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系列報道

在上海徐匯,科創園區人才窗口示范效應輻射全國

馬作鵬
2023年08月28日09:02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人才,是上海的最核心資源、最寶貴資源和戰略資源。在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入核心功能建設的關鍵時刻,黨中央把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任務交給上海,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隨著以打造“海聚英才”人才品牌為契機,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園區,持續發掘人才、用好人才。

如何讓上海的人才有歸屬感、成就感?如何讓上海成為天下英才的逐夢之城、圓夢之都?

“生於茲,長於茲。”

一家深耕創業孵化24年的科技園區究竟有哪些“常青”秘訣?

故事的主人公,是上海慧谷高科技創業中心有限公司,前身是1999年5月成立上海慧谷高科技創業中心,是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徐匯區人民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組建的社會公益性服務機構,在國家發展建設滿懷憧憬的邁向21世紀之際,呱呱墜地。

1999年,國家進一步加大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力度,推進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加快了科技產業化步伐。

彼時,在國家統計局每年一度發布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尚未出現“科創”“創業”等詞匯,而地處上海西南角的上海慧谷高科技創業中心,卻讓上海交大學子的創業創新夢想,照進現實。

慧谷創業基地。慧谷供圖

二十四年間,東方財富網、恆為科技、PPS、餓了麼、碩恩網絡、來也科技、欣兆陽等一大批上市及明星企業從上海慧谷中走出,“慧谷”以品牌輸出的形式在上海、江蘇和浙江先后建立了9個分園區和多個新興技術創新轉化功能平台。

風起

“人工智能風起時,進擊的上海交大。”

幾年前,一些國內科技媒體對於上海交大在人工智能領域培養出的人才不吝溢美之詞。

這也側面顯露出兩種現實結論:一是上海交大計算機科學學科實力的確力能扛鼎﹔二是交大學子在人工智能領域創業之風氣早已凝聚成型。

來也科技創始人汪冠春正是長成於上海交大,功成於上海慧谷的其中一例。

汪冠春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是一位連續創業者,2011年回國后,他創辦了一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推薦視頻的網站。“我們相當於視頻領域的今日頭條。”汪冠春說。這家公司后來被百度收購,如今他們的技術還用於愛奇藝、百度視頻等平台。

來也科技。來也科技微信公號 圖

2015年,嗅到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風口的汪冠春再次踏上創業征途,創辦了來也科技。由於是交大學子,他選擇了慧谷孵化器,而慧谷也很快批准其入駐。在這裡,他得到了全方位的創業扶持。

從工商注冊、房租優惠,到投融資對接和政策申報,短短的4年孵化培育期,來也科技獲得了慧谷全方位的創業扶持,也取得了飛速發展。在孵期間,慧谷團隊成員對來也科技進行了多次調研,積極幫助其對接各大投資機構,組織園區導師對其商業模式、產品架構等開展多次一對一輔導。

同時,針對創始人汪冠春優秀的教育背景,推薦並輔導其申報了包括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海外高層次人才、上海市青年創業英才、上海市領軍人才等多個項目,全部成功入選。2019來也科技順利達到畢業條件,從慧谷孵化“畢業”。

從慧谷園區畢業的幾年間,來也科技的收入持續保持120%的高速增長,已服務20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200余個政府部門及上千家中小企業,覆蓋電力、銀行、保險、通信、零售等多行業的企業客戶以及數字政府、公共醫療、高校職教在內的公共事業領域。

2021年初,慧谷園區在調研了解到來也科技的“出海”野心后,再次成為它的“風帆”。慧谷積極利用多年的國際化網絡,幫助來也科技開展全球合作伙伴的對接。同時,通過園區定向推薦,助力來也科技榮獲了2021 AABI年度最佳火炬企業家獎(2021 AABI Torch Best Entrepreneur Award)。

目前,來也科技已組建超過100人的海外團隊,分布於東南亞、歐洲、美洲的15個國家,並於今年初收購了法國對話式AI創業公司 Mindsay,在巴黎建立全新的歐洲R&D中心。這也是來也科技繼2019 年合並奧森科技后,完成的首次海外收購,開創了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歐洲創業公司來加速AI業務全球化的先河。

潮涌

“四位一體、四核聯動。”

