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八一”前夕上海這場大會,緣何以“崇敬”命名?
一曲軍歌嘹亮,一段頌詞激昂,響徹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7月29日,上海市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6周年舉辦首屆“崇敬大會”,把最崇高敬意獻給最可愛的人。
首屆崇敬大會別出心裁,不僅有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還設置了許多表達敬意的暖心環節,處處細節關聯的都是軍人、英雄,關情的都是尊崇、致敬。
讓尊崇軍人職業、致敬英雄英烈蔚然成風
崇敬大會上,少年兒童向老戰士們獻花。申衛星攝
崇敬大會上,少年兒童來了,向抗美援朝老戰士、“南京路上好八連”歷任連長指導員等獻上鮮花與祝福﹔大醫院的專家來了,家政餐飲業的能工巧匠來了,法律專家學者也來了……活動現場,30個愛心公益項目設攤,為到場的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提供暖心服務。在現場,觀眾既可以近距離觀看上海社會化擁軍優屬工作展示,又能觀摩崇敬公益志願服務活動,切身感受到“戎耀申城”。
“致敬、致謝、致遠”,崇敬大會由上海市社會化擁軍優屬座談會、工作成果和藝術展覽、公益志願服務、崇敬之夜音樂會等多場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活動組成,全景展示上海的雙擁工作成果,營造濃厚的崇敬文化氛圍,激發社會各界對人民解放軍、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的崇敬情懷,凝聚起社會各界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磅礡力量。
除了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崇敬大會主場活動,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長寧、黃浦、閔行、金山、青浦、奉賢、徐匯等區工作委員會,以分會場形式舉行崇敬主題關愛活動。如長寧區會與多個部門共同舉辦以表彰優秀退役軍人和軍嫂為主的“四美”發布會暨“高唱軍歌跟黨走”音樂會,金山區會與區教育局聯合邀請教育系統退役軍人舉辦慶“八一”崇敬關愛活動,閔行區會在“我們的八一”慰問演出中專門致敬抗美援朝老戰士。
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負責人表示,崇敬大會是開展擁軍優屬工作社會化的大動員,基金會正努力讓這場節慶盛典成為進一步凝聚社會力量的常規性活動。
崇敬大會這場情境交融的盛典,是上海探索社會化擁軍優屬工作的新嘗試,更是上海涵養崇敬文化、滋養精神動力的新形式。近年來,上海順應新形勢、回應新需求,不斷創新社會化擁軍優屬工作,使尊崇軍人職業、致敬英雄英烈在城市蔚然成風。
崇敬大會現場,白衣天使開展義診。黃曉慧攝
吹響“集結號”探索打造崇敬服務體系
7月26日,在“好八連”美名享譽的南京路上,上海長征醫院、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原本“不搭界”的單位,因為一項共同的事業拉手結盟——成立南京路崇敬公益志願服務聯盟,各單位各施所長,共同向駐滬部隊官兵、軍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崇敬公益志願服務。
今年3月5日,上海市擁軍優屬志願服務總隊舉行學雷鋒大型志願服務活動,駐滬部隊志願者為優撫對象檢查身體。受訪單位供圖
這其實不是上海第一個為崇敬事業的結盟。去年“八一”前夕,在上海市雙擁辦指導下,由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牽頭,美麗園大廈等15家單位結成首個崇敬公益志願服務聯盟,設立“崇敬之家”活動服務平台,一批醫院、學校、文化場館、飯店等聯盟單位紛紛拿出最好的資源擁軍優屬,共同探索打造崇敬服務體系。
1995年,全國首個省級擁軍優屬基金會在上海誕生。“擁軍優屬不僅僅是政府的工作,隻有廣泛動員群眾力量,才能涵養出濃郁的社會化擁軍氛圍。”募資捐款、捐物幫扶,社會組織的陽光雨露定向洒向雙擁工作的服務對象,基金會依托與各駐滬部隊的長期共建友誼,逐漸樹立起服務品牌。
時代在變,擁軍優屬服務的內容也在改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這在全社會吹響了尊崇軍人的‘集結號’,擁軍優屬從過去的捐款捐物、幫扶慰問,提升到增強軍人軍屬的社會尊重感。”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說。面對新要求,基金會重新定位了自身職責——做優撫對象碰到問題的“回應者”,做擁軍優屬資源的“聯動者”,做擁軍優屬公益生態的“推動者”。基金會積極探索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統領的運作機制,以公益活動撬動社會資源,凝聚社會力量服務國防、服務軍隊、服務優撫對象。通過走訪調研,基金會對服務對象的需求“畫像”更加精准,一些體察入微、精准施策的擁軍優屬項目由此誕生。
