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黃浦看世界 | 顧勇濤:向“新”而行,錨定“雙碳”新畫卷

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由此,180年來,上海成為世界看見中國、中國連通世界的窗口和橋梁。如今,越來越多的華裔新生代、僑二代為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上海故事貢獻著力量。即日起,在上海開埠的起點——外灘,黃浦海外聯誼會、黃浦區僑聯聯合人民網上海頻道共同推出【我在黃浦看世界】系列欄目,看黃浦“星僑薈”的僑界青年精英如何接過時代的“金話筒”,講述新舊交融的黃浦故事,助力中華文化揚帆出海。
第五期人物:顧勇濤
黃浦海聯會副會長
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科技創新委員會委員
西班牙華人華僑社團聯誼總會執行主席
中國恆瑞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
今年4月,在全球知名的復合材料行業專業展覽會JEC World 2023上,中國恆瑞創始人顧勇濤帶領團隊攜多款碳纖維復合材料最新研發成果亮相,與國際上下游合作伙伴、專業觀眾共話復合材料最新技術和趨勢。
“一束束白色原絲經過高溫碳化等專業處理后,便得到可纏繞成一軸軸高性能黑色碳纖維。”顧勇濤指出,這些看似身量纖纖的材料,卻擁有強度高、抗摩擦、耐腐蝕的特性,被稱為“材料黑金”。
新材料“預見”新機遇
1994年,年僅14歲的顧勇濤踏上了前往西班牙的旅途,在異國他鄉開啟了新生活。由於對前沿科技領域感興趣,畢業后,顧勇濤從事起有關高科技與新能源的投資工作。
“我發現中國與歐洲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成型和應用技術上差距懸殊,尤其是量產方面。”為推動碳纖維先進復合材料在國內的廣泛應用,2014年,僑居海外20年的顧勇濤回國創立中國恆瑞,正式涉足復合材料領域。
同年,顧勇濤團隊與西班牙卡普勒集團簽訂了相關技術協議,引進了先進的自動化生產技術,填補了國內碳纖維制品領域快速量產的空白。
“碳纖維在生活上的運用十分廣泛,在汽車制造、航空航天、交通建設等多個領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優質材料。”碳纖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材料,以其優異的綜合性能被廣泛應用在現代工業體系中。
近年來,隨著國內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快速發展,市場不斷拓寬,顧勇濤於2021年在黃浦區注冊成立了子公司,探索新的發展機遇。
在黃浦,再啟航
在顧勇濤看來,黃浦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文旅資源豐富,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為一體。“在黃浦,傳承和創新齊頭並舉,開放包容、充滿活力。”
黃浦區政府積極為各類企業打造資源鏈接、發展引擎和科創高地﹔科創、金融、文旅協同發展﹔人才引進、培育、激勵政策和機制都比較完善,為企業科技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在新公司選址階段,顧勇濤表示,黃浦區出台了支持外資研發中心建設的政策,定期舉辦外灘金融峰會、重點領域企業沙龍,產業生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氛圍等,都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裡有專業的金融、商貿資源對接服務平台和團隊,為科創企業提供了優質的載體,便於企業高效對接海內外市場,找到潛在的客戶。” 基於優越的營商環境,經過多方位的考察,顧勇濤最終拍板落戶黃浦。
黃浦區也是對接國際先進技術等資源的重要窗口,“今后,我們將在黃浦打造一支國際化的研發設計團隊,圍繞高性能碳纖維零部件的前期開發,開展工程設計和海外技術交流及開發。”后續,顧勇濤將重點聚焦綠色產業,進而高效地驅動低碳技術研發,滿足未來可持續發展需求。
僑聚黃浦,智匯星僑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新材料應用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借助這個契機,顧勇濤表示,將利用自己在國外的人脈資源優勢,搭起海內外項目負責人、企業家、科研人員與黃浦溝通交流的橋梁,希望更多產業鏈上下游的優質項目落地黃浦,進一步提升產業鏈韌性。
“黃浦區科委很早就將科創產業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培育,科技創新的政策扶持也越來越完善,我也希望借助黃浦區的品牌效應和產業資源,持續推進公司業務、研發布局,不斷拓展品牌的影響力。”
9月,顧勇濤還榮獲了“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稱號,他表示:這一稱號將成為他繼續以自身專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的源源動力,未來將繼續做好本職工作,積極拓展先進材料在工業、生活領域的應用,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發揮華僑身份優勢,做好民間文化、經濟、科技溝通的橋梁,為民族復興持續貢獻綿薄之力。
對於星僑薈,顧勇濤期待,更多僑界青年精英加入星僑薈這個大家庭,深度融入上海黃浦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助力中國制造、中國品牌崛起。同時,他呼吁更多華裔新生代積極發揮民間外交使者作用,多渠道、多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助力中華文化揚帆出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