上海慧谷高科技創業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郭作鵬介紹,自慧谷成立之初就通過與上海交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上海交大技術轉移中心、園區科技金融、文創金融服務平台開展全方位的業務和人員融合運作。 

慧谷構建起專業的服務管理機制。慧谷供圖

這種密切合作帶來的應用范式更是形成功能鏈——即以專業化園區載體為支撐,兼具技術轉移與產學研合作、創業孵化、科技金融與創業投資功能的“四位一體、四核聯動”的專業服務模式和業務運行管理機制,構建起涵蓋大學生創業、國際創新、退役軍人創業、女性創業和全周期成果轉化與創業孵化功能鏈。

這幾年來,慧谷除了開展成熟完備的公共基礎服務,還針對創客團隊和科創企業在商業計劃、人力資源、市場、技術、融資、管理、政策等方面的痛點需求,通過對接學校、校友資源,與銀行、投資機構、領軍企業、專業中介機構和政府部門等開展深入合作,提供內涵豐富的專業孵化服務。

隨著“慧谷”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這一品牌也走出了上海,輻射向全國。

慧谷以品牌輸出的形式在上海、江蘇和浙江先后建立了9個分園區和多個新興技術創新轉化功能平台,其中有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3個國家級眾創空間。

不僅如此,慧谷更是在服務學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女性和退役軍人等特色人才創業者的量級上不斷突破。

數據顯示,以2021年度為例,慧谷創業中心在孵企業共計94家,全年銷售收入共計3.28億元。園區現有孵化服務企業200余家,全年累計銷售收入27.9億元,上繳稅收近1.7億元。慧谷的科技金融、文創金融平台持續發揮效能,成功幫助24家企業,累計獲批貸款金額1.145億元。同時,在商標專利布局、科技成果轉化等領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慧谷推出的特色人才服務品牌。慧谷供圖

總而言之,慧谷秉持高質量的人才引進和服務工作是孵化服務的重中之重,並充分利用上海交通大學的優質科技產業環境和人才網絡資源,支持學校“雙創”人才培養,服務創新企業團隊建設。

競發

不僅僅是慧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硬科技企業紛紛在上海徐匯茁壯成長。

近年來,徐匯區持續開展招才引智活動,積極引導和鼓勵高端人才和區域優質資源在徐匯創新創業、大放異彩。以上海沈德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道路上逐漸成長。企業的“磁波刀”超聲精准無創治療技術源自上海交通大學陳亞珠院士團隊重大成果產業轉化,經過近十年發展,已經實現了系列產品化,企業也正在徐匯的漕河涇園區快速發展。 

人工智能大會元宇宙論壇。漕河涇開發區供圖

漕河涇開發區是上海同時具備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綜合保稅區三重功能的開發區,歷經39年發展,漕河涇開發區依托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區位優勢,不斷加快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步伐,2022年漕河涇本部園區全年規上企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5000億元﹔稅收總額193.7億元,是目前國家級開發區中發展速度最快、單位面積投入和產出效率最高的區域之一。

西岸數智谷位於上海西岸核心商務區,佔地52公頃,總建筑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入選上海市26個特色產業園區,是上海市4+X融合創新載體,也是徐匯區對接國家和上海發展戰略、推動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部署“一核一極一帶”人工智能產業空間格局的重要支撐。西岸數字谷以西岸智塔為核心,整合綠地匯中心、東航濱江中心、航匯大廈、夢響強音以及在建中的濱江城開中心、阿裡巴巴等載體,持續優化西岸數智谷產業垂直整合生態,深化人工智能特色總部園區建設,打造以西岸智塔為旗艦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增長極。 

西岸智塔。西岸數智谷供圖

當前,西岸數智谷已集聚了眾多高能級企業,持續釋放產業磁吸力。未來,上海西岸也將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持續加快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強化協同、群策群力、疊加資源,充分發揮科創品牌鏈接效應,以更大的服務力度形成更高的服務能級。

【結語】

“黨和人民事業要不斷發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堅持著力提升整座城市的人才服務意識,設身處地為人才著想,甘當人才服務的“店小二”,讓人才從細微處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軟實力”始終貫穿在上海人才產業鏈打造的全過程之中,不斷提升著對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海聚攬英才,卓越筑高地。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