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一旦滿足相應的同意比例,加裝電梯等事關樓棟所有住戶的決策就合法合規,哪怕訴到法院都難推翻﹔長久佔據小區公共停車位的“僵尸車”,損害其他業主利益,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親姐弟因為房屋繼承大打出手,口說無憑,律師引導他們坐下來簽訂一份雙方認可的協議……

當“三所聯動”帶著法律走近這些矛盾糾紛的起點,民警對事態穩定的控制、律師對法律知識的普及、調解員對雙方情感的勸誡,讓“法理情”得以同頻共振。法律走進基層,不僅為行為劃定邊界,更為事件發展提供預期,引導各方當事人趨利避害,理性處理爭議。

從更長遠看,法治思維的沉澱,帶來的是規則意識的強化。如果一座城市的市民,即便是在與他人產生沖突、處置爭議時,也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那麼一個“人人參與法治建設、人人信仰法治權威、人人獲得平等保護、人人感受公平正義、人人共享法治成果”的社會也就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