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城市更新,鋪展一個怎樣的“新徐匯”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田泓
2023年07月31日16: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徐匯之於上海,是個怎樣的存在?

以徐光啟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開啟了海派文化之源,衡復風貌區的梧桐見証了滬上百年興衰,成為最能代表上海城市氣質的名片之一,而徐匯濱江正在呈現未來全球卓越水岸城市的輪廓。

7月24日,“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加快城市更新 推動高質量發展”徐匯區專場舉行。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表示,徐匯區將以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提升城區功能、激發創新活力、改善人居環境,描繪“新徐匯”的美好藍圖。

深化城市更新,讓稀缺土地資源發揮更大效益

徐匯濱江正在崛起現代產業集群。資料圖片

“十四五”期間,徐匯區先后實施了兩輪“5+1+X”城市更新行動。第一輪主要集中在徐匯濱江地區,以成片土地收儲為主,涉及用地面積285公頃,預計年內將基本完成。今年啟動的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沿中山南路、肇嘉浜路、龍吳路等5條主干道和大徐家匯地區,全面梳理土地使用情況,初步形成了更新項目108個,涉及土地334公頃。曹立強說,通過城市更新,徐匯稀缺的土地資源將發揮更大效益,發展空間將不斷拓展提升。

城區的核心功能決定了核心競爭力。半個月前召開的徐匯十一屆區委五次全會提出,新一輪徐匯城市更新將重點打造五大功能區,即大徐家匯功能區、西岸濱江功能區、漕開發拓展功能區、徐匯中城功能區和華涇門戶功能區,通過進一步摸清土地、人口、載體等資源底數,優化資源配置,使每個功能區的特色更加鮮明。

“大徐家匯功能區”是徐匯的金名片。徐家匯因明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而得名,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誕生了百年教育、百年科技、百年文化等品牌。上世紀90年代上海地鐵1號線運行,徐家匯成為上海第一個“圈狀”的商業商務集聚區,並發展為中央活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劃中的大徐家匯功能區將以徐家匯商圈為中心,向北連通衡復風貌區,向南拓展至徐家匯體育公園,聯動中國科學院、上海交大、復旦上醫等豐富的科創資源,推動商務、商業、文旅、體育、金融、科技等多要素多功能進一步融合,使徐家匯作為中央活動區的功能更加復合,能級不斷提升。

登上西岸智塔東塔樓45層的徐匯濱江地區規劃展示中心,西岸風光俯瞰無余——浦江潮涌依舊,岸上風光日新。曾是近代民族工業發源地之一的徐匯濱江,經過最近10多年的開發建設,實現了“工業鏽帶”向“生活秀帶”“科創繡帶”的蝶變轉型,為全球濱水區域城市更新增添了一個生動鮮活的案例。

西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飛宇對腳下這片熱土的未來充滿自豪。徐匯濱江是上海中心城區難得的可成片開發的區域,也是“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中明確的高品質中央活動區。加快打造世界級濱水區,徐匯濱江正在構筑六大百萬級產業集群——傳媒港、數字谷、金融城、熱力秀場、生命藍灣、數智中心,構建起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現代金融互為支撐的產業結構。

打造創新生態,助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園攜手

徐匯濱江匯聚眾多研發機構。資料圖片

徐匯,坐擁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期智研究院等標杆性新型研發機構,匯聚100多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區域內有13所高等院校、8家三甲醫院,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2.2件……

“徐匯是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創新基因悠久,創新基礎雄厚。”談起徐匯的“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園”,曹立強如數家珍,“徐匯要以創新主體為圓心,推進周邊區域城市更新,打造更加開放的載體空間,加深校區、園區、街區、社區的互動融合,為培育全鏈條創新生態提供硬支撐。”

