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給開發者舞台,長三角示范區打造碩大“創新場”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7月31日,“四葉草”——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2023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開發者大會暨全鏈接大會舉行。
前一天,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新華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萬向集團公司、網易等13家企業與機構正式加入示范區開發者聯盟,讓聯盟成員增至64家。
“開發者大會”的概念,因科技企業而興。對蘋果、華為等世界知名科技公司來說,每屆開發者大會上展示的新產品、新技術,都能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市場預期、牽動消費者心緒,創新的魅力可見一斑。
示范區由上海青浦、江蘇蘇州吳江、浙江嘉興嘉善三地共同組成,從誕生起就肩負“無人區裡闖新路”的一體化發展使命。企業和各類機構以“開發者”的身份來到示范區,為區域創新發展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努力成為一座大的‘創新場’和孵化器”
如同科技企業向市場展示成果,今年的示范區開發者大會上,開發者聯盟評選出了聯盟成員服務示范區的十大優秀案例。
元蕩湖面上,跨省橋梁連接起上海、蘇州。趙建平攝
三峽集團出資建設的環元蕩岸線貫通示范段環境提升工程,由示范區執委會一體化謀劃,青浦、吳江兩區共商共建,項目前期聯審聯批,成為跨域工程一體化建設的經典之作。
由阿裡雲承建的示范區智慧大腦(一期)項目,是全國首個投入使用的跨省域智慧大腦,在不破壞、不替代青吳嘉三地現有系統功能的基礎上,打通鏈接三級八方的雲網基礎設施。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協助將青浦區的朱家角人民醫院打造為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建成“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協同”“數據互聯互通”3個平台,以及遠程“會診、影像、檢驗、病理、示教”5個中心。
……
包括這10個案例在內,在示范區發展過程中,多項關鍵工作都有開發者聯盟成員深度介入,在技術、機制、模式方面積極創新,推動一體化發展走深走實,創出了多項全國“首個”“率先”。示范區形成的112項具有開創性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38項已經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本屆示范區開發者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體化示范區要努力成為一座大的“創新場”和孵化器。在一體化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開發機制創新、各主體協同創新、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持續用力,著力打造孵化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平台,集聚高端要素資源,試驗先進的創新理念,形成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
“示范區是全國范圍內第一個實體化運作的跨省域、一體化發展區域,先行先試的示范效應備受關注。”上海市發改委主任、示范區執委會主任顧軍說,創新發展是示范區的亮色,根據規劃,到2035年,示范區研發經費支出佔區域GDP的比重不低於5%,單位建設用地產出達到每平方公裡15億元,“我們將依托優美風光、人文底蘊、特色產業、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吸引更多符合示范區定位的優質產業項目落地,打造國際一流的產業創新生態系統。”
“通過3年實踐,我們深切感受到參與示范區建設,既是使命責任,更是戰略機遇。”示范區開發者聯盟新任輪值執行長、中國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說,將圍繞創新做文章,深化與兩省一市的創新合作,在促進制度創新上積極建言獻策,在開展技術創新上加強協同攻關,在商業模式創新上加大探索力度,助力示范區成為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
“讓創新的星星之火在示范區形成燎原之勢”
在今年的示范區開發者大會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受邀上台演講,提出了突破“中等技術陷阱”的觀點。
鄭永年在會上發言。主辦方供圖
“從世界經濟發展史的經驗來看,突破‘中等技術陷阱’,需要三個條件。”鄭永年說,一是必須擁有一大批有能力進行基礎科研的大學和機構﹔二是必須有一大批能夠把基礎技術轉化為應用技術的企業和機構﹔三是必須有能夠支撐基礎科研和應用技術的金融服務。
“我也把基礎科研、應用技術、金融服務稱為新的‘三駕馬車’。”他表示,實現高質量發展,三者缺一不可。對長三角來說,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用這新的“三駕馬車”突破“中等技術陷阱”。
從此視角看,示范區開發者聯盟成員以市場化方式加入,正契合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基礎科研,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應用技術轉化,有阿裡巴巴、華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上海儀電等﹔金融服務,有中金公司、中美綠色基金、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等。
今年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其中給示范區提出了既做加法又做減法的要求:提高單位面積生產總值,減少建設用地15.7平方公裡。
“用規劃建設用地的減量倒逼區域轉型發展,轉變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靠土地增量擴張的模式,通過強化底線約束來促進創新驅動發展,讓有風景的地方有新經濟。”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說,以聯盟的形式帶來示范區的觀察者與建設者,有助於示范區選擇高品質的合作伙伴,也有助於聯盟成員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參與示范區開發建設,提升開放建設的速度。
陳吉寧說,開發者大會、開發者聯盟要推動更多場景開放,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向市場打開創新鏈、供應鏈,提出技術需求、產品需求,讓各類創新企業參與進來,集聚各方智慧,比選最優解決方案,讓創新的星星之火在一體化示范區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勢。
面向市場廣撒政府、企業需求“英雄帖”
首個跨省高新技術開發區揭牌。主辦方供圖
本屆開發者大會現場,示范區跨省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牌成立。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高新區,這片19.5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將重點發展數字產業、智能制造和綠色新材料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總部經濟。
“以華為海思、復旦創新學院等為產業錨點,引進科創研發、綠色金融、人力資源類企業”“對於不同輸入源(音頻、視頻、文本)中的自然語言進行語義分析,准確識別出匹配關鍵詞”“基於場景化與智能樓宇進行鏈接,可以實現綠色低碳化電梯、智能電梯與人群的自識別交互”……大會上,青浦、吳江、嘉善集中發布了高質量發展需求清單,包括340項合作事項、298個優質崗位。來自政府、企業的需求具體明確,面向市場“廣撒英雄帖”。
在示范區平台上,青吳嘉三地發展勢頭強勁。今年上半年,青浦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4.74億元,同比增長14.7%,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0.54億元,增長18.0%﹔吳江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34元,同比增長4.7%,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78,比上年同期減少0.03,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收入結構不斷優化﹔嘉善縣地區生產總值434.92億元,同比增長11.0%,規上民營企業635家,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76.3%,實現增加值115.36億元,增長21.5%,民營經濟活力顯現。
“我們將聯合吳江、嘉善,共建創新共同體,加快推動水鄉客廳創智引擎、西岑科創中心、同濟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二期建設等,全力打造環澱山湖創新綠核。”青浦區委書記徐建說。
“吳江和青浦、嘉善攜手共進,共同譜寫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篇章。”吳江區委書記李銘說,通過發布需求清單,期待與開發者、企業家一起,共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流、人才鏈深度融合。
“建好交通樞紐、快速推進項目,推進聯通滬杭蘇甬,構建半小時高鐵、45分鐘城際、1小時高速的通勤圈。”嘉善縣委書記江海洋說,嘉善將進一步與青浦、吳江緊密攜手,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共促示范區加速蝶變。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