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系列報道

黃浦,科創園區為企業插上逐夢翅膀

人民網記者 董志雯
2023年08月29日09:01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人才,是上海的最核心資源、最寶貴資源和戰略資源。在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入核心功能建設的關鍵時刻,黨中央把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任務交給上海,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隨著以打造“海聚英才”人才品牌為契機,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園區,持續發掘人才、用好人才。

如何讓上海的人才有歸屬感、成就感?如何讓上海成為天下英才的逐夢之城、圓夢之都?

即日起,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人民網上海頻道共同推出“上海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系列報道”,為您講述科創園區的引才、用才故事。

“黃浦作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和名片’,經濟總量中心城區最高、經濟密度全國領先,科創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作為在科技孵化行業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兵”,黃浦區科技創業中心孵化基地總經理何東宏親身見証了黃浦科技孵化能力的不斷提升,資源不斷豐富,也見証了黃浦區科創工作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進行的不懈探索。

眼下,黃浦區正努力打造成海內外英才創新創業的向往之地,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環境,讓廣大人才在黃浦擁有出彩機遇、享受品質生活、收獲歸屬認同。

健全體系,為科創企業插上逐夢翅膀

黃浦區科技創業中心孵化基地是經上海市科委、黃浦區人民政府共同批准建立的科技企業孵化基地,也是上海市人社局挂牌的創業孵化示范基地。

“公司主打產品是以中醫藥為原材料的術后敷貼,選擇在黃浦區科技創業中心孵化基地落戶,一方面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黃浦小囡,另一方面是看中黃浦區尤其思南路周邊豐富的醫療資源,沒想到這一決定,給公司發展帶來這麼多驚喜!”上海美緹尼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朱澤昊表示,入駐之后,何東宏以及運營總監多次主動關心公司發展和產品研發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尤其在孵化基地推薦下,朱澤昊收到了黃浦區人社部門專門為在校大學生准備的“黃浦創卡”。

朱澤昊一次次感受到黃浦區全方位、高質量的公共創業服務,對立足黃浦、走好中醫藥產品發展之路也更加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孵化基地引導企業對上下游產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助其與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醫用微手術機器人、新型醫用植入材料、眼科檢測儀器等多個項目展開合作,有效解決醫療器材從技術成果到產業化過程中的問題,也有效帶動研發、流通、資本在孵化基地的集聚效應。

黃浦區科創中心孵化基地為創業者開設論壇講座。孵化基地供圖

近年來,孵化基地建立健全了科創孵化體系,從優質科創項目的篩選與引進、建立高效務實的專業化科創服務體系、科創載體空間的建設、強化科創載體項目融資功能等四個方面,為提升孵化服務能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孵化基地通過思南路和制造局路兩個分基地,依托思南路周邊優質醫療機構和外灘金融集聚帶優勢,以“科技型醫療健康服務業”和“金融信息服務業”兩大產業為導向,以特色鮮明的專業化科創服務,為入駐科技創新企業、團隊插上逐夢翅膀。

結合大部分科創公司具有發明專利的特點,近年來,孵化基地已經將知識產權服務打造成為自己的服務特色和優勢,通過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科創企業發展拓寬融資渠道。

 “回顧過去十年,孵化基地走出來不少優秀科創企業,他們的技術得到突破並且得到了應用。”何東宏說。

近幾年,孵化基地還積極參與並為黃浦區數字化轉型作出積極貢獻。翻開《黃浦區數字化轉型優秀場景匯編(2019-2021)》,32個AI應用產品,在醫療、金融、教育、社會治理、新零售等領域發揮出一定社會成效。

8號橋創意產業園。8號橋供圖

站在黃浦區局門路川流不息的人行道上,一抬眼就看到上海的城市文化地標——8號橋創意產業園的金字招牌。地處黃金地段的8號橋,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特有的文化魅力,成為全球時尚創意人士的理想天地,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洋面孔”入駐。

“園區在定位時會考慮區位因素。在老廠房原址基礎上加以規劃利用,8號橋的建設者選擇留下青磚、管道、斑駁的地面,留下上海海派的建筑結構,留下老廠房獨有的滄桑感,再用創意改造出一番極富時尚感的老味道,打造突出人性化特點的‘生態化辦公社區’。”8號橋園區副總經理張程表示,“正是這一點,讓很多國際頂級創意類企業願意選擇我們。”

張程介紹,目前,8號橋6個園區均位於上海黃浦區,一期位於建國路重慶路,二到四期位於中山南一路局門路,五期位於打浦路龍華東路,六期位於斜土東路西藏南路。

張程告訴記者,看中8號橋的企業主要看中的是這裡打造的低密度生態型園區概念。在這裡,可分割的辦公空間、閑適的戶外及綠化場地、獨立的空調系統、24小時進出自如的辦公環境這些顯著區別於傳統辦公樓宇的特點,讓國際各類創意產業行業的頂尖公司扎堆聚集,發揮“磁石效應”。

優化生態,讓企業“茁壯成長”

說起黃浦的科創園區,這家極具“國際范兒”。

從全球第二大廣告傳播集團WPP旗下成員GREY公司,到設計世界第一台筆記本電腦的國際頂尖商業創新咨詢公司IDEO,再到能設計出“世界上最舒服的椅子”的全球排名第二的辦公家具制造巨頭、美國最大的辦公家具生產商HermanMiller,以及迪拜阿爾法塔的設計者、全球頂級建筑和規劃事務所、超高層設計專家SOM公司……

8號橋園區內匯集了140余家來自國內外的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的領軍企業,5000多位優秀文創、科創人才在這裡施展才華,為上海文創、科創行業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

企業“茁壯成長”需要“適宜生長”的營商環境。“除了常規的行業信息溝通傳播、人才服務、行業活動推動等服務外,還啟動了一系列中小企業服務內容。”張程介紹,8號橋創意產業園區及時將各項政策及服務內容宣講至園區企業。

張程告訴記者,入駐園區的不少是中小企業,初期面臨各種困難,政府相關部門都能給予針對性的幫助。“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黃浦區相關部門對文創產業都有項目化的扶持、補貼或獎勵。”

“每年,黃浦區都會印一本優惠政策手冊,什麼類型的企業享受什麼政策一目了然,我們拿著這本冊子去和企業溝通,能省心不少。區裡對文創園區的發展也非常關心,設立了文創辦,有專門團隊對接園區,傾聽需求、解決問題。園區能給入駐企業的只是市場性的支持和優惠,相對比較單一,加上政府提供的強有力支持,才能更好地把中小企業培養好。”張程說。

在張程看來,營商環境的優化,除了政策“硬實力”的提升,還包括信息“軟環境”的優化。“有一些好的辦公資源、辦公空間還‘散落’在外,如果這些信息能整合共享到專業的園區平台上來,對園區、對尋找空間的企業、對空間本身是‘三贏’的局面。信息在更高層面、更廣范圍內的共享,有助於讓專業人、專業團隊做專業事,更好地利用各類資源,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結語】

“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堅持著力提升整座城市的人才服務意識,設身處地為人才著想,甘當人才服務的“店小二”,讓人才從細微處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軟實力”始終貫穿在上海人才產業鏈打造的全過程之中,不斷提升著對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海聚攬英才,卓越筑高地。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