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大江東︱曾寫進小學課本的“蕃瓜弄”,今天迎來了好日子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黃曉慧 王初
2023年07月17日17: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天是個開心的好日子!”7月16日上午,上海市靜安區蕃瓜弄小區舊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項目舉行居民集中搬場儀式。在歡慶的鑼鼓和舞獅表演后,12輛車組成的搬場車隊載著居民的家具什物,緩緩駛離蕃瓜弄小區,居民們揮手暫別“老土地”。

蕃瓜弄小區舊改項目集中搬場儀式舉行后,居民周建華乘上搬場公司的車,與鄰居握手話別。

蕃瓜弄小區舊改項目是靜安區今年體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造項目。歷時49天,14幢1122戶居民全部簽約,實現了100%簽約的目標。從7月15日起,項目進入為期兩個月的搬場期,之后將拆除舊房,開工建設新房,預計三年半建成。居民們回搬后,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個環境優美、廚衛獨用、配套齊全的新小區。

7月14日,俯瞰蕃瓜弄。

7月14日,俯瞰蕃瓜弄。

番瓜弄在19世紀末被稱作姚家宅,隨著1909年滬寧鐵路通車,吸引大量工商業聚集,至20世紀20年代,這裡成為閘北西南部的繁華地帶之一,有17條舊式裡坊弄。這裡曾兩次受到侵華日軍炮火攻擊和飛機轟炸,繁華化為廢墟。1940年左右,第一批難民在此棲身,搭建“滾地龍”,之后越來越多的難民在此聚集,形成上海人口密度最大的棚戶區。1947年,因這裡產出過一個特大蕃瓜(即南瓜),便有了“蕃瓜弄”這個名字。上世紀60年代,蕃瓜弄建起工人新村,居民生活大為改善。

資料圖片

新中國成立后,“滾地龍”漸漸被翻建為草平房或瓦房,蕃瓜弄居民的生活有了改善。1961年起,蕃瓜弄經過近5年的籌備與建設,成為上海第一個五層樓的工人新村,31幢樓房,水、電、煤俱全,環境優美,設施齊備。新村內保留了18間“滾地龍”,作為“憶苦思甜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曾接待過68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貴賓1200余批。上世紀70年代,一篇題為《蕃瓜弄變了樣》的文章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蕃瓜弄從此全國聞名。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蕃瓜弄小區進行了多次改造,包括加層、平改坡等。1993年,為配合南北高架路建設,蕃瓜弄一排房屋被拆除。2016年,為配合北橫通道項目建設,又有部分房屋被征收。

蕃瓜弄居民施雲娣在搬家前,開心地梳妝打扮一下。

蕃瓜弄小區,居民周齊芳在破舊斑駁的公用廚房洗碗。

蕃瓜弄小區居民樓外牆脫落嚴重。

經歷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昔日的明星小區如今已出現外牆脫落、房屋漏水、下水管道堵塞、電線老化、廚衛合用等諸多問題,居民們迫切希望進行改造。2019年8月6日至30日,由蕃瓜弄居委會、小區業委會牽頭,對小區全體業主及承租人開展“拆除重建”意願的全覆蓋調查,99.7%的居民同意向政府申請對小區進行拆除重建改造。

蕃瓜弄小區豎起“改造舊家園”的鮮艷標牌。

蕃瓜弄拆除重建后,14幢老“公房”將變成1幢7層建筑和5幢高層建筑。在8種基本戶型基礎上,為居民設計了47種不同面積段的房型,全部房屋的套內面積隻增不減,再額外增加獨用廚衛與陽台,並優化房型、朝向和居住功能。新小區將建設大面積的中心花園,為居民提供愜意舒適的休閑、健身空間。新小區周邊還將有城市生活中心、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點、社區黨群中心和公益性托育點等公共配套建筑。

蕃瓜弄小區拆除重建后的效果圖。資料圖片

搬家現場,居民周士民激動地說:“今天太開心了!過去一直住在破舊的房子裡,條件太艱苦了。現在好了,再過幾年,就能原地住上新房子了。感謝黨和政府,讓陽光照到了蕃瓜弄。”

蕃瓜弄小區舊改項目集中搬場儀式現場,居民周齊芳感慨萬千,看著老鄰居們遠去,依依不舍,有些淚目,對新小區新生活也充滿了向往。

2022年下半年,在歷經30年奮斗提前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任務后,上海發揚“釘釘子”精神,聚焦“兩舊一村”啟動新一輪舊改,全力推進零星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小梁薄板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並將之列入市委、市政府新一輪民心工程。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表示,要進一步深化對城市更新工作的認識,把城市更新作為落實城市總規的過程,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作為拓展城市空間、強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深入探索新形勢下城市更新的新路子。

2023年4月20日,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赴蕃瓜弄小區專題調研城市更新工作,走訪居民家庭。陳正寶攝

蕃瓜弄的變遷,將成為上海建設人民城市、深化城市更新的新縮影。

(本文圖片除注明外均由王初攝)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大江東工作室)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