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東方七日談︱臨港何以成為“增長極”和“發動機”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巨雲鵬
2023年09月04日16: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成立四周年。上一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臨港新片區四年來的發展成就,以及進一步支持臨港新片區的若干政策。

2018年首屆進博會期間,增設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消息一出,在世界范圍內引發廣泛關注。設立臨港新片區,鼓勵和支持上海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為全國積累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是我國主動加強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次新的創舉。

解放日報關於臨港新片區的報道

四年來,臨港新片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1.2%,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37.8%,全社會固投年均增長39.9%,進出口總額平均增長44%,稅收年均增長16.2%。臨港新片區被稱為上海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和“發動機”。

“改革始終是新片區最大的紅利,開放始終是新片區最重大的使命。”臨港新片區驕人“成績單”的背后,這兩句擲地有聲的判斷,有著充分的實踐支撐。

國際、外資、外企,在臨港的探索中隨處可見——“中國洋山港”國際船籍港累計登記注冊國際航行船舶47艘﹔在全國首次開展外資班輪沿海捎帶業務並實現常態化運作,沿海捎帶箱量累計達到3.1萬標准箱﹔率先開展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液化天然氣)“船到船”加注業務,加注規模累計達到25.8萬立方米﹔實到外資和對外直接投資金額佔全市比重分別從2020年的2.6%和10.2%提高到2022年的8.6%和15%……

科研、智能、未來,在臨港的產業裡佔據要位——高新技術企業從成立之初的254家增長到1323家﹔制訂了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實施細則,率先實現“無駕駛員測試、無人駕駛裝備、商業化運營”三個突破﹔未來智能產業,以“滴水湖AI創新港”為載體,建設國際算法創新中心和頂尖科學家社區……

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信息快捷連通,從設立伊始,“五自由一便利”就是臨港新片區的重要定位,也是對標國際公認的競爭力最強的自由貿易園區的幾大維度,體現的是一個地區的營商環境。

不論對內對外,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企業的“強磁場”。上海提出,要大力支持臨港新片區打造營商環境制度創新高地,堅持市場化原則、法治化推進、國際化標准,在精簡涉企業許可事項的同時,將臨港新片區的制度創新成果入法固化,為的是立足長遠,讓改革開放的靠前舉措不因人因時后退,讓國內外的經營主體對這個特殊經濟功能區有更強的可預期性和確定性。

面向未來,臨港新片區正在積極推進國際數據港建設。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數據與其他生產要素一樣,需要在國際間流通、交易,發揮市場的配置作用。

依托自貿試驗區創新制度,支持臨港新片區建設數字經濟國際規則的綜合集成和壓力測試的試驗區﹔支持深化國際數據合作,構建重點領域聯接國際的行業數據空間,打造更多的國際數據產品,以數據流全面激活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和商貿物流﹔支持強化跨境互聯的數據基礎設施,對標國際數據樞紐城市,推動關鍵基礎設施布局,推進區塊鏈國際合作,建設國際數據港功能性數據中心和高性能算力網絡……在這一新型生產要素的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上,臨港新片區已經畫好施工圖。未來臨港,充滿想象。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