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七日談︱會展與產業相互成就,增添高質量發展活力
上一周,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倒計時100天之際,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推出2023上海城市形象片《SHANGHAI LET’S MEET》,以中、英、法、西、阿、俄、德、日、韓等9種語言版本,向世界發出上海的誠摯邀請。
2018年以來,進博會每年在上海與國內外客商見面,第六屆企業商業展簽約展覽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達到預期目標。參展企業更優質,展示題材更豐富,展覽活動更專業,顯示出這一以進口為主題的國際性展會的強大吸引力。
解放日報對China Joy的報道
同一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 Joy)在上海開幕,近500家中外參展企業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外資企業100余家。據預測,展會人流量日均將達7.5萬次左右﹔社交網絡上,與展會現場相關的視頻、圖片熱傳。
無論進口商品還是數碼娛樂,這些在上海舉辦的展會,幾乎辦一個火一個,且多能越辦越好。新冠疫情前,上海舉辦各類展覽的數量連年增長,達到一年1000個以上。今年以來,上海相關部門和區陸續出台推進會展經濟發展的利好政策,會展業迎來全面復蘇。上半年,上海辦展總面積達759萬平方米,恢復至2019年同期八成水平﹔下半年,計劃辦展總面積超880萬平方米,預計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九成以上。
從經營主體視角看,作為高度市場化的行業,會展業因商品流通、經貿洽談、企業溝通而興,其目的是促進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近年來,伴隨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持續推進,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常年位居全國首位,成為國內最大的進口消費品集散地、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首選地。在此背景下,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越來越多選擇在上海辦展參會,這是順應市場規律、擴大自身影響力的理性選擇。
從政府服務視角看,各類大型展會企業高度集中、觀眾人流密集,既給知識產權保護、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管理帶來挑戰,也倒逼各部門單位積極應對挑戰、提高管理能力。在加強會展聯合招商、培育國際性會展集團、打造優質展覽場館的同時,上海積極優化會展業營商環境,出台《上海市會展業條例》,維護會展活動各方主體合法權益﹔優化會展“一網通辦”建設,完善高效便捷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糾紛解決機制﹔鼓勵法律、知識產權等專業機構為會展企業、展會活動提供專業服務。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業有“以一當十”的經濟帶動效應,是產業發展的風向標、經濟循環的關節點。從這個維度看,會展業的發展並不僅僅為一時熱鬧,會展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更值得期待。幾乎與China Joy在滬舉辦20年同步,上海誕生了一批全球知名的游戲、電競企業,創作的中國游戲、舉辦的中國賽事在國際市場受到熱捧,彰顯著會展與產業的相互成就。
前不久召開的十二屆上海市委三次全會,要求繼續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會展業既是成果展示、萬商雲集的溝通平台,也是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水平的展示舞台。伴隨上海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越來越高,有理由期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在上海越來越集聚,在建設國際會展之都的過程中,給城市高質量發展帶來更多驚喜。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