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諾蘭六部電影原版IMAX膠片展出 膠片電影意義引深思

2023年09月06日15:34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諾蘭六部電影原版IMAX膠片展出

數碼時代,膠片電影意義何在

由克裡斯托弗·諾蘭編劇、執導的電影《奧本海默》近日熱映,影片中的黑白畫面是第一次使用黑白膠片IMAX攝影機拍攝的。日前,萬達影城聯合IMAX在上海寰映影城大融城店舉辦《奧本海默》特別觀影活動,“IMAX膠片傳奇之旅4城限定巡展”也在影院大堂亮相。現場展出的6部諾蘭電影原版IMAX膠片引來影迷們貼近細瞧,仿佛在欣賞一件小巧的文物。

堅持用膠片拍攝,也是諾蘭的一種“逆流而上”的堅守。數碼時代,膠片電影意義何在?

膠片有難以媲美的魅力

不少中外導演仍有膠片情結。為何執著於膠片拍攝?在《奧本海默》上海特別觀影活動中,上海戲劇學院電影學院制作系主任、電影與媒介研究中心主任黃望莉就這一話題與諾蘭交流。

在談到純數字電影和膠片電影觀影體驗的區別時,諾蘭說:“膠片的清晰度很高,即便是IMAX的超高清像素也無法與膠片的清晰度媲美。當膠片在色彩、動作上建立了三維互動,再轉化到數字格式時,它的色彩、互動就會有一些損失。”在他看來,如果創作者希望用人眼觀察世界的方式來拍攝電影,膠片是最好的演繹方式,因為它能捕捉到人眼所看到的畫面,更好地表達現實世界中真實生活應該有的樣子。“當然,數字格式也可以進行很棒的電影敘事,在好萊塢,我們通常是將二者的優勢進行結合。”

不少經歷過膠片時代的演員,都在膠片拍攝對演員的訓練上感悟頗深。1981年電影《杜十娘》首映時,拷貝發行數位居全國第一。在片中飾演李甲的演員佟瑞敏曾對本報記者透露:“以前膠片昂貴,每尺膠片按美元計算,如果拍兩條不行,演技不過關,劇組就要換人。”《杜十娘》的演員不知道更換過多少人,才留下如今的經典。

為了節省膠片,導演會給演員規定片比。因1984年《雷雨》中“繁漪”一角而家喻戶曉的顧永菲談到,當時拍攝片比約在2.5:1,也就是通常拍兩條半的鏡頭裡選一條,倘若一個演員拍了四五條還沒過,自己都會難為情,因為你佔了別人的片比。為了讓導演孫道臨滿意,顧永菲會為了一個鏡頭琢磨到睡不著,這才有了影片中教科書級別的表演畫面。

上影演員劇團演員趙靜也曾感嘆,數碼時代拍攝是方便了,但有的表演准確度就差了些。拍攝膠片電影時,導演會拿秒表掐時間,一按下秒表,演員的表演必須精准,在三秒到五秒內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開拍前,演員需要來回十幾遍地練習,一旦開拍就要一步到位。著名影星趙丹拍攝時,光一個鏡頭就可以准備10個方案,一直到導演滿意為止。

2016年由楊超執導、李屏賓掌鏡的電影《長江圖》也採用膠片拍攝,獲得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杰出藝術貢獻銀熊獎(攝影)”。楊超表示,隻有膠片才符合影片想呈現的重彩水墨概念,有人認為該片可能是中國最后一部膠片電影。“建議國內的電影制片廠能保留一條膠片洗印線,為有需要的電影人繼續提供服務。”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湯惟杰說。

上海仍保留膠片放映影廳

2018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了11部膠片電影,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影管部主任王立俊記得,這是上海最后一次大規模放映膠片電影。“數碼時代來臨后,一般膠片放映機隻有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能發揮作用,如今上海還保留膠片放映機的影院有五六家。”

王立俊說,膠片是電影最好的存儲介質,但對材質屬性要求高,需要恆溫恆濕的環境來保存。時間長了膠片會變脆,容易在放映時發生斷裂。除圖像外,電影聲音也刻錄在膠片上,時間長了也會發生磨損,很難修復。哈爾濱、珠江等國產膠片放映機記錄了中國電影發展的裡程碑。盡管這些膠片放映機暫無用武之地,但影院也會定期上油、清潔,做保養維護。“可以說,膠片放映基本已退出歷史舞台,但膠片放映機和放映技術還需要保留和傳承。”(記者 鐘菡)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