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垂直社區”到濱江空間 上海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

暑期剛至,陸家嘴金融城的暑托班就開班了。這個公益暑托班已經連續舉辦三年,今年辦在總高度為632米的上海中心、東方金融廣場和上海銀行大廈裡,解決職工暑期小孩無人托管的后顧之憂。
是什麼力量讓暑托班能夠辦在陸家嘴的摩天大樓裡?這要得益於樓宇經濟迸發蓬勃活力的背后,上海對基層黨建的持續探索實踐。
樓宇黨建,“樓事會”牽頭辦起暑托班
陸家嘴金融城面積31.78平方公裡,集聚著4.6萬家企業、50多萬從業人員﹔已建成的285幢商務樓宇中,稅收億元樓有110多幢,2022年度經濟總量突破6300億元,成為浦東新區和上海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這裡,每一幢樓都是一條“垂直的金融街”,也是一個“垂直社區”。
面對這一思想活躍、見識廣泛的青年群體,如何服務他們、團結他們?2020年,陸家嘴試點推出“樓事會”制度——這是一個以樓宇為單位,經民主推選產生的樓宇共建共治共享平台。
“樓事會”致力於充分發揮樓宇黨建引領,打造樓宇、企業、公共管理部門、機構之間的生態圈,廣泛服務樓宇裡所有黨員群眾。截至目前,陸家嘴綜合黨委已在66幢重點樓宇建立起“樓事會”。
陸家嘴金融城暑托班。 陸家嘴金融城綜合黨委供圖
此次公益性暑托班正是由工會和“樓事會”牽頭,將樓宇內閑置樓層盤活利用,遴選第三方公益服務機構授課,深受孩子和家長歡迎。此外,陸家嘴金融城還協調多部門推出《樓事服務指南》﹔申辦“一口受理”,服務“一卡認定”,讓“人才服務直通車”駛入更多樓宇﹔圍繞“高學歷、高技能、高收入”的金融城從業人員個性化需求,形成“你點單我配送”服務模式……在陸家嘴金融城,以黨建賦能發展,化“軟服務”為“硬支撐”,黨的組織優勢得以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善治理”的效能成為提升區域營商環境的助力。
“商務樓宇是經濟發展最活躍載體,也是‘兩新’組織和從業人員最集中的場所,陸家嘴金融城將黨建引領下的‘樓事會’制度作為工作的重要抓手,促進金融城的全面發展。我們也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以高水平樓宇黨建助力高質量發展。”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健說。
黨建聯建,解決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從上海中心俯瞰,又可以看到多個藏在陸家嘴最美天際線下的老舊小區,東園一居民區就是其中之一。這裡租戶多,老年人佔比高,管理難度大。而集結各方資源,共同助力基層解決治理難題的紅色“密碼”就是黨建。
周海俠是個“老浦東”,初到東園一居民區擔任黨總支書記的她怎麼也想不到,東園一村是這樣的老小區:“小區裡有公共廁所、賓館、幼兒園﹔電線從六樓垂下來給電瓶車充電﹔走進樓道,公共空間堆滿了居民的雜物。”
東園一居民區。陸家嘴街道供圖
浦東公安分局梅園新村派出所趙成峰看向周海俠,也隻有一臉苦笑,2017年擔任東園一居民區社區民警以來,他其實已經啃下了好幾塊“硬骨頭”:“小區公共廁所邊上就是‘弄堂菜場’,為了治理每天早晨7點鐘准時把警車停在這裡﹔主干道上停了兩輛僵尸車,像個倉庫裝滿了廢品。”“亂”字背后,居民們也有一言難盡的“囧”,房屋老舊,設施缺乏,公共空間逼仄,“誰喜歡亂,都是不得已!”
就這樣,浦東公安分局梅園新村派出所和東園一居民區黨總支走到了一起,“啃”下這塊硬骨頭,解決居民群眾每天的煩心事。他們巧用新手段“彎道超車”——“一網統管”。借助於陸家嘴街道的聯勤聯動微平台,社區治理有了數字化支撐,更有了創新思路。
東園一居民區結合自身特點,設置了21項日常重點巡查事項、3項定期巡查,將房辦、公安、城管、居委會、物業等治理力量統統納入其中。小區出了事兒,誰來管,怎樣管,都有了明晰的流程。
聯勤聯動微平台每天接到的問題裡,有一定比例的鄰裡瑣事,怎麼柔性處理、不導致更大的矛盾產生?“和諧工作室”應運而生。這個由16位社區黨員組成的志願者團隊,在接到來自聯勤聯動微平台的“派單”后,便會立即出動。
如今,在居委干部、社區民警和社工志願者們一點一滴的努力下,東園一居委煥然一新,智能充電棚從源頭上解決了飛線充電的問題,對群租房、“三合一”場所等亂象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治安越來越好了。
濱江黨建,讓人民城市更有溫度
從陸家嘴沿江漫步,會發現一個個玻璃房,這是浦東濱江沿岸的“望江驛”,在上海濱江,這樣的黨群服務站點有近50個。近年來,在黨建引領下,黃浦江沿線、蘇州河兩岸陸續貫通開放,昔日的“工業繡帶”逐步蛻變為今天水清、岸美、宜游的“生活秀帶”。
徐匯濱江市民食堂。 人民網記者 王文娟攝
7月8日,徐匯濱江市民食堂試運營,實惠的菜單和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更多市民游客的駐足。這裡是徐匯濱江黨群服務中心,也是新時代上海濱江黨建創新實踐基地。
徐匯濱江位於黃浦江西岸核心區段,北起日暉港、南至關港,面積約9.4平方公裡,擁有中心城區最長的11.4公裡濱江岸線。黨旗飄揚在濱江貫通第一線、工地建設第一線、項目開發第一線、產業發展第一線、為民服務第一線……依托黨組織這一共同的“基因密碼”,徐匯區形成了“區委領導、功能區黨委牽頭、街鎮黨(工)委負責、群團組織助力、社會各方參與”的濱江黨建模式。
由徐匯區搭建“區域化黨建大平台”,市區聯手,建立以區為主的聯合開發機制,堅持“黨建聯線保貫通”,組織融合在一線。西岸集團黨委牽頭成立“貫通工程建設指揮部”,組建由39家濱江建設開發相關單位參與的黨建聯建聯席會議,同步建立3個貫通工程聯合黨支部、3支黨員先鋒突擊隊,組織動員各方力量推動和保障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最終實現全線貫通,推動濱江岸線從生產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的轉型。
貫通只是第一步,濱江岸線作為公共活動空間,更是城市治理中組織實踐和資源整合互動的重要載體,也是連接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提供公共服務產品和交往空間的重要平台。
2021年6月25日,徐匯濱江黨群服務中心正式啟用。這座臨江而建的白色建筑,主體建筑分為上下兩層,總建筑面積1560平方米,可容納上百人的“水岸講堂”既是黨課、沙龍、論壇的活動空間,也是開放式閱讀空間。
沿著江邊漫步,每隔一段距離,又會看到一個獨特站點,盡管建筑外觀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擁有共同的名字——“水岸匯”(黨群服務站),22個站點猶如一顆顆鑲嵌在濱江岸線上的珍珠,形成“珠鏈式分布、屬地化管理、綜合性功能”黨群服務站點體系。
從摩天大樓裡的“樓事會”,到老舊小區的城市更新,再到一江一河,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多年來,上海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不斷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治理新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