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寶山區科創青年企業家先鋒

陳楊:在寶山,種下一顆科研夢想的種子

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
2023年09月12日12:59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上海搖櫓儀器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楊對寶山有著深厚的感情。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陳楊的夢想伴隨他的成長在寶山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2017年從上海大學碩士畢業的陳楊,帶著大學時跟隨導師自主研發的科研項目,在母校門口的環上大科技園成立了“搖櫓醫療”。

“揺櫓”是“劃船”的意思,寓意哪怕身處困難的工作環境仍能奮發向前,這也是的人生態度,企業的口號是“搖櫓向前,做人民健康的擺渡人。”

種下一顆科研夢想的種子

上海搖櫓儀器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楊

2009年陳楊入學上海大學錢偉長學院,由於對化學的熱愛,他選擇分流到了理學院化學系,並在上海大學完成了本科、碩士、博士的學習。

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掀起。在這個大背景下,陳楊依賴於自身科研興趣,積極參加各項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激發了他對創新創業的熱愛,也在心裡種下了一顆科研夢想的種子。

在參與雙創比賽期間,他的演說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得以提高,通過參與比賽將所做項目展現出去,還有機會接觸到多方資源,為未來創業打下基礎。“做創新創業是沒有捷徑可走的,面臨困難和挑戰,隻能靠經驗的慢慢積累,在不斷做項目的過程中,項目會越做做大,自己也會從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成長。”

陳楊從未放棄深造,博士畢業后繼續留校做博士后,很好的平衡了學業與創業之間的關系。“創業要有延續性,一邊創業一邊讀博,寶山區、上海大學和導師都給予了我很多的支持。無論是學習還是創業,我都一直保持在這個專業裡面,碩士時期做的工作,博士、博士后時期再接著做,產學研相結合,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陳楊曾獲2023年第三屆上海市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2020年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銀獎,第十五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商業專項賽全國總決賽團隊一等獎、最具商業價值獎,2018年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創業大賽創新應用類別二等獎,國際樹枝狀分子創新應用大賽二等獎等獎項。

公司展廳裡擺放的許多榮譽獎項

攻堅克難,將技術創新轉化為產品

陳楊在碩士階段從事的是有關於氣體傳感器的研究, 在創業過程中,他敏銳地發現了這個方向的前沿發展趨勢和市場潛力,帶領著他的團隊將技術創新轉化為產品,並將其應用到了行業的各個領域。

陳楊所帶領的“呼吸之檢”項目團隊基於先進的傳感器技術,精准針對市場痛點,攻克多項技術難題——研發了首款無創呼吸式血糖檢測儀,無需採血,准確率高。該項目現已落地環上大科技園。

“環上大科技園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母校的延伸,讓我特別有親切感。”陳楊說。

2021年,他聯合上海大學錢偉長學院建立搖櫓科創實踐基地,設立“偉長科技之星獎學金”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幫助更多青年學子在科技創新領域充分施展才華,勇敢追求夢想。

建立搖櫓科創實踐基地並設立“偉長科技之星獎學金”儀式

團隊的研發項目也很厲害,對著一台手機大小的機器吹上一口氣,就能精准測試血糖。“項目是通過氣體傳感器的方式來檢測人體的慢性病,我們現在正在試驗的就是呼吸無創血糖儀。通過簡短的10-15秒吹氣,就能檢查出自己的血糖水平,這項無創血糖技術目前在國內外處於領先水平。”

然而,優質的高校科研成果能否順利地產業化落地呢?研發人員如何盡量減少籌集資金的煩憂,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發?

陳楊表示:“環上大科技園有一個專項政策,這個政策對我們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所以我們申請了其中科技成果轉化這一項,並獲得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這筆資金將分批撥付,目前我們已經收到首筆的400萬元款項。”

“這些年,我在寶山求學、創業、生活,感受到了寶山的溫度。”在陳楊看來,創業是一件既辛苦但能收獲成長的事,但他心中一直有個夢想在不斷追尋:“帶領我的團隊搖櫓向前,做人民健康的擺渡人!”(採訪對象供圖)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