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以一流學科服務康復事業,這所高校用愛和希望見証奇跡

2023年07月24日11:59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7月24日電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大會上,華東師范大學成為唯一被授予“40年貢獻獎”的高校,以表彰學校在推動聽力語言殘疾的精准康復、職前職后專業人才的培養、行業標准規范建立和專業創設等方面做出的貢獻。

華東師范大學獲評“語康中心成立40年貢獻獎”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孟鐘捷在現場交流時表示,華東師范大學康復科學系近20年來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的進程中,還將繼續發揮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優勢,共同譜寫我國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據悉,華東師大康復科學系圍繞“用專業與愛,讓溝通無礙”這一專業理念開展了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打造了康復鑄夢育才第二課堂。通過“千言萬語”健康行動計劃,每年組織醫療、教育、康復領域的專家開展兩次大型公益咨詢活動,同時將公益康復服務活動融入日常,並在此過程中結合科研進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暑假,華東師范大學康復科學系三年級本科生李厚毅帶著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赴武漢參加全國聽力學及嗓音言語醫學學術會議。與眾不同的是,李厚毅同學是一位雙耳人工耳蝸植入者。他以自身為研究對象,設計了系統的觀測指標和實驗流程,探究“單側人工耳蝸植入者在成年后再植入對側”的康復訓練過程和效果。這個融入了親身體驗的研究,讓以往臨床中遇到的諸多疑問有了新的答案。

李厚毅在全國聽力學及嗓音言語醫學學術會議作報告

而李厚毅和華東師大的緣分,自他4歲時就開始了。早在2004年,華東師大就設立了言語聽覺科學專業,這個信息給因先天弱聽植入人工耳蝸后仍無法說出話的李厚毅帶來希望。小小的李厚毅在華東師大言聽實踐基地幼兒園接受了9個月的康復訓練,開始了學習“說話”的漫長過程,此后也得到長期的康復支持。

“黃昭鳴教授、劉巧雲老師、萬勤老師、他們都曾在我的周圍鼓勵我幫助我,讓我從無聲的世界中解放出來,張開口,清晰地介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2020年9月,李厚毅選擇了華東師大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專業,這是華東師范大學首個醫學門類本科專業。

2021年,就讀大二的李厚毅果斷地決定植入另一隻人工耳蝸。他說,“10年多前,在父母的安排下我植入了一側人工耳蝸。現在,我想做第二次嘗試,植入對側人工耳蝸。雖然多數醫生都不知道會有怎樣的結果,但我希望通過自身的經驗,為跟我一樣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參考,幫助更多的人實現康復。”

近20年來,華東師范大學先后獲批“言語聽覺康復科學”碩博士點,成立國內第一個言語聽覺康復科學系,創建國內第一個教育康復學專業並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特殊兒童言語康復研究及實踐獲評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純音測聽虛擬仿真實驗獲評國家級一流課程……

華東師大承擔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出版醫學教育康復行業課程標准與實踐指南叢書

截至目前,華東師范大學已培養千余名高水平、復合型的聽力語言康復緊缺人才,對萬余名患兒提供言聽康復咨詢服務,承擔了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出版了“醫學·教育康復理論基礎、實驗實訓、綜合康復、課程標准與實施指南”等系列叢書。此外,對在職人員的康復技能提升方面也做出了大量努力。

“我們要通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平台搭建等工作的開展,構建起醫療、教育、康復協同發展的服務格局。”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康復學系主任劉巧雲教授介紹說。

今年3月,華東師范大學依托兒童語言康復與促進虛擬教研室成立了由特殊教育學校、康復中心、醫院、高校等25家單位形成的兒童語言康復研究與實踐共同體,共同推進全國兒童語言評估工具的研制、康復課程的建立、康復方案的制訂、康復資源的打造等,實現專業化、智能化和個性化發展。

據統計,我國現有言語聽覺康復需求的人群超過1.2億 ,目前在該領域尚缺乏至少10余萬的康復專業人才。這個充滿了愛與奇跡的行業,近年來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和李厚毅一同參加學術會議的博士生周愛然,是從日語專業“轉行”到康復科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的。她說,自從接觸了言語語言與聽力康復,就很想堅持下去。

“通過我們設計的系統性康復,小朋友在短短幾個月的訓練后,就從默不作聲發展到能夠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家長們也從焦慮無助變得陽光積極,在與他們一起成長的過程中看到這些奇跡般的變化,我們感到無比滿足。”周愛然說。(圖片均由華東師范大學提供)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