開放科創街區。對接區內高校院所,徐匯區全面梳理科研用地和相關載體,通過城市更新,將現有的83萬平方米建設體量逐步拓展到240萬平方米,進一步支撐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規劃建設6個“科創街區”,包括楓林生命健康、漕河涇數字技術、環交大人工智能、環華理生物材料、視聽器械、營養健康等,通過科研機構內部及周邊更新改造,共同建設一批高能級的科創載體,把具有實驗室功能的孵化器“裝進去”,在人員、設備、信息、服務等方面實現共享,從而既滿足機構自身就近轉化需求,又降低全社會創新成本。在此基礎上,設立徐匯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等合作,探索做強概念驗証中心、臨床研究管理中心等平台,發揮10億元區域科創基金“投早投硬”作用,打通創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

煥新科創園區。漕河涇開發區是上海最早的國家級經開區、高新區,發展至今已有近40年。徐匯積極探索園區二次更新,設立上海園區高質量發展基金,推動華美達、申能等重點項目約48.6公頃土地更新,重點建設漕寶路科創軸帶,聯動上海師范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等創新主體,試點“工業上樓”制造模式,打造鏈接漕開發和徐匯濱江的功能紐帶。同時,在徐匯南部建設北楊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為園區拓展戰略發展空間。

保障人才安居。為了讓創新人才安心扎根,徐匯區一手抓職住平衡,在徐匯濱江、漕河涇開發區、上海南站等人才集聚區域持續擴大人才公寓供應量,預計未來3年新增超過8000套,另一手抓宜居宜業,在傳統的產業空間中嵌入教育、醫療、養老、社交、商業等公共配套,幫助人才解除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創新創業。

“三舊”變“三新”,財力增長一分民生改善一分

徐匯濱江黨群服務中心新開設的市民食堂。朱亮攝

9元的蔥烤大蝦、4元的雞毛菜、15元的雪菜黃魚……傍晚6點,徐匯濱江黨群服務中心市民食堂又擠滿了前來就餐的居民。望著江邊的夕陽,品著實惠的飯菜,徐阿姨的幸福感油然而生。這個7月8日才開張的市民食堂,是徐匯踐行“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的又一成果。

“對於人民群眾關心的事,要增強解決問題的緊迫感,結合民心工程、民生實事的實施推進,下大力氣加快‘兩舊一村’改造,抓實抓好城市更新工作。”今年4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徐匯區老舊小區深入調查研究時,對徐匯城市更新工作提出期望和要求。

發展的目的是為民造福。徐匯區區長鐘曉詠表示,徐匯將始終堅持“財力一分增長、民生一分改善”,以城市更新為抓手,持續推進公共設施完善、居住品質提升,更好滿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

徐家匯書院。資料圖片

徐匯區是老城區,三分之二以上的居住區是老舊小區。當前,徐匯正在加快“三舊”變“三新”,讓老舊住房穿新衣、老舊小區換新顏、老舊小區居民過上新生活。

“十四五”以來,徐匯已經完成剩余的800多戶零星舊改,正在全力推進26萬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改造和900萬平方米舊住房修繕,分三年滾動實施。

目前,徐匯區還有161幢、約26萬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涉及居民7600余戶。徐匯提出兩種主要改造方式:一是片區整體更新。對居住條件、成套改造條件、公共安全衛生條件都比較差的11萬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探索以舊改方式開展整體更新。7月22日,龍華西路334弄實現100%簽約,長橋新村將在下個月啟動簽約。對另外15萬平方米通過拆除重建、原址改建等方式實施成套改造,整體提升房屋和小區的品質。目前已有1700多戶、5.7萬平方米項目完成簽約,年內將全面啟動剩余的成套改造。

對全區900萬平方米老舊住房,徐匯將以修繕為主,計劃三年基本完成,也就是平均每年改造300萬平方米。改造過程中,將突出片區治理、全要素治理,在硬件方面,以舊住房修繕項目為牽引,統籌圍牆內外,一體推進拆違、加梯、停車優化、雨污混接改造、消防設施完善等項目﹔在軟件方面,結合“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生活盒子”理念打造升級版的鄰裡匯·黨群服務中心,實現整個片區的面貌煥新和配套升級。

歷久彌新的徐匯,令人向往﹔煥新升級的徐匯,充滿期待。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