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從“格格不入”到融為一體,這個社區經歷了什麼?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區,上海各級黨組織積極推進“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這個一體化基層治理綜合工作平台,通過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政學合作、媒體推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根據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調研,人民網上海頻道從基層鮮活的實踐案例中擷取一批可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治理樣本予以呈現,營造全社會關心賦能基層、共建美好社區氛圍。
“社區總居住人數5500多人,外來人口就佔了3700人,接近三分之二。”
“以前,他們進進出出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很神秘的!”
“不管是‘央企人’,還是‘社區人’,現在我們都是一家人!”
……
居民口中的“神秘人”究竟是誰?他們又是如何從“格格不入”的“局外人”融為一家人的?一起來看看——
“第二書記”注入活力,“央企人”在社區有了歸屬感
濱江臨海的長興島,擁有8萬余名產業工人,江南造船、中遠海運、振華重工、滬東中華四大央企齊集在長興這塊“造船寶地”上,這裡也因此成為中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長興家園社區就位於長興島中部,是上海市崇明區長興鎮最大的動遷安置小區,也是央企職工集聚最多的社區。社區總居住人數5591人,駐島四大央企職工及家屬就有3000多人。
遠眺長興家園社區。崇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居住在小區的央企職工,流動性較大、需求多元,龐大的居民基數、多元的人員結構、復雜的小區內外部環境,都給社區治理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和壓力。央企職工沒有歸屬感、不願配合居委工作等問題一直難以有效解決。
去年上半年,社區面臨嚴峻的疫情防控壓力,緊要關頭,四大央企的黨員骨干站了出來,主動靠前,攜手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疫情防控服務工作,助力社區渡過難關,還留下了“第二書記”這一服務群眾的“連心橋”身份。
第一批村居“第二書記”。崇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此后,“第二書記”作為社區的“新鮮血液”,正式派駐到長興家園社區。為更好開展社區工作,社區還以“第二書記”為基礎構建了三級網格管理制度,給每個“第二書記”配備5名核心班子成員,其下又設若干名網格長,分包管理各自的團隊。為更好暢通社企渠道,社區聚焦央企職工需求,在“第二書記”三級網格的基礎上搭建了“第二樓組長”團隊。這一機制,是基層社區治理的一次創新和探索,老樓組長“人熟、地熟”,新樓組長對新興媒體運用更快捷,這樣的結合更好地發揮央企職工在社區“溫度計”的作用,讓社區治理更加便捷高效。
從單獨的個體到團隊中的一員,居住在長興家園社區的“央企人”和“社區人”在社區治理中找到了合作發力點,共同營造出“我們的家園我來建、我來愛、我來管、我來護”的氛圍。
去年世界杯期間,一天深夜,有居民向網格長反映,有人醉酒后將酒瓶砸碎撒在路上。中遠海運員工、“第二書記”肖承華得知后立即上報社區書記,社區第一時間通知物業清理現場並調取了監控。不到半小時,現場便被打掃干淨,無人員受傷,很快“肇事者”也被揪了出來……高效的處理效率讓居民連連稱贊。
深度融入社區工作,打通為居民服務的“最后一米”,“第二書記”帶領的網格團隊在給社區居民解決急難愁盼的同時,也切實增強了“央企人”的歸屬感,他們直呼“工作得開心,生活得舒心”。
“七彩家園”凝聚人心,居民自治獲認同
以前,這些居住在社區裡的“央企人”,大多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默默無聞的“神秘人”。
而現在,社區活動中,央企職工的身影隨處可見,“央企人”更是與本地居民“融為一體、打成一片”。
是何原因讓他們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答案就藏在社企雙向互動的“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之中。
為了切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社區將“居民自治”作為關鍵要點,積極引導央企職工參與社區治理,充分彰顯其社區主人翁身份,更快融入社區,融入長興。
“第二書記”都是在企業內部負責黨群工作、班組長的職工,在文明城市建設、垃圾分類等相關宣傳上更具有優勢。例如,“第二書記”工作組成員有時會在社區垃圾投放點位進行輪值監督管理,如若有職工不遵守社區垃圾分類標准,則會直接在企業內部進行通報批評。“創城期間,我們還邀請下班后的‘第二書記’,一起在樓道裡逛一逛,查缺補漏。”居委工作人員介紹說。
“第二書記”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崇明區長興鎮供圖
近年來,社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推進“七彩家園”黨建特色項目。發動社區近百名志願者參與社區常態化活動和日常維護,並開展了“黨員到社區、人人做公益”的志願者活動。三年來,到社區報到的黨員共計兩百余人次。
以黨建引領,開展常態化黨員學習和日常活動,是實現“居民自治”的重要抓手,也是“七彩”的第一抹“紅色”﹔社區居民齊心聚力,建立志願者、物業、特保、保潔、業委會聯席會議制度,為小區綜合治理注入陽光“橙色”﹔一街區176家商戶被劃分納入商戶自治聯合會中,為商戶和政府的溝通交流架起了“黃色”活力橋梁﹔抬頭看,長興家園社區的陽台上,這是蔬菜、花卉、盆栽、水培等不同深淺的“綠色”……以“七彩家園”項目為載體,長興家園社區拓展了為民服務領域,用豐富的活動不斷改進和提升社區的工作實效。
“以前,‘兩委’干部在討論社區工作的時候,經常說‘自家孩子自家抱’,現在說的更多是‘我們能不能一起來’。”居委干部感慨道。
社區裡的親子烘培活動。崇明區長興鎮供圖
社企聯動,“五大行動”打造美好社區“共同體”
如今,走進長興家園社區的樓道,你會發現:原本鏽跡斑斑的電表箱,卻換上了“新衣裳”,原來是社區裡央企職工的子女做了“美妝師”,讓它們告別了“灰頭土臉”的形象﹔創意涂鴉畫,扮靚了細微的生活環境,也潛移默化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而這些,都源於社區和央企互聯互動的特色活動。
央企職工子女為社區水表箱繪制彩繪圖案。崇明區長興鎮供圖
滬東中華船廠有一對小夫妻,原先租住在社區,孩子就在社區旁的小學就讀,方便又安全。后來夫妻倆在長興島最東部的圓沙社區買了房,孩子上下學一下變成了30公裡的路程,這可把夫妻倆愁壞了!社區了解這事兒后,經過多方協調,幫孩子轉到了家附近的小學,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像上述小夫妻遇到的類似問題,在社區裡並不罕見。社區組織企業和多方團隊力量持續開展調研,尤其對央企職工較為關注的教育、醫療等十余項需求逐一進行分析研判,細致了解居民需求,切實為居民辦實事。
擔任“第二書記”的肖承華,以前下班就回公司宿舍,現在下班就往外跑,問他去哪兒,他回答“去長興家園了解情況”。
從早前的“格格不入”,到現在的“融為一體”,在社區和“第二書記”的共同努力下,長興家園社區迎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社區居民覺得更溫馨,央企職工住得更舒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