基金會靜安區工作委員會會長虞國林是“光明營養計劃”發起人之一。這計劃已連續5年每月向上海每位烈士家屬提供150元牛奶卡,可購買光明集團80多種營養食品。一張普通的牛奶卡背后,是一連串的服務項目。“每年,基金會會組織為烈士家屬免費體檢,專業營養師根據體檢報告為每位烈屬制定個性化的營養計劃,指導他們用牛奶卡購買適合自己的營養品。我們的工作應當說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征、上海特色’。”虞國林認為,上海細致、精准、有溫度的城市管理特色,同樣體現在雙擁工作上,就是要把事辦到服務對象的心坎上。
年輕軍官工作強度大、少有時間照顧家庭,怎麼辦?基金會出資協同相關部門舉辦軍人子女夏令營、愛心暑托班、低齡少年娛教一體班,努力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虹口區會還舉辦“軍嫂培訓班”,幫助軍嫂科學處理子女教育、家庭關系、情緒壓力、自我提升等問題和困擾。近5年來,基金會籌集資金6億多元,組織實施了1100多個擁軍優屬項目,受益人數近百萬人次。
戎耀申城,“崇敬志願者”是他們共同的名字
每年,上海都會舉辦“擁軍優屬,固我長城”大型關愛公益活動,組織法律、藝術、醫療、餐飲、家政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能工巧匠,向廣大軍民提供各項排憂解難的服務。這股公益的力量也匯集到了崇敬大會現場,他們共同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崇敬志願者。
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志願服務總隊為新成立的專業服務隊授旗。受訪單位供圖
何麗娜就是其中一員,在現場跑前跑后格外忙碌。她所在的才眾餐飲公司,特地制作了一份份精美可口的點心送到會場分發。“每次為擁軍優屬盡點薄力,我會感到快樂。”除了崇敬志願者的身份,何麗娜還是一名軍嫂。雖然自己就是優屬對象,她卻一年參加上百次崇敬服務。
何麗娜曾隨軍生活過兩年,也曾在軍校學習過計算機課程,但真正踏入崇敬公益事業,是在加入才眾公司之后。這是一家由上海市最美退役軍人、全國最美志願者蘭雲科艱苦創業的餐飲企業,也是聘用了1200多名退役軍人的雙擁模范單位。
2020年初,蘭雲科聽說奔赴武漢參加抗疫的上海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員需要餐飲保障,便立即向有關部門請纓前往支援。他在微信群裡發布招募令:組建一支“編外炊事班”為醫療隊做飯。很快,數百名員工報名,最終選拔出7名志願者奔赴武漢,服務保障了近80天才返回。
積極報名的何麗娜雖然落選了,但同事們義無反顧的奔赴深深震撼了她。此后,她經常隨公司團隊到江西革命老區幫扶困難退役老兵、軍屬,到養老院看望志願軍老戰士,到烈士陵園擦拭墓碑、守護紀念設施……“參與崇敬志願服務,讓我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接觸老革命老戰士,讓我懂得了珍惜和感恩,也堅定了信心和意志,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疫情期間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為崇敬志願者們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基金會順勢而為成立應急保障志願服務隊,蘭雲科擔任隊長。2022年,在大上海保衛戰中,他們再次發出守“滬”者的光與熱,為城市保供傾盡全力。目前,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所屬志願服務總隊已成立37支專業服務隊,他們用一次次的志願服務,兌現錚錚誓言:“志願奉獻,擔當使命,建功新時代!”
人人都是軟實力、人人展示軟實力,在常住人口每五人中就有一名志願者的上海,志願服務是這座城市的閃亮名片。在“崇敬”旗幟下,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匯聚到社會化擁軍平台上。2020年,上海市企業聯合會、現代服務業協會等14家社會組織與基金會簽署社會化擁軍優屬戰略合作工作協議,三年來各協會發動行業內企業對口開展了眾多擁軍服務項目。企業聯合會發動數十家專業協會參與每年“固我長城”項目的業務咨詢、教育培訓,美麗健康產業協會發動1000多家成員單位,共同為崇敬公益提供物質和專業服務等支持。
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還與公益基金會等社會組織共同發起設立“崇敬教育”“崇敬英雄”等專項基金,支持退役軍人學校辦學和開設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為部隊官兵及子女、退役軍人的學歷和職業培訓提供獎學金、助學金等,關心英模人物的身后事,增強優撫對象的榮譽感。
何麗娜戶籍在黃浦區豫園街道,每逢“八一”、春節,都會收到退役軍人服務辦干部方榮榮打來的慰問電話。“不管我搬了幾次家,這通電話10多年來從未間斷,讓我感到溫暖,也深深地體會到軍人、軍屬在上海一直備受尊敬。”的確,在上海這座光榮的城市,軍民魚水情如涓涓細流,浸潤著彼此的心田,恰如《八連頌》所傳唱的,“軍民團結如一人”。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