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在“一江一河”畔,感受生態文明新畫卷

唐小麗 馬作鵬
2023年08月10日09:10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人民城市”兩大重要理念的深度融合,是上海一以貫之的堅持,並在“垃圾分類”“一江一河”等眾多具體工作中付諸實踐。

“一江一河”交匯處,遠眺陸家嘴。人民網 馬作鵬攝

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流淌千年、穿城而過的黃浦江、蘇州河記錄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更承載著城市能級提升和宜居生活品質打造的重任。

2017年底,黃浦江沿岸基本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裡濱江公共空間貫通開放﹔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裡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

今年6月15日,在走訪蘇河灣綠地時,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強調,將海綿城市、綠色低碳等先進理念充分融入項目建設運行之中,持續打造“一江一河”新亮點、宜樂宜游新空間、人民城市新地標,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用優質的供給服務人民。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全線黑臭,80年代魚蝦絕代。”蘇州河,孕育了中國早期的民族工業,但由於長年受到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影響,上世紀70年代末,市區河段終年黑臭。90年代初,到了“黑如墨,臭如糞”的狀態。

上世紀90年代,上海下決心整治蘇州河,規劃分三期,投入140億元。瞄准目標,久久為功。2001年,電視新聞報道了一條消息,蘇州河裡又有魚了!

俯瞰蘇河灣。人民網 馬作鵬攝

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蘇州河干支流已全面消除黑臭和劣V類水體,干流7個水質監測斷面中,6個水質達到Ⅲ類及以上標准。魚類種類數量,從2004年5種增加到2019年45種,生態系統顯著改善。從“魚蝦絕代”到“人見人愛”,過去無人踏足的蘇河兩岸如今成為市民休憩的好去處。

如今,徜徉“一江一河”畔,外白渡橋、慎余裡、天后宮等歷史景觀沿蘇州河岸串珠成鏈﹔復旦大學醫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等科研院所散布黃浦江岸線附近﹔徐匯西岸文化長廊、后灘世博文化公園、楊浦百年工業文明展示長廊等重大文化設施星羅棋布﹔共青森林公園、閔行郊野公園等大型生態綠地已然建成……貫通開放后的“一江一河”,更顯靚麗年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不斷被滿足。

當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市民生態文明意識顯著提升,全社會大環保格局不斷形成。上海正在努力探索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彰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特征、建設美麗城市的現代環境治理新路。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